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弗里敦 >> 弗里敦机场 >> 大咖说大浙江古典江南的样本,如诗如画
马子雷,曾用笔名燕无忌、燕齐、晋南、上官千寻。年起供职于《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主要负责文字编辑工作。发表特稿、随笔、评论等50余万字。
江南,在哪里?
这是中国地理领域最经典的问题之一
答案其实就是三个字
▼
大浙江
这里所说的大浙江略大于今浙江省行政区域
以浙江省为主体、并囊括部分周边地区的地理区域
今天的浙江行政版图确立于明代
在此之前,苏南、上海、浙江及福建的一小部分
同属一个文化区
“吴越”“两浙”“江浙”
今浙江是部分区域被划出后留下的主体
▲
宋代两浙路
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
元代江浙行省
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
明代浙江行政区
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直到公元年
明朝将苏南湖州、嘉兴从原江浙行省中划出浙江
一个管辖十一府
杭州、嘉兴、湖州、严州(今杭州市西部)
绍兴、宁波、台州、温州、处州(今丽水)、金华、衢州
行政区形成
▼
浙江布政使司
它因被称为“浙江”的钱塘江而得名
杭州府、嘉兴府、湖州府为上三府
为浙西(注:曾经浙西包括苏南及上海)
其他八个府称为下三府,为浙东
清初该地区正式命名为
▼
浙江省
▲
大浙江示意区域范围≈江南区域
制图大地理馆
它有一个更古典的叫法
▼
吴越
江南的文化范围即是吴越
也就是中国方言地图上的
▼
吴方言区
▲
吴方言区=深绿色区域=江南区域=吴越=大浙江=江浙=两浙
今浙江全部、江苏南部、上海大部
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浦城
组成的区域
这块以钱塘江为轴线的方言区
便是唐代以来建构的诗意之地
▼
江南
先秦的吴与越
同语同源,和而不同
吴的中心在苏州
主要区域为太湖平原
在钱塘江左岸
大体为秦汉以来的“吴郡”
所谓“苏湖熟天下足”的区域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杜荀鹤《送人游吴》)
▲
从春秋吴国开始,苏州城有余年的建城史。小桥-流水-人家的古典精致,与车水-马龙-高楼的现代时髦,并行不悖。上三图份别是:苏州老城水巷、俯瞰平江路、新城老城交汇处一角
供图:范小菁
越的中心在绍兴
核心区域为宁绍平原、浙东丘陵
在钱塘江右岸
秦汉以来设立的“会稽郡”
所谓“会稽山阴”越州区域
东南山水越为首,剡(溪)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
(出自白居易《沃洲山禅院记》)▲
飞雪迎春的集集结,乌篷船穿越古桥
摄影董建成
▲
会稽山东麓发源的剡溪
摄影叶新仁
▲
鉴湖-石桥-绍兴城
摄影董建成
若将吴越,即大浙江区域视为一本大书
那么钱塘江便是书脊
左岸是平原水网密布的吴地
右岸是山水相间分布的越
古典江南的文化中心
杭州
恰好坐落在书脊之上
▲
西湖-断桥-杭州城
摄影曾令洪
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
(徐悲鸿先生年对联)
塞上的壮美与江南的秀美
中国美学的两种风格
春雨、杏花跟“吴侬软语”天然契合
它们一起建构了经典的江南形象
▲
典型的江南景观:桃花春雨
▲
典型的江南景观:初春细柳
摄影黄丰
无数人在歌词中向往它、讴歌它、思念它
▼
“人谓尔从江南来,我谓尔从天上来!”
(唐人任华诗)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唐人韦庄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唐人白居易词)
“西湖烟水茫茫,百顷风潭,十里荷香。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元人奥敦周卿曲)
▲
江南大地的典型景观:平原水网
摄影应利民
无数人在画卷中临摹它、描绘它、建构它
有最近刷得不亦乐乎的
青绿山水巅峰之作——《千里江山图》
▼
有十年前牵动中华儿女
转载请注明:http://www.paerhatit.com/fldjc/21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