当前位置: 弗里敦 >> 弗里敦经济 >> 个语言学纲要必背名词解释大汇总
导言
1.语言学
语言学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科学。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和演变规律,使人们懂得关于语言的理性知识,提高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水平。语言学分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个领域。
2.专语语言学(具体语言学)
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它包括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两种。总之,专语语言学只研究某一种语言。
★3.共时语言学
是语言学的分支,从一个发展的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和发展。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4.历时语言学
语言学的分支,又叫历史语言学,是从纵向发展的角度研究某种语言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的发展变化。
5.语文学
又叫传统语言学,用于指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之前的语言研究,这时的语言研究尚未独立,语言学作为其他学科的附庸存在,语言研究的主要是为了阅读古籍和语言教学,从而为统治者治理国家或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服务。
☆6.“小学”
在中国古代,“小学”先从教授字的形(六书)、音、义开始,就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统称为“小学”。“小学”一直是经学的一部分,包括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三个分支学科。
☆7.普通语言学
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发展规律,是综合众多语言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重要理论部分。
☆8.理论语言学
是普通语言学的一个部分,与应用语言学相对。理论语言学主要以语言系统的描写、语言运用机制、语言能力以及语言发展的历史为主要研究对象。
☆9.应用语言学
研究语言应用的学科,实际上是一种交叉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是指语言教学(包括聋哑盲教学)、文字的创制和改革、正音正字、词典编撰等;广义的应用语言学还包括与计算机有关的机器翻译、情报检索、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10.历史比较语言学
19世纪30年代兴起的一个语言学的重要流派,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具有共同母语的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它们的历史发展。它的出现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补充)
★结构主义语言学
是指20世纪以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现代语言学之父,结构主义语言学鼻祖,《普通语言学教程》作者)的语言学理论为背景产生的学科。该理论认为语言研究对象是脱离具体环境的语言符号体系,而不是言语体系;强调共时特征的价值,轻视历时的意义。受这种理论影响的三大语言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转换生成语法学
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形成的以乔斯基为代表的语言学派。强调从认知学的角度,对人类语言共性的解释。区分先天的语言能力和后天的语言知识,认为语言有生成能力,是有限规则的无限使用,转换是生成的重要手段。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
★11.语言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作为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是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体系。语言,包括口语和书面语。
12.说话
说话是人们运用语言材料和规则表达思想的活动。说话既要有物质媒介(语言),也要有信息内容(思想)。
☆13.言语
是对语言的运用,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人的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言语活动,也叫言语行为;一是指人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
14.交际工具
人类交际所使用的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此外,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之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15.思维
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一种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思维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机能和过程。根据思维活动的不同形态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16.社会
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习惯的人类社会的共同体,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族和民族。与此相关的现象就是社会现象。
17.社会现象
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一切活动---产生、存在和发展密切联系的现象。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18.符号
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它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的要素,是一定的形式和一定内容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在这一点上,符号和隐含某种信息的自然征候(事物本身的特征,隐含的信息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不同。
★19.语言符号
语言是一种符号,因为它能代表或指称现象。语言符号由音、义的结合构成的。“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只有音和义相结合才能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的符号。
☆20.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指语言符号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音和义的结合是任意的,没有必然联系,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它是就语言符号的音和义的相互关系来说。这种音义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定性。
21.语言符号的依存性
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时的情况来说的,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至于符号的音义关系一经社会约定而进入交际之后,对人们就有强制性,音义之间就具有互相依存的关系,不得任意更改。
☆22.语言符号的线条性
即语言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跟着一个符号依次出现。依次出现的符号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随意编排。符号的线条性是由规则支配的,对社会成员具有强制性。
★23.语言符号的二层性
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了不同的层和级。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即音与义相结合而划分出来的结构成分。音位经组合而与某种意义相结合就能构成语言的符号及符号的序列,这是语言的上层。这一层又可以分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这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结构单位,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由语素的组合构成的词,是造句材料,是交际的基本单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语言系统的层次结构可以图示为音位→语素→词→句子。
24.语言发展的渐变性
指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过爆发,不是经过消灭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语言结构的体系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不能爆发突变。
25.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
指语言结构体系是不平衡的,即词汇、语义、语音、语法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与社会联系最直接的是词汇、语义变化最快,语音次之,语法最慢。
26.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对,表层结构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即通过语音形式所表达出来的那种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显现的;深层结构是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义解释的那种结构。
★27.组合关系
语言符号的组合方式是顺着时间的线条前后相续,好像一根链条,一个环节扣着一个环节,处于组合链中的两个符号或符号列之间构成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比如主谓关系、动宾关系、偏正关系等都是具体的组合关系类型,是符号组合而成的结构类型。
★28.聚合关系
语言系统中的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如果相互之间存在着(任意)一个共同特征,那么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就构成一个聚合群。处于聚合群中的两个符号之间存在着可以用共同特征加以命名的聚合关系。聚合关系分为广义聚合关系和狭义聚合关系两种,其中的狭义聚合关系是只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之间所形成的功能聚合关系。
29.替换操作
指的是在分析语言的一种操作方法,用以检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是否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功能性质。具体操作程序是:在一个特定的结构位置上用一个语言单位代替另一个语言单位,替换后如果整个结构单位是合法的且不改变原有的句法---语义结构关系,那么即可证明这两个单位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功能性质。
30.语言能力
广义的“语言能力”指的是“抽象思维能力”和“灵活的发音能力”的结合。(教材P37.)一个具备狭义语言能力的人可能会因为智障或发音或听觉器官缺损而失去广义的语言能力。狭义的“语言能力”是从人类与动物相区别的角度讲的,指的是人类大脑天生就具有的语言装置/语言习得机制/语言器官。
(补充)
区别特征
如果某种语言的语音差异可以造成意义的不同,这样的语音差异就有音位的对立,构成这种差异的语音特征就叫做“区别特征”。如“搭”[t?55]和“他”[t??55]的声母就存在着音位的对立。[t]和[t?]的差异在于前者不送气,后者送气,所以送气与不送气的语音特征就是普通话里的“区别特征”。
★第三章语音和音系
★31.语音
语音即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符号的载体,它由人的器官发出,负载着一定的语言意义。语言依靠语音实现它的社会功能。语言是音义结合符号系统,语言的声音和语言的意义是紧密联系着的,因此,语言虽然是一种声音,但又与一般的声音有着本质的区别。
★32.音素
音素是从语音的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具体存在的物理现象。音节由音素构成,如“刊”(kān)可以分出“k、a、n”三个音素。音素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国际音标的音标符号与全人类语言的音素一一对应。
★33.音节
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音节是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由一个或几个音素组成。一般来说,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音节。两个汉字读一个音节的是儿化词,如花儿(huār)。汉语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构成,少则一个音素,多则四个音素,且以元音为主。
★34.国际音标
由国际语音学会年8月制定公布,被各国语言工作者采用的,不带有民族特色的记录音素的符号。国际音标主要采用拉丁字母标写,拉丁字母不够用时,会采用一些希腊字母。其制定的基本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
35.宽式音标
一种比较概括的标音,又叫做“音位标音”,与区别意义无关的发音特征和差别可以不必记录。
36.严式音标
又叫做“音素标音”,是一种详尽记录发音特征和差别的标音。
37.基音/陪音
声音大都是有许多频率不同的纯音构成的复合波,其中频率最低的那个纯音叫基音,其它叫陪音。
38.乐音/噪音
基音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之间总是保持一种整数倍的比例关系的声音,它的波形总是有规律的叫乐音;不具备整数倍关系,波形不规则的叫噪音。
39.共振峰
一个音的陪音经过共振腔时,一部分引起共振腔里空气的共振,从而得到强化的一簇陪音聚集而成的高峰叫共振峰。
40.语音的社会属性
指同一个音素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在交际中执行不同的功能。语音的这种属性是使语音从根本上与一般声音区别开来的本质属性。
★41.音高
即声音的高低,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频率的高低。
★42.音强
即声音的强弱,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
★43.音长
即声音的长短,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44.音色
也叫音质,即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在任何语言中,音色无疑都是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
★45.元音
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决定元音音质差异的因素有:圆唇与否、舌位的高低与前后。所有的元音都是乐音。
★46.辅音
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或咽头受某一部分的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根据声带颤动与否可分为清辅音和浊辅音,根据气流通道可分为口辅音和鼻辅音两大类。所有的辅音都是噪音。
47.发音部位
发辅音时,气流在口腔受阻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
48.发音方法
发辅音时,形成和解除阻碍的方式就是发音方法。常见的发音方法有:阻碍方式(塞、擦、塞擦)、清浊、送气不送气,等等。
★49.音位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类。是从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有同等实用价值的一组因素,可归并为一个音位。有些因素的不同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就要看作不同的音位。
★50.音位变体
音位变体是同一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变体叫做“条件变体”,没有环境限制,可以自由替换而不影响意义的音位变体叫“自由变体”。
★51.音质音位
以音素的音质角度划分并归并出来的音位叫做音质音位。又称音段音位,线性音位。辅音音位、元音音位都是音质音位。
★52.非音质音位
利用音高、音长、音强这些非音质要素形成的音位叫做非音质音位。又称为超音段音位。常见的非音质音位有调位、重位、时位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paerhatit.com/fldjj/21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