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弗里敦 >> 弗里敦经济 >> 援非抗击埃博拉,中国白衣战士再次慷慨赴险
一大早朋友圈就在转,我们援非抗击埃博拉9位白衣战士已经出发了!瞬间感受到一种英雄主义和医务人员的伟大。性命攸关、最危险的地方,冲在最前面的就是医务人员。
昨天,北京市卫计委转发国家卫计委紧急文件《关于组派医疗队赴西非四国指导参与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医疗救治工作的通知》,主要任务:指导和帮助当地开展埃博拉出血热患者救治工作;对我国驻当地公民进行健康教育、对其中的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进行救治。北京市共组建三支医疗队,赴几内亚,第1支:医院,第2支:医院,第3支:医院,每队工作一个月,每月一轮换。
医院组建8人援非抗埃医疗队
据医院医务处助理研究员付京波在微博透露,医院共需派出8位医务人员,昨晚该院快速响应,已完成人员组建并上报。
具体人员(根据情况可能调整)感染疾病科:于岩岩主任医师、侯凤琴副主任医师、张惠护师、刘玲护师、陆书玲护师;感控处赵艳春副主任医师;检验科李海霞副研究员、欧海立主管技师。
湖南将组建一支39人医疗队赴塞拉利昂抗击埃博拉
据湖南日报8月11日报道今天17时,湖南省卫生厅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关于组派医疗队赴塞拉利昂,指导参与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医疗救治工作事宜。据悉,湖南省将组建一支由3个专家组共39人的医疗队(每组13人),分批轮换进行援助工作。
据了解,湖南省目前已有10名医务工作者在塞拉利昂进行医疗援助。此次医院、医院、医院医院中,派遣专业力量更强的专家组,赴当地进行埃博拉出血热的医疗救助和防控。省卫生厅表示,将在第一时间组派好队伍,并尽快做好技术、业务、物资等方面的准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在收到国家卫计委的指派命令后,立即前往塞拉利昂。
赴非抗击埃博拉首批九勇士
美国人接回了两名感染医生,是“leavenoonebehind”理念的践行,让人感佩。而我们“义之所在,慷慨赴险”的壮举更让人动容。
其实前线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三国我们仍有3支白衣战队在坚守阵地,身处险境,生死未卜。今天的消息,8名中国医务人员在塞拉利昂已被隔离,他们参与救治了埃博拉感染者。祝他们平安吧!
艺高人胆大,中国抗击非典、禽流感,经历了数次全国范围的高危病毒防控战役,已经锻炼出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白衣战士有的不仅是勇气,更有头脑和经验。祝勇士们凯旋!为中国的白衣战队争光!
8月10日,公共卫生专家组成员在赴非公共卫生专家组行前培训会上交流。
当日,记者在赴非公共卫生专家组行前培训会上了解到,我国派出前往西非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三国的公共卫生专家组将陆续于当日晚间和11日启程。搭载援助物资的航班已于当日15时从上海起飞。下午,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中国疾控中心为赴非公共卫生专家组成员进行培训并送行。
埃博拉疫区:中国医生仍在坚守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为支持非洲国家防控埃博拉疫情,中国卫生计生委9日宣布,将紧急调集公共卫生专家组赶赴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三国进行技术援助。而已经在这三个国家的中国医疗队,面对肆虐的埃博拉疫情也仍在继续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中国援利比里亚医疗队队长周永军9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利比里亚已经进入全国紧急状态。几个疫情比较严重的省,军队已经出动,严格禁止人员出入。政府也已经连续几天不再公布死亡人数和感染人数了。” 据他介绍,目前,中国医疗队所医院暂时休息,队员们都已返回驻地,但只要有急诊就会立即去上班。 他还说,中国医疗队已向当地华侨华人和中资机构人员发放了防范埃博拉病毒的知识手册,并举行知识讲座。目前,当地华人的心态比较稳定。 中国援塞拉利昂医疗队队长王耀平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目前医疗队仍在正常工作,每天前往位于首都医院,“医院就医,我们都会亲自处理”。王耀平还介绍说,为了减少受到感染的可能,没有出诊任务的队员一般会留在驻地。医疗队员也会在自己驻地的简易医疗室,接待来自中资企业的人员,处理日常病症。 王耀平同时确认,到目前为止,在塞拉利昂的中国人没有发现任何确诊或疑似埃博拉病例。此前曾在处理病患时接触过埃博拉确诊病例的队员也都身体状况正常,但他们目前还在观察期内。 新华社记者从中国援几内亚医疗队了解到,目前医疗队的19名成员仍在位于首都科医院工作。该医院不接诊埃博拉患者,如接诊患者中有疑似病例,将会被立即转院。 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的第一例埃博拉出血热患者未确医院接受治疗,数日后死亡,医院中的9名当地医护工作者,其中6人已经死亡。目前,与感染者有过接触的两名中国医疗队队员正在接受隔离观察,至今尚未发现异常。 截至8月6日,西非国家累计报告埃博拉出血热病例例,死亡人。8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声明,宣布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为“国际 10日,中国派出公共卫生专家组前往西非协助抗击埃博拉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福田敬二8日表示,西非国家可借鉴中国防治H7N9禽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增强公共卫生领域投入,应对当前已升级为国际 世卫:西非国家可借鉴中国经验 福田敬二说,从非典疫情出现到应对H7N9禽流感疫情,中国在公共卫生领域投入巨大,其在疾病监控检测、信息传递等方面的投入收到显著效果,通过了一次次的疫情大考,这是可适用于全世界的经验。 福田敬二称,西非受埃博拉疫情影响的国家摆脱长期冲突不久,当前疫情蔓延迅速,除疾病本身原因之外,其脆弱的公共卫生系统也是原因之一。他表示目前受疫情影响国家缺少医护人员、医疗用品及个人防护工具,部分医疗设施甚至难以保证基本的水电供应,因此这些国家应增强公共卫生投入以应对疫情。 针对中国防范输入型埃博拉病例的问题,福田敬二指出,中国已具备强大的医疗卫生系统及监测能力,有能力处理这种情况。目前最重要的是做好各方面准备,应对万一出现的埃博拉病毒感染者。 中国:赴西非三国抗击埃博拉疫情专家组启程 记者10日在赴非公共卫生专家组行前培训会上了解到,我国派出前往西非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三国的公共卫生专家组陆续于当日晚间和11日启程。搭载援助物资的航班已于当日15时从上海起飞。 赴非公共卫生专家组成员孙辉介绍,这次赴非公共卫生专家组的主要任务是协助使领馆做好援助物资的分配,培训当地专业人员正确使用援助物资,对医疗队进行专业培训,指导他们做好防护,并且对驻外使领馆和中资机构成员进行疾病防控培训。 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王宇介绍,这是我国首次以公共卫生专家组的形式对外援助。每支专家组由三位专家组成,分别是一名流行病学专家和两名消杀防护专家。
另据记者从商务部获悉,中国向埃博拉疫情严重的部分西非国家提供的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已于10日15时从上海启运,物资将于11日至12日陆续运抵疫区有关国家并投入使用。该批物资主要包括医用防护服、消毒药剂、测温仪、药品等抗击疫情所急需的物资。
中国专家组赴非抗击埃博拉
综合新华社电
此次埃博拉疫情,“严重且反常”,全球携手应对乃当务之急,而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中国责无旁贷。
昨日,中国政府派出的由9名专家组成的三个公共卫生专家组启程前往埃博拉疫情发生地。同时,中国政府向发生埃博拉疫情的西非国家提供的总价值万元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物资也在昨日启运。
截至8月6日,西非国家累计报告埃博拉出血热病例例,死亡人。8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声明,宣布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为“国际 目前埃博拉疫情仍在持续发展,且有范围扩大的趋势。昨日在罗马尼亚和塞内加尔,分别发现一例疑似埃博拉病毒感染病例。据称这两名疑似患者都有在非洲埃博拉病毒疫情国工作或旅行的经历,近期刚刚回国。
中国愿意分享抗击重大突发疫情的经验
记者10日在赴非公共卫生专家组行前培训会上了解到,我国派出前往西非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三国的公共卫生专家组将陆续于当日晚间和11日启程。搭载援助物资的航班已于当日15时从上海起飞。
当日下午,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中国疾控中心为赴非公共卫生专家组成员进行培训并送行。
据中国疾控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接到上级选派专家赴非支援的任务后,中心内部紧急动员,及时了解西非疫情及所需物资情况,明确此行任务、遴选专家。
赴非公共卫生专家组成员孙辉介绍说,这次赴非公共卫生专家组的主要任务是协助使领馆做好援助物资的分配,培训当地专业人员正确使用援助物资,对医疗队进行专业培训,指导他们做好防护,并且对驻外使领馆和中资机构成员进行疾病防控培训。
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表示,目前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看,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还未得到有效控制。我们愿意为非洲国家提供技术支持,包括介绍我国在抗击重大突发疫情过程当中取得的经验。同时,要求此次赴非公共卫生专家组成员发扬我国援外医疗队大爱无疆的精神,尽全力为疫情发生国家提供技术支持。
据了解,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三个国家都有我国的援外医疗队,分别来自北京、黑龙江、湖南三个省份。这次派出的公共卫生专家组还将分别与这三支援外医疗队会合,了解当地疫情防控工作的进展情况,为进一步提供技术支持做准备。
另据记者从商务部获悉,中国向埃博拉疫情严重的部分西非国家提供的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已于10日15时从上海启运,物资将于11至12日陆续运抵疫区有关国家并投入使用。
该批物资主要包括医用防护服、消毒药剂、测温仪、药品等抗击疫情所急需的物资,总价值达万元人民币。
医院6人死亡
中国医疗队仍坚守岗位
从“非典”出现到应对H7N9禽流感,中国通过了一次次的疫情“大考”,积累了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丰富经验。此次埃博拉疫情,中国在严防疫情进入同时,也愿与他国分享抗疫经验。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福田敬二认为,中国在公共卫生领域投入巨大,在疾病监控监测、信息传递等方面的投入收到显著红利,最终促成对H7N9禽流感疫情的快速全面反应,这是可适用于世界的经验。
已经在这三个国家的中国医疗队,面对肆虐的埃博拉疫情也仍在继续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中国援利比里亚医疗队队长周永军9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利比里亚已经进入全国紧急状态。几个疫情比较严重的省,军队已经出动,严格禁止人员出入。政府也已经连续几天不再公布死亡人数和感染人数了。”
据他介绍,目前中国医疗队所医院暂时休息,队员们都已返回驻地,但只要有急诊就会立即去上班。
他还说,中国医疗队已向当地华侨华人和中资机构人员发放了防范埃博拉病毒的知识手册,并举行知识讲座。目前当地华人的心态比较稳定。
中国援塞拉利昂医疗队队长王耀平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目前医疗队仍在正常工作,每天前往位于首都医院,“医院就医,我们都会亲自处理”。王耀平还介绍说,为了减少受到感染的可能,没有出诊任务的队员一般会留在驻地。医疗队员也会在自己驻地的简易医疗室,接待来自中资企业的人员,处理日常病症。
王耀平同时确认,到目前为止,在塞拉利昂的中国人没有发现任何确诊或疑似埃博拉病例。此前曾在处理病患时接触过埃博拉确诊病例的队员也都身体状况正常,但他们目前还在观察期内。
新华社记者从中国援几内亚医疗队了解到,目前医疗队的19名成员仍在位于首都科医院工作。该医院不接诊埃博拉患者,如接诊患者中有疑似病例,将会被立即转院。
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的第一例埃博拉出血热患者未确医院接受治疗,数日后死亡,医院中的9名当地医护工作者,其中6人已经死亡。目前,与感染者有过接触的两名中国医疗队队员正在接受隔离观察,至今尚未发现异常。
图集:抗击埃博拉疫情
英国《金融时报》3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最近在西非肆虐的埃博拉病毒已导致人死亡,比上次报告时的人足足多了近百人。报道称,最新数据似乎表明疫情正在失控,从7月28日至7月30日3天内就有超过50人因感染这种病毒而死亡,病毒的蔓延速度超过了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遏制疫情的速度。
图为当地时间8月2日,白布下是一名死于埃博拉的利比亚女孩,她的母亲在一旁哭泣。
进入隔离区前,医务人员和医生无国界组织人员正在穿防护服。
一名利比里亚人在售卖麝猫,这种野味是埃博拉病毒的主要载体之一。利比里亚政府和国际合作伙伴已经警告人们不要吃野味。
用过的防护装备:靴子、手套、面罩和防护服。
一名护士在给等候区域消毒。
利比亚首都蒙罗维亚的一所学校,空荡荡的没有学生。7月30日当地的所有学校全部停课。
处理几具遇难者遗体的一名医生,正在进行消毒工作。
人们正在查看公共告示板上关于埃博拉疫情的信息。
利比里亚卫生部副部长正在与抗议者交谈关于掩埋感染者的重要性。
进入教堂祈祷前,利比亚的孩子在洗手。
护梦雅苑,温暖同行。这里是中南大学医院护理部对氨基苯甲酸环孢素软胶囊价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paerhatit.com/fldjj/13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