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弗里敦 >> 弗里敦政治 >> 疫情下的洛杉矶5美国与新冠的缠
文/石述思
1、酷暑
几乎一夜之间,洛杉矶从凄风苦雨的阴冷,迈入赤日炎炎的酷暑。
4月24日,气温达到36摄氏度。
当日,美国新冠肺炎感染者突破90万,死亡破5万。
不是酷热能杀死新冠病毒吗?
这只是特朗普安抚公众的信口开河。特朗普最近甚至建议公众注射消毒液治疗新冠———随即遭到政敌、媒体、专家的一致反对和嘲讽。他政坛死敌之一HillaryClinton(希拉里·克林顿)在推特上提醒公众:请不要因为特朗普认为这可能是个好主意而毒死自己。——不料一语成谶:美国一名工程师和妻子服用了鱼缸清洁剂,造成一人死亡一人病危。特朗普随后自我解嘲道,那只是建议,我只是来展示才华。
这不是特朗普第一次越俎代庖,以防疫专家的姿态出现在公众面前了。此前他还赞同阳光、高温和湿度会抑制新冠病毒。而且特朗普一直认为,疫情将在夏季之前得到缓解。
所幸特朗普身边站着一个像中国张文宏一般温婉而坚定的专家安东尼·福奇——老特忍了他很久了,没抄掉的原因或因其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威望太高,现在以福奇头像为LOGO的蛋糕、鞋子之类在纽约等地相当畅销。在特朗普宣布新冠会在今年秋冬被扑灭后,福奇随即表示,他“确信”这种病毒将会在秋季出现。当媒体埋怨他为啥不能及时阻止特朗普在发布会上胡说时,福奇回应:我总不能在麦克风跟前把他推在地上。
这些,只是在说明,因为一个超级自负且万能的总统存在,美国广大人民群众抗击疫情该有多么不易——何况还面临着种族主义威胁的华人呢——就别天天在国内舆论上骨肉相残了。在拥有全球领先的科技和完善的医疗系统的美国,新冠肺炎能造成感染人数、死亡人数冠绝全球,特朗普难辞其咎。
如果想在疫情中活得久,除了坚持一个原则——不信总统信福奇,还有就是得能忍,坚持stay-at-home(待在家里)且不疯掉。
2、忍者
我坚持每天在院子里与自己种下的生机盎然的葱蒜、辣椒对话——所幸它们还没有开口说话。身旁经常萦绕着上下盘旋的蜂鸟和美丽的美洲蓝鹊,最逗的是一只体态肥硕的松鼠几乎每天都到那棵高大的番石榴树下溜达一圈——去年秋天树上曾挂满金黄的果实,它天天都来饱餐一顿,可惜现在只有满树青翠的叶子,随风沙沙作响。每次看着松鼠惆怅而去的身影,心里竟有几分不忍。
盼着每一次出门倒垃圾和取外卖的机会。如同一个囚犯渴望每天放风那短暂而宝贵的时光。
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在疫情中受损甚至倒闭。洛杉矶一个售卖新鲜食材果蔬的专业网购平台Weee便急速成长起来。美国经济发达,物资丰富,基本生活用品供应充足,但缺送货的人。一些滞留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便干起了兼职配送小哥——每天从下午4点半干到晚上9点半,能净赚美元,比平时多20%。
每当配送小哥摁响门铃时,我都一个箭步冲出大门,争取能与已经坐在车里的小哥远远地见个面,彼此激动地挥挥手——一半是感谢,另一半是寂寞啊。
大家都快在家里憋疯了,加上预感对抗新冠疫情是一场持久战,傍晚开始本来空荡寂寥的社区街道便骤然增多了遛弯的居民,有一家老小一起出动的,也有夫妻结伴携手同行的——有分手的就会有更加亲密的,为黄昏增添几分生气。
令人担心的是,几乎都不戴口罩;令人欣慰的是,都能保持6英尺(约1.83米)以上的社交距离——迎面而来则如同撞见鬼一般远远躲开,再蓦然回首彼此微笑着挥挥手,说句hello。
爱你有多深,离你有多远。
轮到国内亲友为滞留洛杉矶3个多月的我和家人担心了。
先报个平安。这里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连美国人民最爱囤积的手纸都能在超市见到了,周围也幸运地没发生针对华人的种族主义攻击事件——尽管来自官方和朋友圈的预警从未中断。
谢谢你们寄来的口罩和药品。
从北京到洛杉矶相隔一个太平洋,超过一万公里,在民间交流几乎完全阻断的今天,爱是连接你我唯一的桥梁。
3、纽森
生于年10月10日的GavinNewsom(加文·纽森)是一位中年帅大叔。民主党人。罗马天主教徒。现任加州州长。
3月19日,纽森率先在拥有万人口、美国最富庶的加州推出禁足令,一直延续至今。
在总统特朗普直接推动下,先后有至少20个州——在面对一些公共卫生专家的强烈反对的背景下,开始积极“重启美国”。例如,全美检测率最低的佐治亚州,竟决定从4月24日逐步开启健身房、发廊、电影院、餐厅等,成为全美首个重开非必要企业的州。
这种激进的复工计划连特朗普都看不下去了,他批评道:复工太早,强烈不赞成。
从4月18日开始,纽森也在积极响应中央号召,酝酿“解封”,并宣布在4月22日新闻发布会宣布具体细节。他描绘了开放后的场景:餐馆只能按正常容纳人数的一半重新开放;人人戴口罩;学生错峰上学;禁止集会。
22号发布会上,纽森却宣布继续封城,且没有期限。他把焦点集中于加大监测力度,并希望4月底前实现每天2.5万次的测试目标——或许,这是加州不采取惨烈的“群体免疫”的最后时间窗口。
纽森如此阐述自己做出决策的依据——基于科学和数据驱动的方法,而不是基于意识形态——这点严重值得特朗普学习。
加州是美国GDP第一大户——年超过法国,位列全球第6。截止目前,疫情已经对其经济造成巨大冲击——直逼年的大萧条时代,政府财政也相当吃紧。
不过,高速路上的巡警成为推动财政增长的生力军。从3月19日-4月19日,加州高速巡逻队对超速英里/小时的司机开出的罚单超过去年同期的87%。
为啥?好多人不用上班了,路上空前畅通,本来开车就生猛的加州人便把轿车开成了赛车。
4、海滩
纽森坚持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第一,希望按部就班地推动“解封”,但广大加州人民已等不及了。
尤其是失去工作的穷人,那0美元/人的纾困救济金,在抢购完食物、药品、卫生纸、交完房租后已经所剩无几——在生活成本很高的加州,他们陷入了一种疫情人生悖论:解封是找死,不解封是等死。他们便和支持共和党的红色州的群众一起响应总统号召,大无畏地冲上街头以宪法修正案的名义要自由、要工作、要理发。全美在刚刚过去的三月,就有2万人失业,4月,专家预计这个数据将到达万,失业率破20%——而上个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失业率为14%左右。
更多的洛杉矶人在酷暑骤然来临以后,不堪忍受高温的煎熬,失去继续在家禁足的耐心,冲向了尚未封闭的海滩。还有一个更深刻的原因:洛杉矶地区约有22%的家庭没有空调——低收入家庭不太可能有空调。
4月24日,星期五。在澄县的NewportBeach(新港滩)涌入成千上万的游客,媒体报道至少有4万,可谓摩肩接踵,热闹非凡,罕有人戴口罩,也无人遵守社交距离。
一个与之呼应的新闻是:洛杉矶县与南加大医学中心一直在加紧行动,建立了一个包括ICU在内的多层系统,可以扩大到甚至张床位,为未来第二波新冠疫情高峰做准备。
祈祷这些挤满海滩忘情欢呼的人们,人生下一站不是ICU。
当地华人自媒体为“海滩勇士们”赋诗一首:生命诚可贵,海滩价更高,若为日光浴,两者皆可抛。
5、抉择
4月20日,在科罗拉多州民众抗议居家令的示威游行中,摄影记者AlysonMcClaran(艾莉森.麦克拉伦)拍下了一个历史瞬间:两名身着防护服和脸上戴着N95口罩的医护人员挡住了抗议者的车龙,不断地重复着美国在新冠疫情中死亡的人数,而愤怒的抗议者则对着他们拼命按喇叭,一位身着美国国旗T恤的女子冲医护人员嘶吼:“FreeCountry!”(自由的国家)“Landofthefree!”(自由的土地)
在加州华人的朋友圈中,疫情爆发最初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段子:一个美国人排队做新冠测试,排了大半天后实在耐不住火气对身后的人说;我受够了!你给我站住位置,我去把特朗普一枪给毙了。一小时后,他回来了。替他占位的人问:你把特朗普毙了吗?“没有,那边排队的人比这里还要多!”(后有朋友提醒我说,这个段子原创出自前苏联。)
如何直面并弥合社会撕裂,形成新的美国共识,是决定抗疫成败的关键——至少需直面三个矛盾:亟待复工和疫情扩散,个人权利与社会管理,必须联合的人类与加速分离的世界。
但首当其冲是:公民健康还是经济发展?
这是特朗普的“哈姆雷特之问”。
如果想继续拥有美利坚最高统治权的话,特朗普已无退路。毕竟,经济曾是他最大的政绩,是他谋求连任最大的筹码。
特朗普一定恨死病毒了。本来,他以为只要坚持美国至上、发动贸易单边主义、推卸掉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应有的国际责任,一心搞好国内经济,让企业盈利,为普通人留住饭碗,获得利益,就能赢得民心,再度顺利地入住白宫,并在推特上继续指点江山,褒贬全球。
但由于最初的误判,疫情把他逐步逼至墙角,以至失去了耐心和理智,周围专家精英们的批评被他习惯性屏蔽,最终押上自己和共和党的未来,进行最后一搏。
疫情之下,3亿多美国人会甘愿被捆绑在充满风险的特朗普经济战车上一路狂奔吗?
4月12日,美国白宫曾给特朗普请来身为教皇秘书的巫师,据说神力非凡,他呼风唤鬼,场面震撼。在做法过程中,特朗普背后好几个美国议员紧抓着特朗普的肩膀求福,希望神魔不要把老特带走,顺便保佑美国人民,只让病毒赶快消失。
上帝会保佑美利坚吗?
《圣经旧约.箴言录》中说:人所行的若使上帝喜悦,上帝便会让他的敌人与他和平相处。
随着疫情的爆发,当全球的敌人都变成新冠肺炎时,特朗普的关键词仍是“China”.
6、改变
现在谈论“后疫情时代”为时尚早。
对于疫区中心的人来说,活到疫情结束目前才是首要任务。
“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
作为美国梦的杰出代表,亿万富翁特朗普曾这样告白:我爱房地产,我爱做生意,我爱兴建高楼大厦,我爱主持《飞黄腾达》(又译作《学徒》)。
直到成为西方第一强国的总统,他依旧秉承着交易至上的准则,并在一个全球重商的时代,一度顺风顺水。
他的人生哲学至今仍在全球商界拥有大批粉丝。
年,成功商人特朗普在美国推出了超级畅销书《TheArtofzhedeal》,中文版本应被翻译成《交易的艺术》,而一家中国出版商为了配合他参加大选的热点,把书名定为《从商人到参选总统》。——从财富自由到权力巅峰,难道不是世俗社会中功利人生的至高追求?
一切都是交易,一切都有价格。
从带货网红到投资大鳄,从商学院学生到MBA课堂,假如生逢盛世,远离战争的硝烟,人类社会始终和平共处,用特朗普哲学去赢,是太多人的梦。
但愿一切会因疫情而改变。
尤瓦尔·赫拉利说:许多思想家和先知曾认为,饥荒、瘟疫和战争一定是上帝整个宇宙计划的一部分,抑或是由于人类天生的不完美,除非走到时间尽头,否则永远不可能摆脱。
他觉得先哲们过于悲观了,他在《未来简史》中放言——随着科技的进步“把人升级为神,让知人化身为智神”。
其实,是尤瓦尔·赫拉利过于乐观了。
假如科技没有人文的护佑,没有信仰的牵引,反而会加速人类的毁灭。
就病毒而言,人类唯一的完胜是年宣告天花的根除,这首先要归功于EdwardJenner(爱德华·詹纳)在年研制出来的疫苗。
为了彻底战胜新冠肺炎,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7、更好
疫情之后的世界会更好吗?你会更好吗?
最后想分享两个新闻。
一个发生在印度。4月16日,在印多尔的马路上,散落一地钞票无人认领——纸币共卢比(约合人民币元),印度国民人均收入是中国的四分之一,且穷人众多,他们面对失落的钞票不捡也绝非道德高尚,而是因为害怕。当日,印多尔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例。居民怕钞票有毒。
这件事提醒我们,虽然金钱在生活中无比重要,但还是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值得珍惜。比如你的命,还有亲情、友谊和天良。新冠之后,期待更多人找到超越名利的追求。
点亮人心永不过时。
另一个新闻上了4月17日中国网媒热搜。标题是“全球卫生系统最薄弱国家”。说的是一个叫塞拉利昂的非洲小国,有万人口,当时15人确诊新冠(4月26日达82人)——现在,整个国家只有1台救命的呼吸机。
这件事提醒我们:无论走过多少弯路,付出多大代价,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一定会战胜疫情的,但是如果听不到塞拉利昂人痛苦的呻吟,最后的胜利又有多少光芒?不管未来的各国之间鸿沟如深渊,矛盾如山川,差距如天壤,同情、悲悯、尊重和爱是连接世界唯一的桥梁。
疫情是一次天谴,目标是所有人,也因此超越了当代社会单纯的是非、善恶、美丑判断。“心中爱欲、敌意和妄想的三重火熄灭时,世界便是涅槃”。
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说:当我们到达一定高度时,就会看到被目前的恐惧与偏见所遮掩的前景。
世间唯健康自由最可宝贵。
老石有福码字不易恳请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