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敦

四支部的战疫日记

发布时间:2021/3/11 12:49:07   点击数:

这个春节,我们都老老实实待在家里,看着各色新闻,操碎了心。

有的事让我们愤怒;

有的事让我们无奈;

有的事让我们担忧……

但有的事,却让我们心中一暖,

下面让公管院研究生四支部全体党员分享一下在此次疫情中令我们心生感动的一些战“疫”小故事:

01

这次疫情有很多让人难以忘怀的小人物们。不会忘记李文亮,无论他的身份被官方和民间那些代表不同观点的人以何种方式定义,他都是一个像我们一样过着平凡生活,却因为这次疫情展现出不平凡的伟大的好人。不会忘记那些建造雷神山、医院的工人们,是他们用最实在最淳朴的方式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支持。不会忘记强忍眼泪说暂时把妈妈外公借给祖国的女孩,不会忘记疫情爆发时那些身在国外却在第一时间给祖国捐赠口罩的华侨。不会忘记临危受命的外卖小哥、韩红慈善会、驰援湖北的各省英雄,各地硬核抗疫下的千万中国人。

——卞婧婧

02

疫情暴发期间正值中国农历春节,海内外侨胞的驰援行动却丝毫没有因为节日或时差而延后。“我们的师长、同学、亲友组成的医务工作者团队正逆行而上,夜以继日奋斗在前线。”大洋彼岸的武汉大学纽约校友会于1月23日就在互联网发起众筹,呼吁所有关心家乡的海外华侨华人共同参与抗疫事业。即使身在异国他乡仍时刻不忘自己的身份,让人感动。

——陈泊舟

03

最让我感动的是“排雷英雄”杜富国的妹妹杜富佳,她是医院的一名急诊科护士。肺炎疫情发生后,杜富佳始终奋战在抗疫一线。杜富佳说:“雷场是哥哥的战场,如今疫情当前,医院就是我的战场。”疫情当前,没有旁观者,总有无数坚毅的人,坚守在岗位的一线,以自己的力量争分夺秒地挽救生命,也总有心怀希望的人,将一点一滴的爱汇聚成希望的海洋。

——刘博

04

在襄阳市东津新区金源社区抗“疫”志愿服务队中,经常可以看到一对夫妻搭档的忙碌身影,他们就是中铁十一局二公司南宁亭子冲项目书记杨超和混凝土拌合站管理中心程玉芹夫妻二人。

2月17日,身为党员的杨超夫妇在得知社区防疫志愿者人手不够的消息后,主动第一时间与社区相关机构联系,加入小区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

夫妻二人每天早上八点都会提前到小区指定地点集合,接受当天的任务安排。从清晨到日暮,他们一刻不停地在小区十几栋楼之间奔波。碰上有些居民不愿意加入楼栋防疫监测群的情况,杨超夫妇便要挨家挨户打电话确认,有必要的还得上门耐心劝导。对领取生活物资存在困难的居民,两人又主动承担起“送货上门”的责任。

受疫情影响,小区里十九户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难以保障。杨超夫妇见此情况,通过加入蔬菜、日用、药品等采购群及时为老人们购买生活必需品,每批物品均附有清单明细,做到让老人们放心、暖心。两人还经常去隔着门陪老人聊天,走时并替他们带走存放的日常垃圾。疫情无情人有情,金源社区有杨超夫妻在的地方总是格外温暖。

两人常说,“若有战,召必回。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国有企业员工,国家有难,我们义不容辞。”截止目前,杨超夫妻二人人均志愿服务时长三百小时,接受二人志愿服务的居民超过八百余人次。

——路明

05

在疫情面前,在防疫工作中,一位党工委宣传委员,放下了父亲和丈夫的身份,把家庭放在身后,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一个志愿者的身姿奔波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每天在村里,对出入村所有车辆、人员逐一消毒、测量体温,组织人员24小时轮班值守,走街串巷,向居民宣传防疫知识。对扎堆聚集、不戴口罩的群众,他总是耐心讲道理来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他会为隔离户代购生活必需品,对群众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帮他们缓解焦虑情绪、消除恐慌心理,减轻心理压力和思想负担。面对疫情,他临危不惧、挺身而出、逆向而行,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孟安怡

06

记得在武汉疫情最为严重时,各种医疗物质等都极度紧缺,没能全面筛查所有人员时,一位名叫“老苏”的账号发出了它的第一条微博,之后便是一条求助微博。这条微博迅速引发了网友

转载请注明:http://www.paerhatit.com/fldjt/1857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