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敦

东南佛国东钱湖霞屿寺

发布时间:2021/12/7 13:00:09   点击数:

不说“观音”是半个亚州的信仰,单江浙沪就能列举出个观音道场。作为东南佛国的宁波,人人皆悉,西有弥勒,东有观音。

“海天佛国”普陀山,众所周知,名动海外。位于宁波东钱湖的“湖天佛国”霞屿寺——“小普陀”,自从建寺以来,香火日盛。如今江浙沪地区的人们皆知:要朝大普陀,先朝小普陀;若朝大普陀,亦朝小普陀。

在宁波市东南近郊逶迤绮丽、连绵不绝的青山群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千百年来闪耀着诱人的光芒,她就是郭沫若先生誉为“西子风韵、太湖气魄”的东钱湖。

世人称赞钱湖婉约又阔达,内敛又外向,僧家眼中的钱湖又有几分不同。

湖周散布着星星点点的招提、兰若、伽蓝,僧人参学悟道于其间,出现了一批佛教历史上有名的高僧。既有著《五灯会元》的大川普济,又有坐卧山水云霞间,写出《佛祖统纪》的志磐法师,还有云水诗僧橘洲宝昙、物初大观等。无学祖元悟道于大慈名山,雪舟绘有《四季山水图卷》,王安石食宿于钱湖周边寺院(见《王公文集》,庆历七年十一月丁丑,前后13天),与长老对谈,做着实地调查。这片湖上净土,空灵而有底蕴,冲淡而有墨迹,虚寂而有佛禅。

小普陀霞屿寺,座落于东钱湖湖心的霞屿岛上,这里天连水,水连天,文化底蕴深厚,是东钱湖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霞屿”意为彩霞满天,吉祥纳福之地,霞屿寺,以岛为名。霞屿不大,胜迹不少,有望湖亭,有观音洞,水月观音,“霞屿锁岚”为钱湖十景之一。

霞屿寺周边胜迹众多,东邻“二灵夕照”之二灵山,二灵寺隐于山水烟岚,北宋“二灵塔”立于山顶。南有“上林晓钟”,慈云寺,西望百步耸翠及迎旭寺。北对陶公钓矾,相传是越国大夫范蠡与西施的隐居处。元代诗人袁士元诗中有“白鸟影边霞屿寺”之赞誉,故有“水天佛国”之美称。霞屿寺因得天独厚的位置得湖山之胜,允称钱湖首刹。

最早提及霞屿寺的,是史浩(—)《咏东钱湖》一文:“行李萧萧一担秋,浪头始得见渔舟。晚烟笼树鸦还集,碧水连天鸥自浮。十字港通霞屿寺,二灵山到月波楼。于今幸遂归湖愿,长忆当年贺监游。”若据此,史浩第二次告老还乡时(),就已经有霞屿寺。但霞屿寺创建的具体时间,目前,尚待查考。

不过,霞屿寺“补陀洞天”的凿成史,倒比较确切。据《延佑四明志》卷十七——释道考中霞屿寺条记载“霞屿寺,在县东南六十里,东钱湖之心,小屿兀然于其中,大资史岩之凿山为观音洞,仿宝陀之山因,建以奉,且割田以赡。”

史岩之(3—),字子尹,宋庆元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史弥忠第三子,宰相史嵩之二弟。据南宋物初大观禅师所著《物初剩语》载:“景定壬戌仲春三日,东湖泛舟之霞屿寺,报谒应长老,寺乃寿乐史大资所创,为补陀之附庸,曰小补陀”。物初大观(—),为鄞县横溪人,为东钱湖大慈寺住持。景定壬戌,为16年。寿乐,史岩之有文集《寿乐稿》,“寿乐史”,可以确认为“史岩之”。补陀洞天至迟建成不会晚于16年,建于南宋时期。据此,最初建洞的因由为南宋大学士史岩之为方便其母进香,仿普陀山,凿洞而成,距今已有近八百年历史。先有霞屿寺,后增“补陀洞天”石窟,后继续增设殿宇。

当然,因着史浩的钱湖史家首位丞相之职,史家地位,及上面所引诗文,民间多传“补陀洞天”为史浩所凿。实则,史浩所凿“补陀泂天”在月波山,今尚存,只是窟内有佛龛,无佛像。

八百年左右的风雨,霞屿寺历经沧桑,屡建屡毁,《敬止录》设条目“霞屿讲寺”载:明朝洪武十九年(年)废,永乐二十(1年)修复。宣德八年(年)重建,清时,补陀洞天渐湮,寺废。

年“补陀洞天”重新发掘,成为古迹。年3月,经批准开放,由比丘尼管理。霞屿寺旧寺已废,年重建该寺。

霞屿寺重新开放后,已历任三任当家,依次为安清法师、月莲法师、了觉法师。妙明法师,于年9月0日,入住小普陀霞屿寺。妙明法师系闽南佛学院第九届本科毕业僧,善于讲法,辩才无碍,精于书法。自她入住以来,维修殿宇,新建藏经楼,规范寺院管理,定期开展讲经弘法活动,正是“名蓝得新主,诸佛生欢喜;宝鼎涌祥云,法水永流长”。霞屿寺自建立到现在,走到目前,庙宇庄严,道场规范,实属不易。

霞屿寺现建有天王殿、圆通宝殿、诸佛宝殿、地藏殿、药师殿、财神殿等主要殿堂,及西方船、七星如来长寿塔、九龙壁等数处景致,使霞屿禅寺具备了丛林和景区的双重特质。

小普陀以其朴素、典雅的自然山水引人入胜,乐而忘返。那个时候的文人墨客,都是坐在小船上,游着钱湖,唱和品评着,就到了霞屿寺。远观近看,山水朦胧间,古往今来,引得众多名流学士咏景吟胜,赋诗填词。

补陀洞天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霞屿寺就是这样的地方,霞屿山确实不高,高不过十米,占地不足三亩。不过,确切地说,应该是“有洞则名”,“补陀洞天”石窟如钱湖卧龙,距今已有近年历史,霞屿寺更因此洞的“补陀洞天”四字题额,号称“小普陀”。

“补陀洞天”,有一个真实感人的历史故事。据《四明古藤史氏宗谱》记载,三十七世祖吏部尚书史岩之,待母至孝,其母八十大寿,想到海天佛国普陀山朝山进香,史岩之担忧如此路途遥远,海上颠簸,老母年迈体弱,又不能违母之愿,于是就近在东钱湖的霞屿山上,开洞建寺,供奉观音。

寺成,这天风和日丽,史岩之预先安排了一艘大船,他把老母扶进船舱坐定,然后扬起风帆,荡起橹浆,在东钱湖中周游。每当夜晚,船工便按史岩之编的话向老人报告:“船到招宝山了”,“船过沈家门了”。船在东钱湖上游荡了三天三夜,最后驶到石窟之前,船工高声报告:“普陀山到了!”候在那里的法师们见大船靠了岸,赶紧念经的念经,敲木鱼的敲木鱼,烧香的烧香,哄得史母确信到了普陀山。于是,史岩之便扶着老母进入石窟,烧香拜佛,了其心愿。

“补陀洞天”也就这样勒石为记了。说起“补陀洞天”,时有人怀疑“补”字写错了。原来“普陀山”是梵语Potalaka的音译,写作“普陀洛迦、补怛洛迦、补陀落迦、布达拉”等,都是小白花之意。“普陀”与“补陀”均为音译出的两个音,故而称“补陀洞天”,那么此地也即是观音道场。元朝诗人金元素咏霞屿山有句:“此地名霞屿,人云拟补陀”。如此就“补陀”而言,似可理解作补“普陀”之无,即称“小补陀”,或“小普陀”。

观音道场

“佛寺曰香界,亦曰香阜;因香所生,以香为界”。小普陀霞屿寺就是这样香氛灵验之所在。

《物初剩语》中,有一篇游记写到霞屿寺,云:

景定壬戌仲春三日,东湖泛舟之霞屿寺,报谒应长老,寺乃寿乐史大资所创,为补陀之附庸,曰小补陀。近闻大士于此示现,因问之,应曰:“旧腊十四日,有盗乘舟夜至,时吾适他之,但行仆两人在,盗将入门,忽见冠缨缟衣者,俨坐其前,盗惊却,又回视之,已变为上服下裙,盗心沮而止。次日入寺,自言其事,且求恕罪。寺人拘诣府,公恕遣之。”盗有所见而自革,又异其事而自首,大士使之然也,亦异哉。

景定壬戌年(16)的仲春,时任东钱湖大慈寺住持的物初大观,与友人泛舟东钱湖至素有“小补陀”之称的霞屿寺,拜谒应长老。应长老给他们讲述了一个故事,说有个小偷坐着船,到霞屿寺行窃,一进寺门,便有观音示现。小偷惊悚,于次日返寺诉其经过,乞求恕罪。寺人虽将小偷拘之官府,但最终却得到宽宥。

根据这则故事,可知当时就称“小补陀”,小补陀的观音灵验也是古已有之。自从开洞建寺以来,江浙信众流传着一句“要朝大普陀,先朝小普陀;若朝大普陀,亦朝小普陀”的口号,无论先后,小普陀做为必到的观音道场,香火日盛。至今,霞屿寺更是钱湖核心景点,常常游人如织,也必要进到寺里虔诚一礼。

全寺最主要的石窟、殿堂、建筑都以观音为主:

“补陀洞天”石窟,俗称“观音洞”,全长0多米,中有依石而雕刻的古观音坐像一尊,右壁镌昂首曲身游龙,左壁为浮雕韦驮立像。另供奉着10余座大大小小的佛像,是虔诚的人们来小普陀必须到达的目的地。

每年的三个观音诞,以及普通的每月3、13、3等含3的日子,都有很多信众来观音洞“坐夜”,以散灾延寿、增智祈福、求男求女。特别每年的除旧迎新之际,小普陀敲响新年钟声,在霞屿寺守岁、祈福、绕佛、乐助,已成为远近人们的常态选择。

小普陀的主殿与普陀山各寺主殿相同。主殿为圆通宝殿,供奉着千手千眼观世音及观音菩萨的三十三化身。千手千眼及三十三化身,皆是观音菩萨大悲心的体现,体现了观音菩萨寻声救苦,无刹不现身,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说法的观音大悲精神。

小普陀东门的湖边水面上,还有一尊高十米,通体雪白的净瓶观音,以湖水为莲台,青山为背景,立在湖水微波中,以慈祥、柔和、关爱的目光,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芸芸众生,观音菩萨也就这样,再一次定格在了人们的内心深处。

钱湖史家观音信仰

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法华经·普门品》

史岩之凿“补陀洞天”,主供观音是偶然?还是有更深的内在因缘呢?

为尽孝凿洞虽是主因,但我们知道,佛殿可供奉的佛菩萨很多很多。再则,宁波虽与普陀地缘相近,但宁波早在几百年前就有五磊、育王、天童等寺,古刹林立。而在两宋,佛教尤为兴盛,各宗竞艳,名僧层出不穷,信奉佛教的文人士大夫委实不少。做为钱湖史家人,在哪里凿洞,供奉什么,以及刻什么题额,这些都需要考量。

钱湖史家,“一门三宰相,四世两封王”的南宋四明第一人家,有着很深的佛教信仰,与观音信仰又有着怎样的深度关联呢?

中国观世音信仰的兴起是在《妙法莲华经》译出以后。在鸠摩罗什的译出《法华经》不久,有人就把经文中的《普门品》,用《观音经》的名称,来单独地印行。《普门品》揭示了观音的救难信仰,激起中国民众的信仰高潮。

观音信仰,在唐代已传入宁波。唐代,日本僧慧谔法师自五台山请观音像至普陀,时波涛汹涌,舟不能进,因做茅室置像而去。后茅室扩大为寺,人称不肯去观音院。期间,雪窦寺由瀑布院易名瀑布观音院,大梅山上禅定寺改称观音禅院,郡城白衣观音院、奉化观音院、慈溪大中观音寺等众多寺院都冠名观音。

两宋时期,观音信仰在宁波广为流行。观音信仰的普及与律宗的盛行有紧密联系。律宗以念观音为主,宋人陈瓘在《开元寺观音记》中说:“南山常念观音,委质净土,二教遍行吴越,十念尤盛于四明。”他所说的“十念”,即指念观音菩萨名号10遍。

当时明州城内有律院1所,鄞县所,奉化7所,慈溪所,定海(今镇海)18所,象山所。而以观音命名或专奉观音的寺庵比唐时也大为增加,如鄞县观音庵、大悲院(内供千手千眼大悲观音像),府城月湖能仁观音院、镇明岭观音堂,慈溪妙应院(主殿奉观音像)、定海观音教寺等等,观音信仰因而得以广泛传播。

说起史氏家族的佛缘,史氏家族的第一位,南宋丞相史浩,年轻时便与天童禅寺住持宏智正觉相交往,后来又结识了“看话禅”创始人大慧宗杲。这两位都是当时的佛门龙象,与高僧往来,朝普陀名山也是平常。南宋绍兴十八年三月某日,史浩去普陀潮音洞礼观音,据《补陀洛迦山传》所载,因在洞内见了观音真身,观音护佑,这才当上丞相。

宋孝宗,显然受到老师史浩的影响,是宋朝皇帝中明显比较崇佛的,有“以佛修心,以道养身,以儒治世”的金句。宋孝宗特别信奉观音,写有《观世音菩萨赞》。缘起则因在上天竺数次祈雨,所求立念:

“朕每月祷祈,随念感应,曰雨曰日汤,不愆晷刻,是有助于冲人者也。因为作赞曰:猗欤大士,本自圆通。示有言说,为宗之宝。明照无二,等观以慈。随感即应,妙不可思。”

到了史弥远任宰相时,据人考证,为史上担任宰相最久之人,长达二十六年。而他能当丞相,据坊间传闻,亦是在普陀见了观音的异象。传闻说:史弥远在一棵茶树上,突见观音一只眼睛,意为“木加目为相”,官居相位是观音菩萨保佑的。史弥远后来又创立功德寺,奏请“五山十刹”于南宋嘉定年间,等等。

还有,史弥远对普陀山观音道场的振兴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宋宁宗嘉定三年()八月一场大风,普陀山宝陀寺的圆通殿被摧,史弥远知情后,奏请朝延,拨款万缗重建。越七年,殿成,史弥远捐巨资装修了殿宇及廊庑,备香灯供养。宁宗特御书“圆通宝殿”额,还置常住田67亩,山地亩。至今东钱湖南宋石刻里,仍有史家信奉佛教的很多雕刻塑像、供奉品存在。

据《宋史》、《东钱湖志》、《鄞县志》和《鄞东史氏宗谱》等记载,宋孝宗时,鄞籍丞相史浩于东钱湖上水村建龙聚庵,下水村建无量寿庵,湖的西山建尊教寺、青山寺,首创南宋时代最大规模的水陆道场,又在月波寺后开凿“宝陀洞天”石窟。继史浩之后,其子史弥远在东钱湖扩建、新建大慈寺、妙智寺、宝华寺、悟空寺、辨利寺为功德寺。

在《物初剩语》中,还有其它史书所无的,史浩与史弥远因信奉观音而遇的种种灵异事件。

史弥远的侄子史嵩之,史岩之亲哥,在理宗朝也当了多年的宰相。据《东钱湖志》,认为“补陀洞天”是史嵩之、史岩之两兄弟一起凿的。

史家家族佛缘极深,而且有特胜的观音信仰。到了史岩之等凿洞奉观音,是家族信仰的延续。

霞屿寺的定位早在“补陀洞天”凿成时,就已初步成形了,是以供观音为主的观音道场。后来的人们,陆续又修建了千手千眼观音、水上观音、自在观音等观音造像,及导归净土的三圣殿。因寺在湖心,故为“湖天佛国”小普陀。普陀在海,霞屿在湖,两两相应,同为观音倒驾慈航之莲台。

补陀时代

明朝的海禁,使舟山普陀隔海的宁波成了观音信仰的主场。

明洪武二十年,朝庭实行的海禁,比以往更为彻底。信国公说“废县徙民”,整个舟山群岛因此也变成一片废墟。拆寺毁房,所有人撤离,宁波就成了供奉观音的定风港。

不久舟山的宝陀寺,移建在宁波栖心崇寿寺内(现七塔禅寺),随后两寺合一寺,称名“补陀寺”,民间誉称“小普陀”。随后,随着明朝的海禁政策,直到万历三十一年,朝廷正式下旨开放普陀之禁,三十四年,宝陀寺完成重建,明神宗赐“大明敕建护国永寿普陀禅寺”。

从公元年到公元年,这两百多年的时间里,舟山基本上为无人区时期,海内外前来宁波朝拜观音菩萨的信众,自然是如潮奔涌。

这期间,复建于栖心崇寿寺的“补陀寺”,嘉靖三十六年(17),总制胡宗宪又将寺迁于宁波外海招宝山巅,并捐资建大悲阁、圆通宝殿、万寿楼等,名为“宝陀禅寺”。嘉靖四十年(),浙江总兵卢镗又撤其圆通宝殿构于山麓,寺分为二:一在山麓,一在山巅。嘉靖末,洛伽山普陀寺毁于倭灾,僧真海奉观音大士像内迁于宝陀禅寺,以延香火。同样,四方来寺香客络绎不绝,香火鼎盛。

这两百多年的“补陀时代”,早在南宋建起的东钱湖小普陀霞屿寺,自然在这浓烈的香界中,香烟升腾。望着眼前这些要去各处道场盖印、烧香、礼拜的“黄袋袋”们,不难遥想六百年前的盛景。

霞屿锁岚

湖中的霞屿与烟屿遥相照应,是湖中双壁。霞屿山虽在中,其地在依福泉山之崇山峻岭,山岚终年郁积,特别是春季和深秋,湖面弥漫,岛有锁岚之雾,呈景凝云霭之感,故称“霞屿锁岚”,朝雾暮霭,春雨秋岚,四时不同,美之无穷。清人忻宇春有诗曰:霞光倒映水光灵,装点弧山入画屏,一自洞天新琢就,晴岚锁住佛头青。

文人墨客的挚爱之地

霞屿寺见诸佛教史书的僧人记载不多。除了上记有名的“谒应长老”,片言只语中,还有阿育王寺退居住持道贯禅师及孚中禅师嗣法弟子元良禅师。

另一方面,因为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丽的自然风光,所以被历代文人雅士所青睐,王应麟、戴表元、袁士元、刘仁本、杨守阯、张明彻,以及大文人徐渭等,都到过霞屿寺。吟诗作文,代代不乏,如明朝忻耀彤《钱湖赋》有“飞松鹤兮标霞屿,横翠岭兮盼慈云”。

清朝史大成《游东钱湖形胜赋》有“地接马山,湖通象坎。锦屏漾霞屿之口,银镜浮月波之面”的描述。

马永祥《东钱湖赋》更有“霞屿团花锦簇,胜景总宜雨晴。鹭鸥奋飞如雪,舟楫轻摇似萍。晨闻雁阵之号,晚咏渔舟之歌”的颂唱。

东钱湖

宋·王应麟

湖草青青湖水平,犹航西渡入空明。

月波夜静银浮镜,霞屿春深锦作屏。

丞相祠前惟古柏,读书台上但啼莺。

年年谢豹花开日,犹有游人作伴行。

送人游霞屿

元·戴表元

霞屿风烟接渺溟,老仙万锸敞林扃。

峰前雁起湖云净,池面龙来海雨腥。

阅世僧闲头黑白,游山客爽句丹青。

何缘飞去清凉国,两腋鯈鯈著翅翎。

霞屿山

元·金元素

此地名霞屿,人云拟补陀。

寺荒僧迹少,林静鸟声多。

石洞藏云雾,松房挂薜萝,

谁能来此住,日日看湖波。

用吕啬斋和郑以文望霞屿寺韵

寒食过东钱湖

元·袁士元

尽说西湖足胜游,东湖谁信更清幽。

一百五十客舟过,七十二溪春水流。

白鸟影边霞屿寺,翠微深处月波楼。

天然景物谁能状?千古诗人咏不休。

霞屿山

元·袁士元

倚林立湖曲,夕阳明远屿。

隔水见招提,游兴浩难阻。

轻舟荡轻波,鱼吹浪花吐。

四望山意佳,推篷吟复伫。

中秋游东湖登霞屿寺

元·刘仁本

东钱湖上值中秋,载酒吟诗作胜游。

一色水天涵万象,四时风月属群鸥。

冯夷漫奏霓裳曲,太乙还乘莲叶舟。

中有补陀霞屿寺,玲珑楼阁似瀛洲。

游补陀洞天

明·李堂

相公囊括宋山河,

凿石穿云作补陀。

若见崖山还好境,

慈元宫殿碧嵯峨。

游东湖普恩霞屿诸寺

杨守阯·明代

东游如入辋川图,野鸟沙禽共唤呼。

碧树森罗三宝地,青山环绕万金湖。

人逢首夏衣穿葛,节近端阳酒泛蒲。

一宿招提扪藓壁,达摩还面九年无。

霞屿寺

张明彻·明代

烟霞探不极,犹上望湖亭。

孤屿悬明镜,群峰转画屏。

霞屿山洞

清·史在稷

孤屿横波凿洞宽,娱亲有意壮游观。

遗踪未改山如旧,古额犹留字半残。

岩挂枯藤石骨隐,月穿高窦夜光寒。

渺茫四面皆流水,莫作风涛险处看。

霞屿观音洞

清·陈宜坊

古刹经营记昔年,

凿成小小洞中天。

老僧卧起浑无事,

收拾残霞补衲肩。

编辑:宽平

摄影:徐高、戴善祥、宽平

东钱湖是地质时期留下来的海迹湖泊,现为浙江第一大淡水湖,经历代辟湖治理,如今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公里,环湖一周达公里,水域面积0平方公里,为杭州西湖的三倍,平均水深.米,总蓄水量万立方米。

自古以来,东钱湖便是浙东著名风景胜地,历经沧桑,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留下了众多具有较高历史及艺术价值的文化历史遗存。据不完全统计,景区内现存文物古迹11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处(南宋墓道石刻群、庙沟后石牌坊)。区域内自然资源丰富,植被种类三百多,山地森林覆盖率9.%。生态环境优美,湖面开阔,岸线曲折,四周群山环抱,森林苍郁;气候良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aerhatit.com/fldzz/2173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