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敦

孟席斯一个ldquo西方中心论rd

发布时间:2021/4/11 3:36:35   点击数:
白癜风学术高峰论坛 https://m-mip.39.net/nk/mipso_5327542.html

加文孟席斯,英国人,年出生上海,年加入英国海军,曾任战略核潜艇艇长。服役期间,他曾率舰沿着哥伦布、迪亚斯、达伽马的航线行遍世界。退役后,他曾多次走访中国和亚洲国家,专注于中国明代郑和航海的调查研究,为此孟席斯历时14年访问了个国家,参观了多个博物馆和图书馆,造访了中世纪后期每个重要海港和野外所收集到的有关郑和航海的大量史料、遗存……功夫不负有心人,年11月加文·孟席斯(GavinMenzies)发表了:《:中国发现世界》(:TheYearChinaDiscoveredtheWorld)。他的研究引爆中欧学术界,他说"郑和在哥伦布之前就到达了北美洲,是发现新大陆的第一人"。呵呵,只能说相对西方相对“西方中心论”下的狭隘观点,可以这么说,因为上万年来,中华先祖就开拓美洲了,何来新发现。不过,做为对郑和的研究,对近代以来海洋史的研究,其观点是下了功夫的:年3月3日,郑和率领艘船只第六次下西洋,抵达古里,11月时郑和率一支船队返回。另外船队由洪保、周满、周闻等率领继续航行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到达大西洋佛得角群的圣托交脱(Santoantao),沿大西洋赤道洋流西航,然后他们开始各自的航行。其中,洪保和周满的船队到达南美洲,并达到了澳大利亚,周闻的船队到达北美等地。

孟席斯揭示了十五世纪欧洲绘制的古海图的来源。孟席斯说,他的新理论形成源于一次意外的发现。10多年前,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一个图书馆里,孟席斯看到一幅意大利人年绘制的古海图。当时,欧洲那些发现新大陆的航海家们还没有出发。这就是说,在他们之前,有人到过那些岛屿。在研究中,他还发现了一张年葡萄牙人的地图,该地图相当准确地标明了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亚和很多岛屿的位置,还很清楚地标明了好望角,而事实上葡萄牙人达··迦玛到年才发现好望角。孟席斯带着疑携夫人来到中国北京,了解到当时中国已经存在庞大船队的事实,他开始比较和研究年在中国和英国分别发生了什么。

回国后,他根据自己多年航海经验,阅读了大量的航海史资料,又结合星象学、地图学、古代人类学和现代生物学进行研究,最后他得出结论:只有当时拥有世界最大船队的中国人,也就是郑和及其船队完成了远程航海,是他们绘制出这些海图。孟席斯看来,哥伦布、麦哲伦和库克船长,这些名载史册的欧洲航海家,他们的首次发现都是一场误会。在他们发现地球上新的陆地前,中国人已经到过那里。这些大名鼎鼎的探险家出航的时候,身上带有中国人绘制的航海图。孟席斯多方寻找证据,他逐渐地发现很多欧洲航海时代的地图,而且有的地图上明确地标出是根据中国的航海地图绘制而成。一个麦哲伦环球航行时的事件也证明了斯判断:就在麦哲伦的船队即将达到美洲之前,他的下属因为海上的风浪太大而引起恐慌,大家开始信心动摇,纷纷质疑这次环球航行,打起了退堂鼓;当时麦哲伦就给他的手下人打气,坚定地告诉他们,他说他身上有一幅地图,地图上明白地标明有一个海峡可以通往太平洋。

孟席斯寻找到了考古证据,在加拿大靠近大西洋的海岸边的一处山顶上,当地一位名叫PaulChicassion的法裔加拿大人在登山时发现了一处面积约达50平方公里的曾经是繁荣海港的遗迹。半岛上绵延着修筑的城墙遗址,类似中国的万里长城。一条整修好的道路贯穿整个海港,并从修筑的城墙内穿过;同时发现了大量的坟墓,墓中留存有中国的汉字。年后最早一批到达这里的欧洲人曾描述说,当地印第安人声称一批异族人从海上乘着巨大的船只而来,后来这些神秘的异族人又“回到了大洋的对岸”。

在《:中国发现世界》这本书中,有很多石破天惊的结论:年,中国人首先发现美洲大陆,早于哥伦布70年;中国人发现澳洲,先于库克船长年;中国人到达麦哲伦海峡,比麦哲伦的出生还早60年。当然啰,我一直反复在说,压根儿不存在什么发现一说,美洲、澳洲中华先祖从上万年一直到近代都生活在那里,只是到了近代,竟然被西方白夷当成了土著而惨遭屠戳……

孟席斯现象折射出中国主流知识界怎样的悲哀。孟席斯在年10月底南京举办的郑和下西洋首航周年国际研讨会上因其观点成为焦点人物,但心情在与欧洲一样是冰冷的。如果说孟席斯在欧洲遭到欧洲至上者的围攻,还好理解……但在中国呢?在南京呢?他以谦逊和商榷的姿态,向中国学者论证了年前后,郑和率领士兵以及外交和贸易官员进行环球远征的史实。他所依据的证据包括一些罕有的中世纪航海图、考古发现和历史记载。他的全部努力只是为了证实一个历史事实:中国人郑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航海英雄,他的足迹遍及亚洲、非洲、南北美洲、澳洲、南极洲和北冰洋。他的成就为欧洲的地理大发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孟席斯在南京提出其重大观点时,不仅未能获得中国学者的支持,反而遭到了激烈诘难,场面之尴尬,甚至于令人深感意外的是,与其在西方饱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paerhatit.com/fldjj/1898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