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弗里敦 >> 弗里敦机票 >> 奔跑日记77肖蓓丨1T硬盘的西非故事
关于非洲
你会想到什么
埃博拉?还是原始部落?
也许都不是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肖蓓的志愿时光
亲爱的校友们,我是赣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届毕业生,很荣幸成为“奔跑日记”第77棒奔跑者。
此刻,我刚从祖国再次来到塞拉利昂弗里敦——这个我待了6年的异国他乡。走出隔离区来到孔子学院教学点,忙着采购、带领新人接班在这西非大地传播中国文化使命。
作为一名赣师学子,我不管身处何方,都无不感激母校的培育之恩。年春节前的某天,黄晖老师联系我,希望我能将海外传播中华文明的成长故事,刊发在奔跑日记,以期带动更多赣师青年把“人类情怀、全球视野”从抽象变为具体。
那一刻,我感到十分激动与惊喜。因为的确有太多的故事值得分享。比如,光在海外工作时拍摄的照片视频就足足用了快1T的硬盘储存,至今还没来得及整理。此刻,我和大家重拾西非时光,再次奔跑在志愿服务的航道。
肖蓓在塞拉利昂的6年志愿时光
视频制作
刘倩雪
在非洲,人们经常食不果腹,住的就是茅草屋,各种缺水缺电缺物资,长达几个月都不能洗澡,上个集市需要步行千里或几十个人挤一辆车,甚至不得不坐在车顶上搭车,车辆所经之处,尘灰四起……
这是我刚开始对非洲的臆想,以来的6年间,所有臆想得到一一验证。
01年的9月,埃博拉疫情尚未结束。
我从赣师毕业,从赣州出发奔赴到了四类艰苦地区——西非塞拉利昂,我从未想过见过的异国他乡。它位于大西洋海岸,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塞拉利昂唯一的机场在一座岛上。我们需从机场乘坐摆渡车到海边,坐半小时快艇到对面码头,再历经半小时到塞拉利昂大学弗拉湾学院的山顶住处。
航班原因,每次都是夜幕降临才到。没有路灯,山坡陡峭。车子很多,但交通并不发达,车子抛锚的现象很常见,困难在所难免。如果你也打算到塞拉利昂,一定要做好各种心理准备。
我所在工作的地点——塞拉利昂大学孔子学院,就在它的首都弗里敦,一座“来前让人向往,离别让人深感不舍”的城市。正是在这样的一座城市,我带着满腔的热血,走上了在非洲传播中国文化之路。
在塞拉利昂大学孔子学院太极园的上空有一片凤凰花。她是我们的“院花”,盛开在每年的五六月份,点亮了院内风光,见证了孔院的建立,花开旺盛时节也正是我们休假或离任回国的日子,想家心切又不舍离别,百感交集。
她红得那样热情,似安慰着即将分别的人们“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又似告诫人们要“斗胆伸展着理想”,让我们这些年轻人,能像她一样,用火红的花朵去拼搏明天滚烫的太阳,多闯一闯,无论成败。
所以说,当你真正踏入这片土地,你会慢慢地爱上这里;当你迷失在城市的喧嚣,你可以在这里找回自己,体会最原始的自由,收获不可预期的惊喜。
02年上半年,我大四。
正准备毕业论文和实习的我,已经有了报考国际志愿者教师和出国的打算。
我深知,出国最重要的是语言。所以我在先前良好英语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任何追梦的行动之前,做好充足准备是必要的。
年9月15日,我带着好奇与想象,开启了我初次走出国门之旅。
9月15日,在经历了近30个小时飞行,终于降落在这个距中国有着一万多公里和8小时时差的国度——塞拉利昂。
落地后,一股浓郁的芬芳扑面袭来,那是专属于非洲的味道。尽管在后来的6年里,我有过多次往返,但每次仍然有种时空穿越的感觉。
回到国内后,在那里发生的一切对我来说依然似一场梦。工作、生活、故事,组合成一曲西非时光的志愿服务之声,响彻在塞拉利昂弗里敦的上空。
西非塞拉利昂弗里敦海湾景致
(海的对面是机场)
03在西非塞拉利昂大学孔子学院6年间,我担任了3年武术志愿者教师,3年国家公派出国教师。
期间,除了日常教学任务,我还参与组织过各种大大小小的活动以及表演武术太极和中国歌舞,参与孔院图书资料室、日常生活的管理,担任过教学点负责人。
由始至终,我一直贯彻“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参与开辟当地第一个武术太极俱乐部,第一个汉语角学习园地。
肖蓓校友获“全球孔子学院先进个人”荣誉
在第一个武术太极俱乐部,我作为太极老师,每周六坚持开课,学员有在校师生、当地民众以及各国际友人等。
埃及驻塞大使马赫·艾尔哈迪、欧盟官员菲利普夫妇是我们的学员;孔院46名学员获得使馆经商处资助的太极政府奖学金名额。我撰写的《塞拉利昂大学孔院武术太极俱乐部》在孔院院刊年第5期发表,新华社也曾发表《塞拉利昂掀起中华太极推广新热潮》一文。
年,我在《世界太极拳发展报告》蓝皮书上作为第二作者发表了研究性报告“非洲太极拳发展历史与现状”。
同时,我为孔院培养了一支出色的武术太极表演队伍,参加了当地中外资企业的各种演出,包括塞拉利昂总统、副总统在内的许多塞政要都观看过塞拉利昂大学孔子学院的武术太极表演并给予了高度赞扬。武术太极成为塞拉孔院的一张亮丽名片。
肖蓓在塞拉太极武术馆授课
但这张名片背后,其实需要我更多的付出和努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武术太极教学技能,年6月,我曾自费前往河南少林寺塔沟武校和陈家沟训练,担任了太极援外培训班主任一职。
我利用难得的一年一次回国休假的机会,不畏酷暑,在河南带领30名塞籍学员努力训练,为塞拉利昂孔院的武术太极全国巡演作做准备。训练期间,我还带队参加了在河南郑州举行的国际太极比赛,获“集体项目一等奖”等优异成绩。
肖蓓在河南省首届陈氏太极拳小架交流
为持续推广武术,我还担任多个教学点负责人,将武术太极课程推广到12个孔院教学点。年,武术太极注册学员总数就已经高达人。
此外,我还创办了该校第一个汉语角学习园地,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了有关武术太极的电台录制、参与组织春节文化活动、孔院5周年庆典、HSK、汉语桥、“中塞建交45周年”庆典、“年中国赴非洲巡演团”等活动,并且协助“和平方舟号”抵塞工作在使馆春节招待会上表演武术太极和中国舞蹈、参与组织塞拉利昂首届中(外)资企业人才招聘会、协助孔院成功组织塞拉利昂武术太极全国巡演、将武术技法融入汉语教学,创新教学激发塞拉利昂民众学习汉语兴趣等各项活动及工作,得到塞方总统、中国驻塞大使馆、当地高校及孔院领导的高度认可。
这些活动都极大地提升了孔子学院在塞的良好形象,传播了中国文化。
肖蓓校友在汉语角带领学员学习中国剪纸
04这些志愿服务的经历,不仅教会我如何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武术太极教师,还让我在教学工作方面以及日常管理工作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升。特别是如何克服身心障碍、勇往直前方面,塞拉利昂的生活,给了我坚强的理由和力量。
6年间,缺水缺电的艰苦时光、疟疾缠身的九死一生,让我深知肩负起汉语推广和中国文化传播的使命行走在西非大地,是青春最美的篇章。
西非塞拉利昂,是一个没有一年四季之分的国度,有的只是炙热多雨的夏天。烈日炙烤暴晒的白天,暴雨袭降冲刷大地的夜晚,逐一验证我的初印象——停水停电经常发生。
多少个日日夜夜,我在电脑前忙碌的时候,“啪”地一声突然停电。瞬间黑屏的日子,让人特别地苦恼。功率不够的发电机虽有启动,但也阻止不了时不时得切换电源的命运。发电机“滋滋”的声音,已经让我练就“心静自然凉”的“神功”——能自动屏蔽外界吵杂声。
黑夜里,我能够自动屏蔽穿梭马路的车声、当地邻居彻夜狂欢的DJ声、周围大大小小的发电机声,睡个好觉!
同时,用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雨季的时候,我们忙碌着接雨水使用,这里空气污染指数低,雨水比较清澈,能用来洗衣服、洗澡、洗菜等。旱季可不行了,水得花高价购买,并且经常遭遇运水公司的不守时,以致没有水用。
我们只好提两个当地最常见的大油桶,到附近学校的“水库”排队打水。长时间的体育锻炼,我练就一副强健的身体,在力量方面,占据着一定的优势。时间转瞬即逝,相比过去,现在条件改善了许多。
肖蓓在塞拉利昂孔子学院的生活住处
05在塞的日子,我们的生活采取“抱团取暖”政策:住在同一片区域,在一个地方吃饭,会做饭的老师轮流做饭,其他人则帮厨。
因为住在山顶,来回采购得花上半天时间,所以我们决定每周统一采购一次。在当地市场上,我们能买到肉类蔬菜,虽然种类单一,但能满足基本饮食需求,逢年过节也能加个餐。
来到这,我们可以多带些榨菜、老干妈等及其他喜欢的储存时间长的食物。当然,在当地也有一些中国超市,我们能买到中国产品,但价格却是在中国售价的3—15倍,所以从国内多带一些去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这样可以节省不少的花销。
以前的我,从未想过生活会有这样的经历:做十几人的饭、大采购、出纳、记账等。在这里,我发现自己因此有了一个锻炼独立自主、规划集体生活能力的机会。
说实话,这个差事并不容易,会有许多状况出现。做饭时“众口难调”最为常见,孔院的老师来自全国各地,口味均不一样,如何平衡好各老师的口味,成为了我们最大的难题。
肖蓓在塞拉利昂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掠影
不过,来到非洲,我们都明白,生活只是塞拉孔院老师们的一部分,但是有时候甚至比工作更重要。健康的生活得到了保障,才有力气有可能做好事。
06来非洲工作,是一种磨练,需要下很大决心。因为一个人,决心生活在艰苦黑暗的日子,才能最终收获人生财富。我印象中的非洲,一直充满阳光、自由、欢乐、青山绿水、海阔天空、明朗气清……
在这6年里,我克服了气候炎热、交通不便、停水停电等种种困难,也克服了患伤寒、恶性疟疾和关节炎等诸多疾病困扰;认识了5批不同的老师和全国各地的朋友。
肖蓓志愿服务6年与5批孔院老师和家属合影
而我所做的工作也得到认可,先后荣获塞国防部授予的“突出贡献奖”,孔院总部颁发的“全球先进个人”和“优秀汉语志愿者教师”以及各教学点颁发的“勤勉奉献奖”、“敬业奉献奖”等荣誉称号。每每想起,总能泛起心中的涟漪。
最后,分享两个我最主要的“西非故事”,带你更加直观地感受;一个是埃及大使MaherAlmahdy的太极缘;另外一个就是我得疟疾前后的生死线。
故事1:武术太极俱乐部:埃及大使的太极缘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拥有着独特的魅力,博大精深的武术太极,吸引了塞拉利昂各国各界人士。他们相邀对练表演,我们根据他们所需,开设了塞拉利昂第一个非营利的武术太极俱乐部,免费对外开展太极课教学。
因此,我周一到周五在各教学点上课,每个周末便与武术朋友们相聚在弗拉湾学院住处附近的空地。由此,武术太极俱乐部学员由30人发展到了余人,太极俱乐部的影响不断扩大,学员人数也不断增加,但教学场地有限,原先的半个篮球场已不足以满足愈发增长的需求。
年初,在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和弗拉湾学院的支持下,孔院在弗拉湾学院兴建了一个“太极园”,为俱乐部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场地保障。
所教对象多为塞拉高层人群,有使馆的大使、参赞、援塞军医专家组、援塞医疗队成员、中国疾控中心以及华人老总太极爱好者等人。
最值得一提的是,武术太极班一个特殊铁杆粉——埃及大使MaherAlmahdy。最初,我们相识于非洲巡演团“中塞建交45周年”的庆典上。当时我带领学生登台表演太极节目。活动刚结束,埃及大使便找到我们,进行了第一次交流。他十分赞赏我们的太极表演,很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观看。
机缘巧合,我们受塞大弗拉湾学院的邀请,经时任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何明清同意,再次到塞拉弗拉湾学院进行一场演出。Maher大使受邀观看节目。
起初,我有点担心,害怕一场节目的再次观看会降低埃及大使对太极的兴趣,并且让他感觉太极枯燥无味。然而,令我惊喜的是,当在弗拉湾学院的表演结束后,他主动找到我们,说我们的武术节目“百看不厌”。
Almahdy之前学过柔道,但观看了我们的演出,深深地被中国武术吸引住了,觉得“太极很不一样,柔中带刚,又对养生特别有帮助”。
于是我和Almahdy有了更多的交流,当日拍了很多合影,他还特意给我们准备了埃及礼物,希望能到孔子学院学习太极。
从年9月相识至今,Almahdy每周末都坚持来学习太极。他的住处距我们场地开车需要半个多小时,无论风雨,他都坚持到我们孔子学院太极班报到,准时准点,如果有事耽搁了,一定会亲自打电话向我请假。
可以说,Almahdy的坚持成为一股塞拉利昂武术太极俱乐部的建立的中坚力量,他诠释了真正的坚持,他的这种坚持的精神,渲染着俱乐部的每一位成员。
武术太极俱乐部汇集塞拉很多友人,大伙们周末相聚在大树下。活动累了,会一起分享各自带来的小点心,孔院家属也会给大家准备各类茶水和小吃,Almahdy每次都很积极的给大伙们准备埃及美食,即使没去过埃及,我们也能一饱埃及美食的口福。
经过沟通交流,我们对埃及文化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在周末时,我们也会应邀到大使哥的府邸,相互学习两国的语言及文化。两个拥有悠久历史文明的古国碰撞出友谊的火花。
Almahdy说,他去过多个国家当任大使,来到塞拉利昂当大使,是他最开心的一次,因为他说认识到了我们孔子学院这一些中国朋友。
很多时候,和Almahdy相处,我们之间不需要太多的言语,便像是亲友相待,这份友情将深深的种植在彼此心里,地久天长。
故事2:疟疾+伤寒,医生说,我中“头彩”了
在西非的6年,各种疾病的发生不可避免。我身边的例子太多了,有熟悉的朋友、其他善良的人们、甚至还有20岁出头的年轻小伙突然离去……
年2月春节期间,塞拉弗拉湾学院周年校庆,一向身体不错的我,也遭遇了恶性疟疾。
如同经历生死线,竟让我在短短两周内消瘦了20斤。幸运的是我没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但这一场与病魔战斗的经历,我终生难忘。
说真的,就在得病的前一天,自认为塞拉孔院老师中身体最好的我,还暗自庆幸从未得过疟疾,没想到第二天就染上了。
开始诱发病情的前几日,我一直忙着筹备校庆,加上发病前一日锻炼出了很多汗,受了凉又减肥空腹,导致抵抗力下降。
起初,我以为只是普通感冒,但随着时间久了,头一直昏昏沉沉,全身滚烫,吃了感冒药喝了正气水,拖着身子来到校庆场地宾图玛尼大酒店。虽然想着再多休息一会就没事了,但还是找了住在酒店的军医组姜主任,量了体温是38℃。
后来得知当时姜主任怕我恐慌,不敢告诉我其实已经达到39℃,怕是疟疾,安排我口服青蒿素和体液补剂。
之后,我还是一直不想动,头痛发高烧,全身酸痛无力。最要命的是,晚上我还有《礼仪之邦》舞蹈表演,是主跳领舞的角色。表演中,会有不少原地旋转动作。我很担心表演坚持不下来,就努力在房间躺下,却连吃的药也吐了,喝水也是十分的困难。
军医组护士长秦姐和姜主任得知后,匆忙提了急救包到我房间,测量到体温有40℃。但他们在酒店没有疟疾检测设备,是无法确诊为疟疾的。疟疾药物对身体伤害很大,没确诊是不敢乱用的。
那个时候,我的胃吸收不了任何东西,体能补充也只好用点滴方式,以免我的身体虚脱。难受的我一直紧紧地裹着被子,忽冷忽热……
期间,援塞医疗队滕队和李医生来看望我,并嘱咐我晚上好好休息,明天一大早若没有半点好转须医院。即便是在周末,他们也会加班给我化验治疗。
弗拉湾学院周年校庆,《礼仪之邦》舞蹈表演代表中华元素和中国形象。我心里想着一定不能误了事,不能耽误演出,便踉跄着换好衣服,凭着自己的意志登上舞台,用尽全力做出优美动作,几次险些摔倒。
大伙在台下都为我担心,我也一直给自己打气,直至表演的最后一刻。带着疲惫的身子一回到房间,就挂上了点滴。
第二天一早,我坐车一医院,做完全身检查化验,我确诊为疟疾+伤寒。医生说,我中“头彩”了。接下来的日子,苦不堪言。身体完全恢复只需要一个月的时间,然而,我此次得的恶性疟疾,对肾脏损伤不小。
生病前两天最痛苦难耐,滴水不进,也只有挂营养液加入药物治疗。治疗过程中,连续四天的点滴加上朋友们的悉心照顾,我日渐好转。但也出现过排血尿的情况。为此,军医组和医疗队的医生成立了专家组讨论,并建议留院观察。
常说“身体是革命根据地本钱”,来塞拉,懂了。在非洲“不吃会生病”,所以必须要有健康的饮食,规律的作息,才能安心的工作生活,得病不可拍,要紧的是抓紧治疗。
现在回想,依然觉得自己很幸运,遭遇疟疾还能生还,并在异国他乡受到中国援塞军医组和援塞医疗队的特别关照。
我未曾想过会遇到这么多热心肠的朋友,在困难之际,像一股甘泉滋润了我的心田,无半分犹豫便伸出援救之手,以诚相待。即使离乡千万里、孤单寂寞伤怀,但因为他们的温情,我始终被治愈。
故事2:疟疾+伤寒,医生说,我中“头彩”了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在西非的6年,各种疾病的发生不可避免。我身边的例子太多了,有熟悉的朋友、善良的人们、甚至20出头的年轻小伙突然离去……
年2月春节期间,塞拉弗拉湾学院周年校庆,一向身体不错的我,也遭遇了恶性疟疾。
如同经历生死线,在短短两周内竟消瘦了20斤。幸运的是我没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但这一场与病魔战斗的经历,使我终生难忘。
说真的,就在得病的前一天,自认为塞拉孔院老师中身体最好的我,还暗自庆幸从未得过疟疾,没想到第二天就染上了。
开始诱发病情的前几日,我一直忙着筹备校庆,加上发病前一日锻炼出了很多汗,受了凉又减肥空腹,导致抵抗力下降。
起初,我以为只是普通感冒,但随着时间久了,头一直昏昏沉沉,全身滚烫,吃了感冒药喝了正气水,拖着身子来到校庆场地宾图玛尼大酒店。虽然想着再多休息一会就没事了,但还是找了住在酒店的军医组姜主任,量了体温是38℃。
后来得知当时姜主任怕我恐慌,不敢告诉我其实已经达到39℃,怕是疟疾,安排我口服青蒿素和体液补剂。
之后,我还是一直不想动,头痛发高烧,全身酸痛无力。最要命的是,晚上我还有《礼仪之邦》舞蹈表演,是主跳领舞的角色。表演中,会有不少原地旋转动作。我很担心表演坚持不下来,就努力在房间躺下,却连吃的药也吐了,喝水也是十分的困难。
军医组护士长秦姐和姜主任得知后,匆忙提了急救包到我房间,测量到体温有40℃。但他们在酒店没有疟疾检测设备,是无法进行确诊下疟疾药。疟疾药物对身体伤害很大,没确诊是不敢乱用的。
那个时候,我的胃吸收不了任何东西,体能补充也只好用点滴方式,以免我的身体虚脱。难受的我一直紧紧地裹着被子,忽冷忽热……
期间,援塞医疗队滕队和李医生来看望我,并嘱咐我晚上好好休息,明天一大早若没有半点好转须医院。即便是周末,他们也会加班给我化验治疗。
弗拉湾学院周年校庆,《礼仪之邦》舞蹈表演代表中华元素和中国形象。我心里想着一定不能误了事,不能耽误演出,便踉跄着换好衣服,凭着自己的意志登上舞台,用尽全力做出优美动作,几次险些摔倒。
大伙在台下都为我担心,我也一直给自己打气,直至表演的最后一刻。带着疲惫的身子一回到房间,就挂上了点滴。
第二天一早,我坐车一医院,做完全身检查化验,我确诊为疟疾+伤寒。医生说,我中“头彩”了。接下来的日子,苦不堪言。身体完全恢复只需要一个月的时间,然而,我此次得的恶性疟疾,对肾脏损伤不小。
生病前两天最痛苦难耐,滴水不进,也只有挂营养液加入药物治疗。治疗过程中,连续四天的点滴加上朋友们的悉心照顾,我日渐好转。但也出现过排血尿的情况。为此,军医组和医疗队的医生成立了专家组讨论,并建议留院观察。
常说“身体是革命根据地本钱”,来塞拉,懂了。在非洲“不吃会生病”,所以必须要有健康的饮食,规律的作息,才能安心的工作生活,得病不可拍,要紧的是抓紧治疗。
现在回想,依然觉得自己很幸运,遭遇疟疾还能生还,并在异国他乡受到中国援塞军医组和援塞医疗队的特别关照。
我未曾想过会遇到这么多热心肠的朋友,在困难之际,一股甘泉滋润了我的心田,无半分犹豫便伸出援救之手,以诚相待。即使离乡千万里、孤单寂寞伤怀,但因为他们的温情,我始终被治愈。
07西非塞拉利昂的故事有很多,所说的也不能全景再现。写完这些文字,感觉这些年心里装的故事,其实就是一本书,三言两语是看不完的,也是讲不完的。
肖蓓与塞拉利昂大学孔子学院赣南师范大学教师合影在此,要特别感谢多年孔院的栽培,院长和老师的悉心教导,孔院家属和朋友们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让我在海外感受家的温暖。正因为有他们的呵护,才让我更加坚定了对这份工作的执着和热情。此时此刻,从前那个懵懂少女,现在已经变成更加独立自信坚强成熟的女性!
希望更多的精彩故事内容能够展现出来,欢迎各界朋友指正,咨询,留言。
有些话你得自己憋着,有些苦你得自己尝着,有些事你只能自己忍着,有些能力你得慢慢学,然后就这样,你终于像穿了金丝软甲,练了绝世神功一样,刀枪不入,百毒不侵。
来非洲了,懂了,只因这是一条自己选择的路,所以再苦再难,也要咬着牙坚持走完。作为一名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颇有光荣感和成就感,将是一辈子珍藏的回忆。
——肖蓓
第77棒奔跑者肖蓓、女、江西大余人,中共党员,年8月出生,赣南师范大学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在塞拉利昂大学孔子学院担任汉语志愿者教师3年,现为赴塞拉利昂大学孔子学院国家公派出国教师,担任武术太极、烹饪、剪纸、中国结、中国舞蹈、篮球、桌球、网球等教学点任务。
在校期间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毕业生”等。年毕业后成功通过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汉语志愿者教师选拔考试,赴塞拉利昂大学孔子学院担任中国文化、武术太极教师志愿者。期间表现优秀,获得总部颁发“优秀志愿者教师”,塞国防部颁发的“突出贡献奖”以及各教学点颁发的“勤勉奉献奖”、“敬业奉献奖”等。
年转为国家公派出国教师至今,获全球“孔子学院先进个人”,得到中国驻塞大使馆、当地高校及孔院领导的高度认可。
“她一直保持着向前的姿态,在一个距离家乡一万八千多公里的真正远方去书写自己的青春;她潜心教学,让武术太极成为塞拉利昂大学孔子学院的一张靓丽名片。”
谈及肖蓓校友,塞拉利昂大学孔子学院原中方院长何明清教授连连为她点赞,认为她“怀揣汉语和中国文化推广的梦想,将6年最美好的时光挥洒在西非大地;身处异国他乡,从生在红土地,长在国旗下,更在毕业离校后,将红色基因传承在西非大地,用责任担当做中塞文明使者,为中国文化乃至中国形象增添了极其亮丽的一笔。
何明清教授和肖蓓在塞拉利昂大学孔子学院西非塞拉利昂,一个美丽的国家,沙滩、森林、河流、山脉甚至气候都有着自己的味道,然而,这里却是四类艰苦地区。
在其首都弗里敦最高点的奥里奥山上,座落着拥有年建校史和“西非雅典”美誉、同时也是塞拉利昂大学主要组成部分的弗拉湾学院。
年9月,赣南师范大学塞拉利昂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在弗拉湾学院正式揭牌运行,塞大孔院也由此开始了艰辛创业路。
最初创业团队中,肖蓓就是其中一员,也是唯一坚持到现在依然奔跑的人。她与死神交过手,与贫困拉着手,与困难打太极。
她在那里,开创当地第一个武术太极俱乐部、第一个汉语角学习园地,将赣师大的精气神文化发扬在大西洋岸,成为中非文化的忠诚使者和践行典范。武术太极推广案例成功录入世界太极拳发展蓝皮书(),她也因此荣获全球“孔子学院先进个人”。
▲赣南师范大学非洲孔子学院巡演视频年9月,我有幸参加学校年赴非洲巡演团,横跨大西洋和撒哈拉沙漠赴塞拉利昂、摩洛哥、塞内加尔开展文化巡演。在塞拉利昂站点,其实给我最多感触。当地时间9月22日,我们巡演团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灿烂的文化,真诚的友谊——中塞建交四十五周年庆典晚会;在塞拉利昂弗拉湾学院里给塞大师生演唱“茉莉花”,表演舞蹈《青花叠翠》,特别是共同跳动当地传统民歌《KINGJIMI》的全场动感,以及肖蓓校友带领塞大学生的武术太极表演,至今记忆犹新。
我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了一次史诗般的旅行至今已经五年,但肖蓓校友及驻塞师生的音容笑貌,却清晰可见。我被她传播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使命感感动,更为她的创业精神、奉献精神感动。
在塞6年,她真正将青春融入伟大的事业当中,将代表中国文化的武术太极、烹饪、剪纸等,传播在西非塞拉利昂的各个圈层,有塞拉利昂总统、副总统及夫人、有驻塞埃及大使,在塞华人,更有孔院的12个教学点注册成员人。她将“中国特色、世界眼光、人类情怀”写入日常;将“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写入经常,更是将“家国情怀,人类关怀”写进了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的6年日夜里。
希望有更多的新时代青年做到小我融入大我,既做好中国青年,更做好世界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与力量。
以青春梦想、实际行动
传播中国文化
播撒友谊种子
叶维明:以90%的失败换取10%的成功
曹永祺:永不离疆的最美志愿者邱星园:90后赣师人助力“胖五”王者归来黄晴:保持热爱,奔赴山海尹晶晶:满怀希望,就会所向披靡魏紫霄:那个要“退部门”的人,现在怎样了?汪新福:一位销售冠军的“繁与简”蔡恒:把脉每个句号,给未来一个冒号彭柳林:经济学博士后的“越努力越幸运”王君斌:一切“逆袭”都有迹可循李小刚:心有信仰,行至远方-GNNU沐阳工作室-江西省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江西省教育系统黄晖劳模创新工作室出品栏目编辑刘倩雪廖梓良栏目责编
姜思羽彭佳梅栏目编审
胡蝶徐如梦栏目终审
姜思羽肖芷茵主编
黄晖点“在看”,我们一起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aerhatit.com/fldjp/19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