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敦

怀念傅崇碧将军谨以此文纪念抗美援朝战争6

发布时间:2020/11/21 17:33:49   点击数:

68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打响赴朝作战后的第一枪。两年零九个月,名怀揣“保家卫国”理想的志愿军烈士牺牲在了异国他乡,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取了战争的胜利、守护了家园的宁静、捍卫了祖国的尊严,让我们向英雄致敬!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是抗美援朝让世人认识到新中国完全有做强国(苏联)平起平坐的朋友的资格和做强国(美国)旗鼓相当的对手的能力。抗美援朝前,中国警告美国不许越过38线,美国置若罔闻把中国的警告当空气,越南战争时,中国警告美国不许越过17度线,美国心惊胆颤愣是不敢越雷池一步,这就是大国威严,而大国威严从来都来自于实力!

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杨根思、孙占元、黄继光、邱少云……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的背后是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曾经是“解放战士”的邱少云,在解放战争中,为了活命,他选择了放下武器,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了胜利,他选择了在烈火中永生,同样的一个人,却做出了完全相反的选择,为什么会有如此惊人的转变?

抗日战争中,曾经高呼“与南京共存亡”的唐生智,跑了;曾经高呼“与太原共存亡”的阎锡山,跑了;国军最高统帅蒋介石更是一路从南京跑到武汉,又从武汉跑到重庆……统帅可以怕死,将领可以怕死,作为普通战士的邱少云,为何不能怕死?

抗美援朝战争中,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下,志愿军在进攻时固然气贯长虹,防守时亦像钉子一样牢牢的钉在阵地上,铁原阻击战、上甘岭战役更是将“铁血”诠释得淋漓尽致。同样是中国军人,为何毛泽东统帅下的中国军人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答案或许很简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志愿军三军用命的背后有一个很多人不愿承认却又铁一般的事实: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同样是一名普通的志愿军战士。

杨根思、孙占元、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的故事很多人都很熟悉了,在这里,我想给大家讲述一个志愿军将领——一傅崇碧将军的故事。

傅崇碧将军身材高大,外形俊朗,眉宇间透着一股子英气,按照今天的标准,属于典型的“高富帅”。傅崇碧将军天生一副娃娃脸,以至于在在年授衔仪式的时候,很多人以为他才刚二十出头。其实在年的时候,傅崇碧将军虽然还不到40岁,但却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革命”了。

傅崇碧将军年出生,年即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先后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可谓战功显赫,少将其实已经多少有点“委屈”他了。之所以说“委屈”,是因为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是63军军长,而他下属的师师长蔡长元、师师长张英辉在年授衔时也是少将。《亮剑》里孔捷抱怨的“军长是少将,师长也是少将,这叫怎么回事”的故事曾在傅崇碧将军身上真实发生过,但傅崇碧将军虚怀若谷,他始终认为那些牺牲的战友才是真正的英雄,对于名利,他自己从不看重。

傅崇碧将军虽然外表儒雅,但却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在傅崇碧将军的戎马生涯中,曾多次重伤,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年10月,四川“剿匪”总司令刘湘调集20万大军对川陕根据地进行六路围攻,在一次战斗中,傅崇碧将军被一颗子弹从后脑勺打进,当即晕倒,医院伤口才恢复。抗美援朝铁原阻击战期间,傅崇碧将军在63军完成阻击任务撤退途中身受重伤,昏迷了四天四夜。当他醒来后,彭德怀元帅问他要什么,他只说了一句:“我要兵”。

“我要兵”三个字既可以理解为那时的他已经是“光杆司令”了,部队需要补充新的士兵,也可以理解为“我要(我的)兵(回来)”,然而,那些跟随他出生入死已经牺牲的那些63军将士们已经永远的长眠在了铁原,再也回不来了。傅崇碧将军一句“我要兵”让在场的所有人泪如雨下。此后,彭德怀元帅给傅崇碧的63军补充了2万新兵——2万来自主席家乡湖南的新兵。

铁原阻击战是傅崇碧将军一生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他的指挥下,两万多名63军将士用手中的简陋的轻武器完成了对装备了钢铁洪流,用“范弗里特弹药”开道的“联合国军”的五万多兵力的阻击。这场被傅崇碧将军评价为63军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最惨烈、最残酷”的一场战斗,是63军历史上最为绚烂的一页,也是最为惨痛的一页,部队从入朝时的五万两千人,至铁原阻击战结束,只剩下了三千多人,其中,在铁原阻击战短短的十几天里就伤亡了一万人左右。

在艰难的铁原阻击战期间,彭德怀元帅常默默的凝视着铁原方向,老泪横流,他比谁都清楚,63军正在承受着什么。然而,不管63军承受着怎样的困难,都必须完成对“联合国军”的阻击,因为这是一个“死命令”,用彭德怀元帅的话说,就算63军打光了,也要阻击“联合国军”15到20天。身为志愿军总司令的彭德怀元帅比谁都更明白这场阻击战的重要性,所以他必须硬起心肠,战争不相信眼泪,如果63军不能完成阻击任务,自愿军主力就有被“联合国军”围歼的危险。果真如此的话,那么朝鲜战争的历史将改写,中国甚至世界的历史都可能因之而改变。

傅崇碧将军没有让老帅失望,63军将士没有让老帅失望,他们用生命兑现了死守铁原的诺言。战果是辉煌的,代价也是沉重的,据亲历铁原阻击战的老兵回忆,在志愿军阻击“联合国军”的阵地上,经常可以看到弹尽粮绝、陷入重围的志愿军战士跳崖,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他们或许没有狼牙山五壮士那样广为人知,但是他们一样的悲壮,一样的万世流芳。

当彭德怀元帅看到撤退下来的63军将士衣衫褴褛的“狼狈相”时,他忍不住动情的说道:“祖国和人民感谢你们,我彭德怀感谢你们,我要向祖国、向党中央、向毛主席汇报,你们是真正的铁军。”回应彭德怀元帅的是63军将士山呼海啸般的“祖国万岁”的呐喊声,这呐喊声穿越时空,至今激荡在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心里。光荣属于63军,光荣属于傅崇碧将军。在13天的铁原阻击战中,傅崇碧将军整整瘦了25斤,但是他没有叫过一声苦,没有说过一声累,更没有皱过一次眉,他瘦弱的身体里依然装着他强大的心脏,他钢铁一般的意志,没有什么能打垮,哪怕“范弗里特弹药”也不能!

如今依然健在的铁原阻击战的勇士都已经是风烛残年,回忆起当年的往事,他们将那种悍不畏死的精神归结为“爱国”。参加铁原阻击战的63军师贾文岐指导员说,他在入朝时,在平壤看到一个北朝鲜老大妈手里拿着一个锤子,敲那个三脚架挂着一个道轨,提醒乡亲们躲避敌机袭击。当他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他忍不住泪流满面,难过得不能自已,他说,那一刻他想到了他自己的母亲,他发誓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祖国的和平,就是死,也绝不让自己的母亲、自己的乡亲、自己的同胞像那个北朝鲜老大妈一样,在凛冽的寒风中敲着警钟,说日本鬼子来了,或是谁来了,来欺负我们来了,这种状况不能在我们国家出现了。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傅崇碧将军和他的战士们绝不能容许祖国大地再次被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他们不愿他们的母亲再次饱尝战火纷飞之苦,他们热爱生命,但是为了他们心头所爱,他们心甘情愿流血牺牲,为了守护他们心中的美好,哪怕为此献出他们的生命,也绝不后悔。他们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证明了毛主席的话:“中国人民是有这么一条,和平是赞成的,战争也不怕。”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

今天一些人大谈“和平”,和平,我们自然是赞成的,可是和平不是祈求就能祈求来的,我们只愿把美酒留给我们的朋友,如果是那豺狼来了,我们将毫不犹豫的再次举起我们手中的猎枪。因为,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曾被先辈们的鲜血染红,我们深爱着她,如果有人想玷污这片土地,我们不介意用鲜血将她再次染红。这就是我们的理想信念,这就是我们的使命担当,这就是我们的民族气节。

纪念抗美援朝战争的英雄,怀念傅崇碧将军,并非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因为他们是我们国家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当追忆那些伟大的志愿军战士的时候,我们会明白,我们今天的宁静祥和的生活并非上天赐予,而是无数先辈用热血为我们换回来的。时至今日,先辈们的英灵依然在守护着我们、激励着我们、鞭笞着我们,如果我们不怀念他们?

傅崇碧将军一生胸怀坦荡,他的信条只有一个:相信党,相信毛主席。正是这份对信仰的坚定,对毛主席的忠诚,铸就了他一生的传奇和辉煌。在傅崇碧将军临终前,他将他一生的积蓄二十万元捐给了他家乡的希望小学。他对二十万元如何使用并没有明确的交代,但有一条:要雪中送炭,不要锦上添花。

“要雪中送炭,不要锦上添花”,这样的话语证明了傅崇碧将军与毛主席心始终是相通的,从投身革命开始,他们的心从来没有离开过穷苦人片刻,他们一生都在追求为穷苦人“雪中送炭”,尽管他们的姿态很低,但人民把他们举得很高,他们的名字将永远与共和国同辉。

怀念傅崇碧将军!因为他是毛主席忠诚的战士!

怀念傅崇碧将军,因为他是共和国伟大的英雄!

傅崇碧将军永垂不朽!志愿军烈士永垂不朽!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致敬傅崇碧将军,致敬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共和国的英雄们!

《时史文科》

为防失联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paerhatit.com/fldjj/1808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