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不邪//第期—前几日,湖南,江浙地区发出“限电”的措施。为了保障居民用电,省级单位3度以下才能开空调,且开空调不能高于16度。这样一条措施出现之后,立刻引发了很多人的热议。网络上突然出现一种”阴阳怪气”的声音,因为限电是因为咱们停止进口澳大利亚的煤炭,所以没有煤发电了。暗戳戳的批评中国对澳大利亚的制裁,认为禁止澳煤造成的电力短缺。稍微学习过地理的人都知道,中国是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你要说中国缺石油,我们认,但是要说缺煤,那就是挑战人类智商的。事实上,中国每年进口的澳煤,只有40亿元,七千万吨。和中国年产40亿吨的煤炭产量比起来,只是微小的部分。中国的煤炭是完全够用的,进口澳煤,只有一个原因,便宜。进口澳煤的地方,就是南方的工业地区。这些地方不产煤,从北方运输煤炭到南方,成本比较高。因此,会进口一些煤炭作为补充,同时压低价格。这也是国土面积巨大的国家,大宗商品的常态。哪怕本国资源丰富,当国内运输成本更高的时候,会倾向于在国际市场就近出口大宗产品,同时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大宗产品。比如加拿大,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产油国之一。因为东部城市群和西部产油区的距离太远,运输成本太高,所以加拿大西部的石油是直接卖给美国西部的石油工厂。东部的城市直接购买美国东部的石油产品。出口和进口基本持平。这也造成一个奇景,美国和加拿大,是彼此最大的石油输出国和石油的输入国。中国也是如此,每年出口煤炭2亿吨,进口两亿吨。南方的电厂,可以拿2亿吨的进口煤炭配额,进口海外煤炭,降低成本。事实上,限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核心的原因,是中国近期复工复产速度加快、遇上冷冬,南方没有暖气供应导致空调电耗激增,加上还要节能减排,多种因素叠加,导致电力紧缺,所以才会采取限电措施。一边复工复产,为全世界生产产品,用电量激增,加上气温降低,采暖的居民用电增加,节能减排,煤炭的配额早早的用光。一赠一减之下,电力自然有些紧张。节能减排,12月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已经说的很明白了。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十三五的节能减排目标,也要在今年验收,所以节能减排的考核非常严格。加上浙江的郑省长,也是能源系统出身。在这方面自然考核严格。限电也成为暂时性的措施。非要说和澳煤有关的话,也只是因为不进口澳煤,其他地区的煤一时半会没运到。而且,煤炭的暂时性短缺问题,短短十天,已经解决了。通过黄骅港等运煤港口的努力,北方到南方的运煤量已经达到历史最高量,解决了南方暂时短缺煤炭的问题。24日,全国主要港口的煤炭库存万吨,沿海重点电厂煤炭库存1.5亿吨,可用天数约23天,远远高于7天警戒线。原本以为这个问题就结束了。没想到,澳煤居然也拿这个暂时的“限电”大打文章。也不知道是不是从中国的自媒体那里获得的灵感。澳煤主持人史密斯称,中国停止进口澳大利亚产品、加征高额关税恰恰“咬到了他们的痛处”,“当70艘满载价值10亿美元的高质量煤炭的澳大利亚货船无法在中国靠岸卸货时,猜猜怎么着?中国闹电荒了!”此外他还表示,“10亿中国人在严寒中挣扎,一些地区这周气温都降到零下40度了,就是那些拉闸限电的地方。”澳煤一心打造“中国离开澳煤就活不下去”的印象,滑稽程度,和湾湾的搞笑时政新闻“榨菜,茶叶蛋”一般无二。张嘴就是十亿美元,十亿人口,如何如何。仿佛澳煤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的制胜关键了。事实上,82艘澳煤船只还在海上飘着,中国南方的煤炭问题,已经解决了。倒是澳大利亚的运煤船只上,已经有人受不了自杀了。中国这边没事,澳大利亚煤炭已经拖不了了。不止澳煤,铁矿石,大麦、葡萄酒、海鲜、糖、棉花、羊毛、木材、龙虾、肉类、旅游以及教育等澳大利亚的产品出口,都受到了限制。特别是铁矿。过去,国际市场基本被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操纵。中国没有议价的权力。但是随着一带一路的开展,中国在非洲也有了布局。非洲一大批澳大利亚企业在喀麦隆、刚果等地签约许诺采矿开发却并未落实的项目已基本上被中国资本和企业替代。中国正在努力开拓其他铁矿石市场,多元化进口渠道和来源地。中国中钢集团、首钢集团、宝武集团等大型钢铁企业还在秘鲁、塞拉利昂及利比里亚等地先后设置多个中方直营矿山,避免受外界溢价影响。宝武集团亦正在筹谋开建位于非洲几内亚,目前号称世界最大的西芒杜铁矿。来减轻对澳大利亚的依赖。这也是澳媒大肆宣传中国离不开澳大利亚煤炭的核心所在。希望用这种假消息,来欺骗中国,拖延中国能源独立的速度。澳大利亚越慌张,说明咱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用煤炭等产品施压是正确的。而和澳大利亚争论,也确实没必要。一次行动胜过千言万语。澳大利亚的这些言论,不过是蜀犬吠日。就当一条狗在旁边乱叫。隔壁黄不邪
疫情早点过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paerhatit.com/fldjp/19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