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敦

转载致敬中国蓝盔在枪声中入睡被炮

发布时间:2019/6/26 19:24:24   点击数:

来源:军报记者

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将于9月3日至4日举行。届时,中非领导人将齐聚北京,围绕“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共叙友情,共商合作,共话未来。

60多年来,中非人民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结下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兄弟情谊。在中非友好交往的漫长岁月里,为了非洲的和平与发展,数以万计中国军人来到这片土地,他们在战火中守望和平、修桥筑路,在埃博拉肆虐期间抗击病魔、拯救生命,在当地人民遭受苦难之时播撒爱心、点亮希望。在非洲各国政府和人民眼中,这些中国军人既是“好朋友”,又是“好兄弟”。

8月24日起,解放军报开设“为了和平与发展·中国军人的非洲故事”专栏,与广大读者共同分享中国军人在非洲大地上留下的动人佳话。

在高标准完成联合国赋予各项任务的同时,一批批中国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工兵分队官兵接力帮扶当地学校,陪伴一代代学子茁壮成长——

用爱心点亮孩子的希望之路

达尔富尔,苏丹西部一片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富尔人的家园”。自年部署以来,一批批中国赴达尔富尔维和工兵在履行蓝盔使命的同时,积极为这片战乱之地的美好明天贡献力量。

“友谊桥”“铁军大坝”“和平广场”……一座座建筑饱含着中国工兵的辛勤汗水,也见证着中国蓝盔对苏丹人民的深厚情谊。尤其是他们援助“中苏友谊小学”的故事,更被当地民众传为佳话。

关于这所学校的故事,还得从11年前说起。年,中国首批赴达尔富尔维和工兵分队部署到任务区后,发现营区附近的尼亚拉市连一所像样的小学都没有,于是他们积极与多方合作,开始为建设学校选址规划。

年5月,学校破土动工,承担施工任务的是中国第2批赴达尔富尔维和工兵。当时,苏丹局势动荡,尼亚拉市内的游行示威、绑架、枪击等事件频繁发生,针对联合国维和人员的袭击也接连不断。

面对不断恶化的安全形势,联合国当时甚至已经做好了随时撤离维和人员的准备,但中国工兵毅然出动。平整土地1.3万平方米、搭建校舍32间、安装桌椅套、修建足球场1座……经过3个月的奋战,一座学校拔地而起。竣工仪式上,尼亚拉市政府将这座当时达尔富尔地区设施最齐全、功能最完备的学校命名为“中苏友谊小学”。

时至今日,中国赴达尔富尔维和工兵已经轮换到了第14批,但他们对这所小学的援助从未中断,每一批维和官兵都会定期来到学校,帮助修缮校舍、补充文具,与老师和学生一同联欢、交流互动。去年,维和官兵还邀请师生代表参观了中国工兵营地。

最近,中国第14批赴达尔富尔维和工兵又一次来到中苏友谊小学,看望慰问在校师生,并送去了他们急需的生活物资和文体用品。校长尼玛伍德·阿卜杜拉罕激动地说:“中国工兵是我们的老朋友,虽然每年来的面孔都不一样,但始终都是那么热情、真诚和善良,始终给予我们无私援助,感谢中国工兵,感谢中国朋友!”

多年来,一批批中国维和工兵与这所学校结成共建对子,陪伴一代代学子茁壮成长。同时,他们还多次帮助学校进行扩建改建,向学校捐助了大量教学物资。得益于中国军人的帮助,中苏友谊小学目前仍然是当地办学规模最大、教学条件最好的小学,每年都有多名学生从该校毕业。

如今,中国赴达尔富尔维和工兵早已把捐资助学当作一种传统来赓续,当作一份责任来担当。第14批维和工兵不仅定期前往中苏友谊小学,而且每到一地执行施工任务都会看望慰问当地学校的师生。今年,他们先后走访慰问了中达尔富尔州格洛镇小学、东达尔富尔州欧穆女子中学和杜艾因小学,受到师生们的高度赞扬。

让希望之光照亮“富尔人的家园”的每一角落,这是中国赴达尔富尔维和工兵的共同心愿。

爱心接力彰显担当

孩子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对达尔富尔这片百废待兴的土地而言,孩子更是决定它日后命运的关键。

中国维和工兵的不凡之处在于,他们不仅在达尔富尔维和任务中打造出“中国速度”“中国标准”和“中国质量”等一块块金字招牌,还长年帮扶当地学校。而中苏友谊小学的学子,就如同一粒粒希望的种子。1年,10年0,虽然这些种子不会马上长成参天大树,但内在生命力终将使之生根发芽,为这片土地带来美好的希望。

中国军人在达尔富尔进行的这场爱心接力,不仅是中国军人对非洲人民饱含深情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国军队勇于挑起大国担当的最佳例证。

刊于年8月24日

《解放军报》04版

在塞拉利昂的一年间,中国第二批援塞军事医学专家组倾情提供医疗服务,与当地人民结下深厚情谊。一名残疾孤儿动情地说——

中国军医是最亲的人

▲年8月17日,第二批援塞军事医学专家组来到塞拉利昂弗里敦市的一个灾民安置点,为遭受泥石流灾害的民众进行义诊。图为护士长吴丹正在为一名受伤的儿童清创。

地处西非的塞拉利昂与中国万里相隔,但中塞友谊却翻山越洋、源远流长。

近日,在完成为期一年的军事公共卫生合作任务后,中国第二批援塞军事医学专家组一行14人回国。在塞拉利昂的一年,他们倾情提供医疗服务,与当地人民结下深厚情谊。

塞拉利昂传染病高发,疟疾、霍乱、伤寒等疾病十分常见,但多年来这个国家一直没有专门的传染病门诊,造成很多患者得不到及时专业的诊治。

抵达塞拉利昂后,第二批援塞军事医学专家组积极与塞方协商,准备在塞军第34医院开设传染病门诊。说干就干,医疗专家黄磊、护理专家吴丹积极帮助培训医务人员,临床检验专家杨光、感控专家贾红军等人用最短时间完成了血细胞分析仪、尿分析仪、生化分析仪等设备的安装……经过专家组全体人员的努力,开设传染病门诊所需的抽血室、输液室、辅助检查室和临床检验室等相继建成。

去年11月9日,中国军医在塞军第34医院开设的传染病门诊正式投入运行,当天就接诊病患百余人。塞军第34医院院长萨郝尔准将高兴地说:“我们太需要传染病门诊了,感谢中国军医。”

截至年7月,传染病门诊共接诊塞方患者余人次,成功抢救当地危重患者7人,为塞方培训医务人员22名,受到塞拉利昂各界的好评。

▲年9月22日,在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的泥石流灾民安置点,和平方舟医疗专家为灾民诊疗。

去年9月,执行“和谐使命-”任务的医院船抵达塞拉利昂。医院船顺利完成人道主义医疗服务任务,专家组提前做了大量工作。从8月开始,医院“三区两线”的标准规划筛查点布局,并着手准备筛查点所需的各类物资。

医院船停靠后,专家组作为“第一道关口”,负责疾病筛查和病患分诊,让非传染病患者上船就诊,传染病患者在陆上治疗,医院船的诊疗服务有序进行。

那段时间,为了让更多的塞拉利昂民众得到救治,专家组军医平均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最忙的时候,吴丹一天要筛查上百名患者,吃饭喝水都顾不上。尽管辛苦,但她说:“作为中塞友谊的使者,能为当地人民带来健康,我感到十分欣慰。”

医院船停靠塞拉利昂期间,在专家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65岁的白内障患者哈桑重见光明;7岁的普琳塞丝接受了全麻脐疝修补手术,治愈了严重困扰她的腹痛、便秘;41岁的穆罕默德彻底摆脱了膀胱结石的折磨……

在塞拉利昂,专家组军医还是一群残疾孤儿的亲人。

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市郊有一所柴郡残疾之家,里面生活着约40名残疾孤儿。年新年前夕,中国军医再次来到这里慰问,他们不但精心挑选了食品、图书等礼物,还为孩子们检查身体,讲解疾病预防知识。

听说残疾之家的小女孩巴斯马萨就要过生日了,中国军医特意为她准备了一个生日蛋糕。当蜡烛点亮,大家一起唱起生日歌时,坐在轮椅上的小巴斯马萨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她激动地说:“陪我过生日的中国军医就像是我的爸爸妈妈,你们是我最亲最亲的人。长大了,我也要当一名医生。”

播撒大爱厚植友谊

执行任务一年,中国第二批援塞军事医学专家组发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在异国他乡为当地民众送去爱的温暖、点燃生的希望。一句“最亲最亲的人”,是小巴斯马萨的真情流露,也是塞拉利昂人民对中国军医的最高褒奖。

援塞军事医学专家组是中国援非医护人员群体的缩影。自年以来,中国援非医疗队的足迹已遍布非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救治了数以亿计非洲患者,培训了数以万计当地医务人员,不断拉近着中非人民之间的距离,为中非友谊的枝繁叶茂注入了充沛甘甜的“源头活水”。

刊于年8月24日

《解放军报》04版

与爆炸相伴、与袭击相邻,在枪声中入睡、被炮声惊醒……这是中国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官兵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战火中托举和平希望

▲中国第4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官兵举行应急演练。

年7月建国的南苏丹至今仍充满危险和动荡。年初,中国首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出征。3年多来,4批维和步兵营官兵接力前行,为推进南苏丹和平进程贡献“中国力量”。

在南苏丹任务区,中国维和步兵营主要担负武装护卫、武器禁区巡逻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等任务,时常面临生死考验。与爆炸相伴、与袭击相邻,在枪声中入睡、被炮声惊醒……这是维和官兵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

年5月,位于南苏丹首都朱巴的1号、3号难民营发生大规模械斗事件,中国首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连长崔安军带领应急防暴队迅速出动。当时,数百名难民缠斗在一起,手持棍棒、砍刀乱砸乱砍,很多人身上血肉模糊。来不及多想,崔安军便冲战士们高喊一声:“加强防护,成楔形队形,跟我上!”队员们手举盾牌顶了上去,成功将正在打斗的人群分开。经过1个多小时的奋战,械斗人群被成功驱散,维和官兵有效控制住了局面。

一位名叫阿尔弗莱德的南苏丹难民这样评价中国维和官兵:“危险中,你只会看到中国蓝盔前进的背影,绝不会看到他们后退的脚步。”

年7月10日,南苏丹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在首都朱巴爆发武装冲突,双方激烈交火。中国第2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号步战车在执行任务时被火箭弹击中,车上的李磊、杨树朋壮烈牺牲。两名烈士的事迹不仅深深感动了无数国人,也得到了联合国的高度评价。

▲年7月10日,南苏丹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在首都朱巴爆发武装冲突,李磊、杨树朋壮烈牺牲。

战士李东曾是第2批维和步兵营的一员,也是遇袭的号步战车车长。去年11月,怀着对战友的思念和崇敬,他再次前往南苏丹执行蓝盔使命。李东深情回忆说,李磊、杨树朋是两位优秀的战士,他们用生命擦亮了中国维和军人的荣誉。

年3月,南苏丹边境城镇耶伊爆发武装冲突,7名联合国民事人员居住的旅馆处于交火中心。危急关头,中国第3批维和步兵营官兵受命前往营救。救援车队刚驶出临时行动基地,就遇到多辆载有重机枪的皮卡车,四周还有多股班组规模的武装分子边向交火中心地带运动边开枪射击。救援期间,维和官兵不惧危险,沉着应对,多次化解被武装分子拦截、包围等险情,最终成功将7名联合国民事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域。对于这次救援行动,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大卫·希勒评价说:“中国维和部队采取的措施及时有力,值得称赞。”

3年多来,4批维和步兵营官兵在南苏丹充分展现了中国军人过硬的素质和顽强的作风,得到了联合国以及南苏丹政府和民众的一致好评。

前不久,在中国第4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举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1周年招待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副特别代表穆斯塔法·萨姆雷表示:“中国军人在南苏丹的优异表现,是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积极贡献力量的有力体现。在南苏丹,我们为拥有中国维和步兵营这样有力、专业的部队感到骄傲。”

捍卫和平义无反顾

“走出国门,踏上万里之遥的非洲大地……假如有一天我走了,你们不要想起我,这些都是我自己的选择,我无怨无悔。”这是李磊烈士生前在日记中写下的一段话。

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28年来,李磊、杨树朋分别是中国军队在维和前线牺牲的第12名、第13名维和军人。这13名烈士,或是在执行任务中不幸牺牲,或是在空袭中遇难,或是在任务区染病去世……他们用生命兑现了“忠诚履行使命、维护世界和平”的铿锵誓言。

和13名烈士一样,28年来,数以万计的中国军人不畏艰险、牺牲奉献,在南苏丹、马里、刚果(金)等维和任务区,以一腔热血为饱受战火蹂躏的人们撑起一片和平的蓝天。评价中国蓝盔,网友们的一句话很贴切:“你之所以看不到黑暗,是因为有人拼命把它挡在了你看不见的地方!”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效果如何
白癜风的偏方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paerhatit.com/fldjc/1593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