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敦

面具与乌托邦墨西哥人心理解析与克里奥

发布时间:2021/9/16 13:55:22   点击数:
▲西安外国语大学李海莹制作时间:年3月7日(周日)15:00-17:00

精读文本:[墨]萨穆埃尔·拉莫斯:《面具与乌托邦:墨西哥人民及其文化剪影》(艾青译)第二部分(pp.36-76)

主持人:谭道明副研究员(中国社科院拉美所)领读人:陈岚博士(浙江外国语学院拉美研究所)

腾讯会议号:

参加者请事先精读过文本,积极参加讨论!

主持人:各位书友,大家下午好!这一期是我们读书会的第44期,也是《面具与乌托邦》这本书的第2期。《面具与乌托邦》由墨西哥的思想家萨穆埃尔·拉莫斯于年成书,由艾青老师翻译。这本书在墨西哥的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标志着墨西哥民族性的精神自觉。我们今天精读的三篇分别是“墨西哥人心理解析”、“克里奥尔文化”和“墨西哥的‘文化抛弃’”。

今天请到的领读人陈岚老师来自浙江外国语学院拉美研究所。陈老师本科毕业于北语,硕士毕业于对外经贸大学,博士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她的博士论文是关于美国和墨西哥的非对称合作。陈老师这几年从西语专业转向国际关系研究,转型得非常好,既发挥了自身的语言优势,又拥有了相当的专业深度。下面就请陈岚老师来给大家领读。

领读人:我在准备这次的讲座的时候,深刻感觉到“书到用时方恨少”。要读懂这本书,还是要有很大的前期积累,也需要辅助于其他文献,所以因为时间的原因,我没有非常深入地去研究,所以如果在讲座过程中我的理解跟各位老师的理解出现偏差,请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我回顾一下上个周末道明老师、艾青老师和姜阳博士的精读。道明老师将拉莫斯与鲁迅相提并论,给了我一些启发。艾青老师回顾了本书的时代背景——墨西哥思想的本土化转向,探索、理解和重塑墨西哥国民精神。姜阳博士解读了第一部分的文本。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墨西哥人自卑的根源以及墨西哥人效仿欧洲的表现和法国对墨西哥的影响。

我在读这本书之前,曾去墨西哥留过学。我在文献中经常看到一个词叫做“墨西哥性”(Mexicanidad)。因为我研究的是国际关系,所以就本能地认为,觉得这个词应该跟政治是相关的,但是究竟是什么关系?我就带着疑问想去做一些探索。我对我现有的知识进行了整理。我认为有三个概念是非常容易混淆的。一个就是我们现在谈的“国民性”,或者国家的民族性格,在墨西哥这个国家体现的就是“墨西哥性”。国民性是一个国家的国民所共同拥有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是一个国家的“平均”人格。国民性的分析进路方式有很多种。就像道明老师说的,拉莫斯可类比中国的鲁迅,鲁迅就是研究中国国民性的非常典型的一个人物,他主要是用文学的体现手法。还有社会学的进路,如费孝通的《乡土中国》、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虽然他不是分析一个国家,但是它分析了具有相同宗教信仰的人的性格)。人类学的进路最典型的就是《菊与刀》。墨西哥人则热衷于用心理学的方式来研究国民性,除了拉莫斯之外,还有EzequielA.Chavez,也是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拉莫斯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自卑以及对所有权威的怨恨。

因为我带着“国民性和政治是什么关系”这个疑问,我在研究国民性的时候,我自然就想到另外一个词:政治文化或者公民文化。政治文化跟国民性有什么样的联系或者是区别?我想到一本书就是美国非常著名的政治学家美国著名政治学者阿尔蒙德和维巴《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他把政治文化模式分为村落地域型、村民依附型和积极参与型三种类型。作者调查的五个国家中就有墨西哥,作者用“离异和渴望”来评价墨西哥的公民文化。

所以如果要把政治文化和国民性区别开来,我认为国民性主要偏向的还是文化层面的比较多。比方说,中国的国民性中有勤劳,勤劳这个词它是政治的含义是比较少的。但是,政治文化偏向政治的这个领域的含义就比较多一些,正如阿尔蒙德的定义:政治文化是一国人口对政治主体的认知、情感和评价的特有模式。

还有一个我觉得容易混淆的词是“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我们对一种事物产生的一种固定的概括的看法,而且把这种观点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整体就该具有这样的特征,而忽视了个体的差异。刻板印象感觉跟政治文化、国民性都有一点重叠的地方,但是刻板印象总是偏负面。如果说我们谈到墨西哥,我们的刻板印象可能是野蛮暴力这种比较负面的词。

总之,我偏向认为墨西哥的墨西哥性或国民性研究更多的是文化层面的研究,而不是政治层面。事实上我读到一些文献,墨西哥革命后多届政府都强调墨西哥性在教育和文化领域的倡导,但是在政治层面,政策,包括对外政策等却是大不相同。

现在我们来精读文本。第一部分是墨西哥人心理解析。这部分的内容大部分围绕“自卑”这个词来讲的。

他首先声明自己的研究方法是用阿德勒的心理学方法。由于我对心理学没有研究,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个人名,所以我也就去知网上查了查。阿德勒的心理学叫做个体心理学,他其实研究的是个体,是拉莫斯自己把这个概念用到群体的分析中。阿德勒认为自卑是人人都有的,当个体在幼时的时候感觉到自己跟父母相比是无足轻重的时候,自卑感就产生了。

在墨西哥的案例中,表现在,墨西哥在建国的时候,面对的就是世界上其他的文明都已经是非常发达了,他就像一个幼童面对长辈一样,认为在一个成熟文明以占主导地位的这种背景下面,墨西哥才刚刚登上历史舞台,这种不利的形式就导致了墨西哥人的自卑感。而且墨西哥的历史就是被殖民被征服,然后又是混血,而且它国土面积又相对来说比较广袤,人口也比较少,所以这种无力感就加剧了自卑的感觉。

墨西哥人的自卑是怎么样体现的?作者考察了三个群体的集体行为,第一个是“混混”。混混的特征:“纸老虎”,外强中干、虚张声势,努力确立自身优越感。而实际上则是烟雾弹,自我欺骗、自我怀疑,暴燥易怒,动不动就翻脸。第二个是城里的墨西哥人,他们用质疑的眼光看待、质疑一切,过度敏感,对陌生人不信任。三是中产阶级(elburgésmexicano)。他们是最聪明、最有文化的群体,但他们依旧是自卑的。他们比“混混”精明多了,聪明的地方在于他们装模作样,完美地掩饰了自卑。

总之,墨西哥人是这样一种人:躲在虚构世界里逃避自我。然而,他们的心理活动并未就此打住。在无从窥视的灵魂深处,自身地位摇摇欲坠;他们暗中意识到分裂的人设简直不堪一击,于是像刺猬一样满身长刺保护自己。没人敢去触碰。他们对批评十分敏感,时刻警惕,准备着诽谤他人。由此自我批评陷于瘫痪。他们需要相信别人不如自己。因此,他们不承认别人的任何优点,不懂得尊敬,守纪律。他们善于把别人贬得一文不值,并以食人族般的残忍加以毁谤。他们对“自我”的崇拜如此血腥,就好像古老的阿兹特克人一样,以人牲为食。每个人都自我封闭,好似壳里的牡蛎,不信任他人,渗出毒液,没人能够接近。他们对集体利益无动于衷,其行动永远是个人至上(P51)

第二章是“克里奥尔文化”。拉莫斯似乎在第一章把墨西哥批判地体无完肤,但是在第二章“克里奥尔文化”中,拉莫斯又表现出他对墨西哥人又抱有非常大的感性上的自豪感,自豪感体现在哪?他认为,克里奥尔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但如何成为最优秀的文化是有条件的。优秀是克里奥尔文化是寻求普世文化的同时也表达出民族精神,既非欧洲主义,也非盲目的民族主义。取欧洲文化之精华,将普世文化为我所用。

具体来说,拉莫斯的逻辑链条如下:

(1)创造一个墨西哥文化是乌托邦,是无中生有,自欺欺人,必须承认我们的文化视角属于欧洲框架(p53)。

(2)我们唯独缺少的是将欧洲精神和谐融入美洲的新环境。(P53)

(3)但是如果将本土和欧洲文化结合起来,就可以产生素质极高的一批人,达到西班牙语美洲人可以企及的最高水平。(p.55)

拉美已经有了最优秀的克里奥尔人的范例。一个是罗多。罗多的精神就是在感性上保留了天主教形式,在理性上保留了普遍主义,即泛美洲主义的思想…..作为西属美洲的理想。没有人像天才罗多一样,将欧洲文化精华吸收进我们种族的感性中。“爱丽儿使我们的民族第一次获得了精神自觉。”(p.61)二是墨西哥的青年协会。青年协会是一场地震,唤醒了沉睡的墨西哥知识界(p.66)。他们致力于从方方面面提高墨西哥的精神风貌。在文学领域,也要提升作家的道德意识。让他们意识到没有文化纪律就不能产生灵感和天才(p.65)。总之,协会的理想是向青年一代灌输精神价值,抵消功利主义日益扩大的影响(p.66),重塑被墨西哥实证主义大肆破坏了的崇高的生活价值(p.69)。

青年协会年诞生,由墨西哥新一代学者组成,反对实证主义,致力于复兴人文主义。成立背景:19世纪中叶之后,墨西哥官方将实证主义作为解决墨西哥社会问题的方法,摆脱宗教的束缚,脱离了人文主义思想。

成员有AntonioCaso,AlfonsoReyces,JoseVasconcelos和PedroHenriquezUrcfia等核心人物。包括医生,建筑师,律师,教师,艺术家,作家和评论家IsidroFabela;JulioTorri;DiegoRivera,ManuelM.Ponce,MartínLuisGuzmán,JuliánCarrillo,NemesioGarcíaNaranjo,Montenegro等等。他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都是20-30岁之间,非常年轻。青年协会发挥影响力的途径跟咱“五四运动”那会差不多,都是通过创办杂志、在杂志上撰文、举办讲座会议、创办大学这种方式来推广他们的思想。

我主要参考了这篇文献:VargasLozano,Gabriel.(),ElAteneodelaJuventudylaRevoluciónmexicana.Literaturamexicana,21(2),27-38.这位作者认为,建立青年协会的目的是辩论文学和哲学而不是政治问题。青年协会得到了JustoSierra,EzequielA.Chávez和PorfirioParra(即迪亚斯政权的重要当权者)的支持。因此,在青年协会创建之初,其成员没有对迪亚斯采取批判的立场,也没有考虑与墨西哥正在经历的局势有关的问题。这是一个文化主义者团体,一个与政治无关的文化团体,甚至说他们是在逃避承担政治上的责任。他们只是认为,法国和俄国革命有自己的哲学,但是墨西哥人却没有,所以才成立青年协会。他们反对的是迪亚斯政府的“实证主义”意识形态,但他们并未反对迪亚斯政府本身。而且青年协会的一个先驱是JustoSierra,他当时任迪亚斯政府的公共教育部部长。阿方索·雷耶斯(AlfonsoReyes)是新莱昂州前州长贝尔纳多·雷耶斯·奥加松(BernardoReyesOgazón)将军的儿子。佩德罗·亨里克斯·乌雷尼亚(PedroHenríquezUre?a)也是迪亚兹政府一位部长的儿子。只有巴斯孔塞洛斯是参与革命进程最深的一个,他支持的是自由派的马德罗。

青年协会在年解散,在它短短的四、五年的“生命”中,涌现了非常多而且非常优秀的倡导墨西哥民族自觉的作家。在解散之后,很多成员都参与到革命后的国家重建的进程中,特别是很多人担任了教育部部长,教育部当时在墨西哥是个非常重要的部门,因为国家的重建首先要从教育开始。

第三章是墨西哥的“文化抛弃”。拉莫斯认为,巴斯孔塞洛斯的教育改革提倡义务教育,重视中学教育和技术教育,提倡教育的实用性和普及性,但高等文化的地位日益下滑,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和羡慕也消失殆尽(p.70)。这种现象就是“文化抛弃”,也就是抛弃了文化。当时墨西哥教育的主旨可以被称为是“人的工具化”。

对于这一点,我存在一些疑问。巴斯孔塞洛斯是青年协会的成员,倡导人文主义,反对实证主义。他倡导从本土知识去寻找解决国家发展问题的答案。他的“宇宙种族”、教育改革中一大部分的内容体现了他的民族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OcampoLópez,JavierJoséVasconcelosylaEducaciónMexicanaRevistaHistoriadelaEducaciónLatinoamericana,vol.7,,pp.-)但与此同时,他也大力支持建立技术学校、工业学校、农业学校。而拉莫斯似乎只看到他建立技术学校,认为实用化是教育改革的共同点(p.71)。因此,他感到愤慨,认为革命政府低估了高等教育和知识分子,教育政策只对有益、务实、立竿见影的教学感兴趣,而没有考虑到人类精神的发展。

这是否意味着拉莫斯和巴斯孔塞洛斯在革命后期的分歧比较大。但是我没有读到相关的文献。所以不敢妄加结论。

最后,我总结一下拉莫斯在这三章中的核心观点:

一、历史、种族的思想结构、环境的特殊性严格界定了发展路线,就是“天命”。

二、但是,墨西哥一直在忤逆“天命”,对自己现实的回避和蔑视(印第安文明被摧毁,被外来者侵略使墨西哥人陷入“自我贬低”和“自卑感”)。

三、自卑导致墨西哥人从不尊重生活的现实,即历史、种族、生物条件带来的限制,随意选择他们认为有趣、有价值的生活,陷入危机。

四、解决路径是要实现欧洲文化和本土现实的融合,以及恢复人文主义,批判欧洲传来的实证主义。民族主义者和欧洲主义者都是错的。民族主义者错在反对墨西哥加入普世文化,试图与世隔绝。欧洲主义者错在没有从墨西哥的视角看待欧洲文化。他们的精神里没有本土元素(P.74)。

五、墨西哥人一直没能在教堂文化和墨西哥自己的废墟文化中找到融合的路径,导致这个问题一直遗留至今(p62)。

六、如果达成融合,那么克里奥尔文化就是非常优秀的文化,将产生非常优秀的人。

最后一部分,我想讲一下我自己的反思,跟大家探讨。

首先,国民性的研究方法。之前姜阳博士也提出了这个问题。我们其实都有这个疑问,就是他所说的墨西哥人自卑,真的是所有墨西哥人都自卑吗?国民性是一个民族的“平均性格”,我们怎么去衡量这个“平均”?这是研究方法的问题。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他将自卑区分为自卑感跟自卑情结。每个人都是自卑的,并不是特定的人特有的性格。那么,自卑是不是墨西哥人的“平均人格”?可能需要用样本分析,用量表等实证研究才能证明这个“平均”。但是鉴于墨西哥思想界排斥实证主义的背景,包括雷耶斯在内的知识分子很少考虑使用马克斯·韦伯、艾米尔·迪尔凯姆等人的社会学理论。所以雷耶斯、拉莫斯等人认为,民族性问题只能通过心理学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并在相关讨论中引入了弗洛伊德和荣格关于潜意识的理论,深入挖掘嵌套在民族文化中的集体无意识。

但是,这种研究方法是存在争议的。因为阿德勒研究的是个体心理学,并不涉及到群体的纬度。戈登·休斯(GordonW.Hewes)回顾了到年代初的墨西哥有关民族性的文献,认为墨西哥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paerhatit.com/fldjj/2119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