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敦

寒假,复旦老师们去哪儿

发布时间:2021/2/21 14:31:37   点击数:

人次,26个国家和地区,研究、讲学、培训、进修,更有医学专家前往埃博拉疫区为当地贡献一份坚实的力量。羊年第一天,《文汇报》头版头条为您讲述了复旦老师们在海外的那些故事。

在这个略长的寒假里,大学里的教授们却比往年更忙碌。

据来自沪上各高校的统计,今年寒假期间,在海外交流的学者人数比往年大幅度提升。除了沪上各高校近年来国际化战略不断推进,使得国际学术交流舞台上的中国学者逐年增加外,今年“晚到”的新年,也恰逢各个学术领域顶级学术会议举行的高峰期。

从复旦大学公布的该校教授们的新年长假去向中可以发现,全校10%以上的教师在海外过“学术新年”,其中不乏一些正在为重大科研成果进行联合实验,或者以自己所学参与全球学术服务体系的学者。

“学术新年”所展示的,正是高校的新实力。

理工和医科学术交流人数最多

从路线图可看出,理科、工科类和医科类教授占了海外学术交流人数的大半部分。尤其是医学院的海外学术交流人数最多。

仅据复旦大学上医院的不完全统计,有多名学者在海外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和联合临床试验,复旦医学院还有一批教授春节将在印度工作,因为世界卫生组织正在那里举行第十四届世界公共卫生大会。还有一些学者则参与到了全球公共卫生服务之中,包括远赴非洲塞拉利昂参加埃博拉防控的公共卫生师资培训。医院感染科陈明泉副教授就是其中一位。当记者联系上与中国时差8小时的陈明泉教授时,他刚刚结束在直接收治埃博拉病人的PHU(PrimaryHealthcareUnit)一天的繁忙工作。此前,他每天都必须到塞拉利昂边远小村镇,为当地教师进行传染病防治培训。

“3月份塞拉利昂的学校也要开学了,我们要赶在他们开学前尽可能多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因为至今还有很多人认为埃博拉不是传染病,是巫术所致。”陈明泉此次是随中国疾控中心前往塞拉利昂服务的。他的工作内容是负责重点区域的医疗点感染控制、常见传染病的诊治培训等。他告诉记者:“就在前两天,我们驻地旁边又增加了两个新病例。这两个有医学背景的患者也坚持认为是巫术导致他们生病,直到病情严重了,邻居举报后才接受了处理。这里随处可见政府的宣传标语,可见对于传染病防治的宣传确实非常必需。”

从1月27日至今,陈明泉还没有休息过,不仅要培训教师,还要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跟踪随访、社会动员等。“今年整个新年都只能在塞拉利昂过了,说不想家那是假的。小年夜那天我们这些驻塞拉利昂的中国人提前办了春节联欢会,我们医务人员的节目是各种防护服走秀,算是紧张环境中的自娱自乐吧。”

恰逢世界学术和研发大会高峰

“往年的二三月份,是世界各地学术会议和产业界研发大会举行的高峰期。”盘点教授们海外学术交流路线图会发现,国内教授如今参与的,不少是学术领域内的顶级学术会议:欧洲放射学会年会、国际自动化设计大会、巴塞罗那电子消费品峰会、FPGA国际学术会议等。其他还有一些跨学科领域的重要学术会议。

复旦大学物理系金晓峰教授说,目前国内高校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学术年假,大学里的教授和副教授平时几乎都必须承担教学工作,因此寒暑假就成为海外学术交流的重要时间段。

今年复旦大学物理系87个教职中,就有37人共45人次在寒假期间到世界各地参加各类学术会议,或者到世界各地的合作实验室开展实验,不仅是全校赴海外学术交流比例最高的,人数也是最多的。在金晓峰看来,物理系参与的海外学术交流确实超过了预期,这与物理系历时十多年的改革有关——如今的物理系几乎都是一人承担一个学术研究方向,每个人都可以在外面有一片学术小天地。

本文原载于《文汇报》2月19日1版头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aerhatit.com/fldjj/1837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