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敦

都说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到底是谁动了

发布时间:2021/3/16 22:15:09   点击数:
北京有哪些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xwdt/

前不久,LouisVuitton重金从加拿大LucaraDiamondCorp手中购买了一颗重克拉名为“Sethunya”的钻石原石,它是今年2月在博茨瓦纳矿区被开采发现,LV这一大手笔引发了行业热议。

其实,这已经不是LV今年购买的第一颗钻石原石了,早在今年的一月,他们就将重达克拉的世界第二大钻石收入囊中,这颗深色的钻石和人的手掌几乎一样大。LucaraDiamondCorp将其命名为“Sewel?”,在茨瓦纳语中意为"稀有"。

奇怪的是,奢侈品牌们在不断购入天然钻石的同时,钻石巨头企业DeBeers今年5月宣布正式成立人造钻石品牌「LightBox」,1克拉只卖美元,基本上是重量同等级天然钻石售价的1/8。

数十年间,原本只应用于工业领域的人造钻石经过不断的研发,已经可以达到成为珠宝的级别。在许多人看来,钻石象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但高昂的价格总是让人望而却步,现在有了价格相对亲民的钻石,头上却顶着“人造”二字,这又是否违背了真爱的定义,再加上关于可持续浪潮的涌动,天然钻石的地位也开始动摇,关于天然钻石和人造钻石的“爱恨情仇”就此拉开了帷幕……

钻石骗局

我们都知道,钻石之所以昂贵,是因为它稀有。但网上曾经流传过这么一个谣言:其实地球上钻石的储量非常大,大到如果把地球上已知的钻石矿都挖出来,足够60多亿人,每人分到20克拉。

钻石最早发现于17世纪,当时只能在印度、巴西少数地方找到,由于开采技术有限,那个时候只能手工采集,基本每年钻石的产量只有20斤左右。然而就在年,南非矿工意外发现了一个大钻石矿,以当时的开采能力,每年可挖出数吨的钻石。钻石产量的高低除了影响其价值,还有就是钻石商们的利益,为了维持高价,钻石商们就严格控制钻石的流通。

以上的这些话只能说是半真半假,年,DeBeers公司成立后就快速占领了世界上唯有的几个钻石矿,至今仍然控制着世界上40%左右的钻石,成为钻石产业的龙头老大,而其余的钻石也同样被几家大公司垄断式占有。

钻石矿是有,但其中能成为珠宝级别的却是少之又少,钻石的主体是这个地球上最多的碳元素,在地底经过无氧、高温、高压的几亿年“磨炼”,才能从乌黑的炭块变成透明的钻石晶体,它们的颜色、净度和大小都参差不一,珠宝级别的钻石要求极高,因此它们中的大部分只能用于工业生产。综合来说,如果是指我们日常看到的钻石产量,那还是非常稀有的。

但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钻石与爱情划上了等号?

很多人在说到钻石的时候,脑海里除了那耀眼夺目的光芒,就是那句最经典的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Adiamondisforever)。短短的一句话,字里行间都凸显了钻石的珍贵价值,殊不知,这却是最伟大的跨世纪营销骗局。

DeBeers为了增加钻石的销量和话题度,花费了巨额的广告费,不仅请明星代言,还把“用钻石求婚”的情节安插进电影里,成功将钻石包装成爱情的象征,多年来让无数人为钻石的光彩迷醉。

产量的稀少加上一系列的宣传营销,成功让钻石成为无数女人心目中完美的爱情信物,但在许多资本家和军阀的眼中,钻石也成为了可以流通的硬性货币。

血钻

除了几大钻石企业收购的钻石矿,还有些零星的钻石矿成为了战争的资金来源,非洲一直是个多灾多难的地方,屠杀、战争、死亡、难民等问题时刻笼罩着,钻石矿的发现也无疑要再为这片大地添上血腥的一笔。

年上映的电影《血钻》就是讲述了非洲钻石产业背后的黑暗,展现了非洲土地最真实残酷的面貌。以年的非洲塞拉利昂内战为背景,所有的事件都围绕着一颗罕见的粉钻,走私贩丹尼·阿彻尔、女记者麦迪·鲍文以及非洲渔夫所罗门三人的命运开始相互联系与交织。

主人公所罗门只是一个普通的渔民,一家人安静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却因为钻石,从此分崩离析。所有人争夺的焦点就是那颗粉色原钻,它是非洲血染的土地所滋养出来的,钻石的纯净恒久,成为对战争下种种恶行的反讽,成为欲望的象征,但同时它也被赋予“净化”的使命,成为人性最后的温存。

电影中反映的都是现实世界中真实存在的,战争国家出产的每颗钻石都沾上了非洲采矿工人、战争牺牲者的鲜血,因此这些钻石也被称为“血钻”。《血钻》用现实主义的笔调揭露了非洲种族冲突、屠杀、战乱、娃娃兵、垄断以及走私等种种现实。它的格局,从个人扩展到军队、政府、国家,描绘了一整片染血的非洲土地,如史诗般壮阔。

钻石虽然璀璨、清透,但“血钻”却成为了这一美丽事物永远挥不去的阴霾。

人造钻石

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资源的夺取总是伴随着环境的破坏,为了开采矿石而移除的石头和泥土,都需要大量的水,势必也会增加碳排放量。

近些年,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为了开采天然钻石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成为了焦点,再加上非洲“血钻”事件,让人们对天然钻石的兴趣没以前那么大了。相反,诞生于实验室的人造钻石则受到了更多年轻人的青睐,社交媒体上对于天然钻石和人造钻石有相同质量的话题宣扬,以及对性价比、可持续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paerhatit.com/fldzz/1863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