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人物小故事
张思德,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张思德对待革命工作总是认真负责,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在平凡的工作中实践着一个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工作中,他总是承担最困难、最艰苦的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全班战士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一年初夏,国民党顽固派对边区军民施行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他带领一班人到延安以南的土黄沟深山老林中烧炭。苦战了3个月,经过伐树、打窑、烧火、出窑、捆扎和运输等数道繁重工序,终于将8万斤木炭运到延安。
年7月,张思德响应党中央关于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进安塞县山中烧木炭。他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不怕苦、不怕累,哪里最苦最累,他就出现在哪里,每到出炭时总是最先钻进窑中作业。9月5日,天下着雨,张思德带着突击队的战友们照常进山赶挖新窑。中午时分,炭窑在雨中发生崩塌。危急时刻,张思德一把将战士小白推出窑口,自己却被埋在坍塌的土堆里,战友得救了,张思德却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党史回眸
年4月30日:中共苏区中央局在东固又一次召开会议
会议讨论反“围剿”问题。毛泽东就敌我形势、作战策略等问题作主报告。会议通过毛泽东提出的整个战役各个歼灭敌人的连续作战计划,否定了“分兵退敌”的主张。
年4月30日:周恩来在中共七大上作《论统一战线》的报告
报告系统地回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总结统一战线工作的经验教训。报告指出:自从我们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到去年提出联合政府的主张,有了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东西。联合政府就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政权上的最高形式。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经验教训,报告指出:在革命发展过程中,由于敌我关系和斗争营垒时常发生变化,形势时常变动,所以统一战线的问题很复杂。
年4月3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河北阜平县城南庄举行会议
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河北阜平县城南庄举行会议,并有陈毅、粟裕、李先念、彭真、聂荣臻、薄一波等参加。会议讨论了三项战略性议题:把战争引向国民党地区;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反对无政府无纪律状态。毛泽东就此提出了后来被概括为“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方针。会议研究如何发展战略进攻,采纳了粟裕提出的暂不渡江的意见,决定先集中兵力在中原打大仗,尽可能多地把敌军主力消灭在长江以北。会议还研究和决定如何在已经连成一片的华北、中原解放区建立统一的中央局、政府和军区及其他多项夺取全国胜利的部署。
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
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五一”口号共23条。其中一条是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号召,立刻得到全国各民主党派、各民主人士和海外华侨的拥护。
年4月30日:毛泽东起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李涛为英国军舰暴行发表的声明
毛泽东起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李涛为英国军舰暴行发表的声明,斥责英国保守党首领丘吉尔和首相艾德礼为英舰侵入中国长江、并向人民解放军发炮攻击的暴行辩护。声明指出:“中国的领土主权,中国人民必须保卫,绝对不允许外政府来侵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人民政府愿意考虑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这种关系必须建立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首先是不能帮助国民党反动派。”“外国政府如果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力量的关系,并且把它在中国的武装力量撤回去。”规定了我党的外交基本方针和原则立场。
年4月30日:《文艺八条》
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批转文化部党组和全国文联党组《关于当前文学艺术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草案)》(简称《文艺八条》)。《文艺八条》是在年8月1日印发各地征求意见的《文艺十条》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内容包括:进一步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提高创作质量;批判地继承民族文化遗产和吸收外国文化;正确地开展文艺批评;保证创作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培养优秀人才,奖励优秀创作;加强团结,继续改造;改进领导方法和领导作风等。
年4月30日:邓小平会见塞拉利昂总统史蒂文斯
邓小平阐述了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点和对战争的看法。他指出: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点是,争取一个国际和平环境来建设自己的国家。中国对战争的看法还是那三条:一、战争的危险始终严重存在;二、经过努力,主要是建立国际反霸和维护世界和平的统一战线,战争是可以延缓的,可以争取一段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三、尽管我们判断可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但对战争不能不有所准备。
年4月30:纪念五四运动周年大会举行
习近平在大会上讲话指出,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往期推荐---
文字搜集
马颢瑄
图片搜集
郭森月
配音
张玮玮
推送
王云李
指导老师
刘映雪
责任编辑
王鼎孟繁霏
审核
耿玉
图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