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弗里敦 >> 弗里敦机场 >> 非洲来信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时光飞逝,中国(湖南)第20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在塞医疗援助已经百日有余了,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将至,思乡之情更添几重。
行程几万里
还记得,5月底,我们从黄花机场出发,行程几万里,一路向西,奔向一个我从未想到过的地方——塞拉利昂,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
有倒时差在睡眠上的困扰
有蚊虫叮咬可能感染疾病的恐惧
有对陌生环境不适应的焦虑
有对陌生国度陌生人民的好奇
有工作上重新调整后的适应……
近30个小时的长途飞行,极度疲倦极度难熬,有队员的脚肿得像馒头,用手一按一个凹陷,航空餐也随着目的地的接近越来越难以下咽。看到塞国的飞机场(塞国唯一的机场),我们既兴奋又若有所失,兴奋的是终于不用再待在飞机上了,而离开祖国离开家乡离开家人来到陌生的国度却突然感到若有所失,自己都不知道是种什么感觉。但不管怎么样,总算是平安到达塞国。下飞机后,有19批的老队员来机场接我们,一路出海关,坐汽车,坐艇过海,再坐车到达Bintumani宾馆。
援塞百余日
一周的交接,既紧张又忙碌,许多东西要打破之前的三观,在这里,我们既是医生又是护士,什么事都要干,包括帮病人拿药配药换药;什么都要自己动手,包括做饭洗衣种菜掏厕所。
19批的兄弟姐妹带着怀念,带着荣誉,带着对家里亲人的思念,高高兴兴返国。而我们却开始在这里“鲁滨逊漂流”,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一切都要摸索,一切都要慢慢适应……
安顿下来后的一切紧张有序:无论后勤生活保障、医疗工作活动、和塞方工作人员的合作以及对外联络宣传都是井井有条:
两个月
我们完成了门诊人次
检验化验近人次
放射照片人次
B超人次
药房发药人次
中医治疗人次
手术43人次
病房收治近人次
留观人次
静脉输液人次
带教19人次
特殊病例诊治讨论4人次
医疗医院第一例高位硬膜外麻醉、开展多学科讨论会诊、远程医疗会诊,完成了大型腹部手术、多例剖宫产、多脏器复合型外伤的抢救、重症疟疾患者的成功救治、严重低钾血症患者的集体抢救,开展了中医诊治,塞拉利昂儿童抗疟义诊活动以及华人中资公司的体检…..
门诊、手术室、药房、病房
在医院的每一个角落
都可以看到我们的身影。
无数次,
当夜深人静的时候,
我们还在手术室奋战;
无数次,
当人们已进入梦乡,
我们还在病房;
无数次,
当手术室突然停电,
我们在手电下与死神赛跑;
无数次,
面对病人无助的眼神,
我们给病人带来希望和平安
……
家国心中系
工作紧张之余,我们来到了公园和山上,来到了海滩,来到了当地的村庄,来到了泳池,来到了球场。虽然也有过焦虑,有过迷茫,有过摩擦,有过不愉快,有过离家的孤独,但一切都会随风而去,我们仍然精神焕发、热情饱满的践行仁心仁术。
在近3个月的援非工作中感触很多,但最大的感触有四个方面:
第一,身临其境的知道了塞拉利昂确实缺医少药,这里最大的敌人就是疾病,真的很需要医生。
第二,中国援非医疗队历经四十多年,所有队员前赴后继,切切实实为广大非洲人民解决了很多疾病的痛苦,也得到了广大非洲人民的高度赞誉。
第三,中国医疗队不仅仅为广大非洲人民诊治疾病,而且把中国人民的伟大友谊实实在在地传递给了非洲人民。
第四,经过3个月援塞工作,经历了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和艰辛,我想说:作为一名医生,援助塞拉利昂的工作,使我变得更加坚强勇敢。
天涯赤子心
中非友谊源远流长,友好合作基础牢固,这个基础为什么如此牢固?这其中就包括了像中国援非医疗队这样一大批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四十几年如一日,点滴积累,救死扶伤,给非洲人民以福祉,为祖国和中华民族赢得了荣誉。
作为援塞拉利昂医疗队员,我们既感到光荣,更深知责任重大。此次任务其意义在于践行国际人道主义援助,深化中非传统友谊,展现我国大国形象。
为了能够圆满完成援非任务,我们得到国家卫健委、湖南卫计委、医院领导同事们和家人的悉心关怀和帮助。忘不了,培训期间各级领导为我们提供了一切保障,忘不了,行前各方为我们准备了充足的物资,忘不了,朋友亲人为我们解决了所有的后顾之忧,忘不了,临行前领导的谆谆嘱托,忘不了,同事和家人依依不舍的目光……即使现在身在万里之遥的异国他乡,仍能时时感受到亲切的关怀和温暖。
我们深知,我们不仅是一名白衣天使,我们也是一名促进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的外交使者,我们知道,我们的医院,也代表学校,也代表湖南,更代表国家。我们一定要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科学的治病救人,用更精湛的医术来感动世界。我们一定顾全大局,互帮互助,同甘共苦,克服一切困难。一定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开拓创新,坚决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为医院为湖南为国家争光添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