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弗里敦 >> 弗里敦机场 >> 农田受灾,保险赔付只能靠现场查勘定损
农业保险是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疫、疾病等保险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
当灾害发生后,常规确定损失情况的方法是,专家组到灾害现场实地测量审定。然而,这种方式往往意味着较长时间的等待,而一旦遇上山势险峻、沟壑纵横的受灾地,到达灾区就更为困难了。
所以,近年来技术创新成为农业保险行业力图在最短时间内高效准确完成大面积受灾农作物查勘定损工作的突破。
卫星遥感
地球观测组织:卫星数据在农业保险领域大有可为
目前,粮食生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全球人口的增长、气候变化以及越发频繁和严重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都在给粮食生产施加压力。
对应这种压力,农业保险行业也迎来了巨大的挑战:即如何选择和实施基于地球观测的新技术。这种技术的好处在于,既可以为农业生产增加稳定性,又能发布有利可图的农业保险产品及其组合。
近些年,全球农业保险保费稳步上涨,年的统计数据达到亿美元,而年仅有80亿美元。分析师估计,到年,农业保险市场将会增长到亿美元。尽管近期有所增长,但全球农业保险渗透率一般低于其他经济部门。换言之,农业保险市场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为了将潜力变成现实,提供农业保险的公司需要在设计产品和服务时,保证其可以应对农业保险政策、风险和损失评估以及合同监督等方面的各种挑战。这些挑战包括:农业保险的较高运营、行政和监测成本。由于农业用地通常较为偏远、地域分散,提供保险要承担高度财务风险,也因此,在上述几个方面,造成了较高的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卫星地球观测数据为农业保险行业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目前,地球观测对农业保险行业的一些促进如下:
承保:保险行业传统上,通常使用历史损失数据来评估个人风险。如今,这些记录可以与地球观测数据、天气预报数据结合,或直接被替代。这种做法可以更准确地确定位置,更准确地推测过去和未来损失率之间的关联,从而使承保更科学、溢价计算更合理。
风险和损失评估:卫星数据,更确切地说,地球观测图像提供了一种替代工具,用于验证重大损失或破坏是否由投保风险造成,可用于评估可疑索赔。遥感图像可以检测干旱、洪水和冰雹损伤。对于提供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这些信息对于风险损失灾害评估是很有价值的。
合同监督:农业保险的一大特点是客户往往位于农村及偏远地区,地域差距较大,农业生产特点差异大。因此,有效监控客户遵守合同较难,行政管理成本因此大为增加。使用地球观测数据,农业保险公司可以实时远程检查,并验证客户是否遵守保险合同中规定的具体条件。
随着卫星遥感观测越来越普及,农业保险市场会涌现更多新兴玩家。遥感数据提供者正在通过独特的见解和量身订制的解决方案,从提供原始数据转变为提供战略价值。地球观测创业公司和成熟的信息技术供应商现在正在为农业保险市场需求量身订制新产品,适应和解决客户的技术、商业、组织和法律要求。
应用遥感卫星、导航卫星,对受灾地灾前、灾中、灾后进行全方位、立体监测与评估,提高了农业保险查勘定损的精准率,保证了查勘时效。图片来源:美国国际数据集团网站
年,商业地球观测数据市场规模为17亿美元,预计年将达30亿美元。但地球观测可以开拓的市场还有更多,例如高光谱分辨率红外观测系统、气象卫星数据等。物联网市场为现场或远程遥感观测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但值得注意的是,农业保险行业需要的不仅仅是原始的地球观测数据,更需要在数据的基础上得出的分析产品,这将有助于创建更可靠、经济上更可行的农业保险解决方案。
(来源:地球观测组织 无人机
在卫星数据进入农业保险领域后,世界多国农业保险和数据服务公司也开始引入无人机进行灾害定损。而依托于世界银行项目以及本国农业政策,印度也成了发展中国家中的率先试水者之一。
印度保险公司尝试无人机灾害定损
印度农业部呼吁在政府自主的农作物保险计划(PMFB)中利用远程卫星和无人机等现代技术。政府还鼓励保险公司利用智能手机和遥感技术来减少农作物切割试验,并加快对农民的赔付。
使用无人机进行农作物查勘作业,能够快速、精准、高效地协助地面查勘人员开展农作物保险灾情评估和定损理赔工作。图片来源:QuestUAV网站
在年洪灾中,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比德县受到严重影响。该国第三大非寿险私营保险公司HDFCERGO没有派评估员,而是利用无人机来查看农作物受灾情况。他们计划今年继续这样的尝试。
在印度,除非事先获得民航总局的许可及按照许可证规定飞行,否则个人操控无人机飞行是违法的。不过,获得许可的保险公司已经组织飞行员,研究在保险领域利用无人机减少损失的可行性。
HDFCERGO公司执行董事AnujTyagi表示,借助比德县试点项目,他们收集到的数据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他补充说:“我们希望本季度在相关区域继续探索无人机技术的功能,特别是在估算因局地灾害性事件导致损失等方面。”
此前,在初期基于天气的农作物保险计划中,少数农民在作物产量和损失方面提出欺诈性索赔。为此,保险公司在特定地点会利用物理评估来判断农作物的损失程度。
TataAIG保险公司今年也开始在农作物保险计划中尝试利用无人机,印度工业信贷伦巴德保险公司也开始利用无人机搜集农作物产量数据。
TataAIG保险公司总裁MRavichandran表示,无人机在最小化损失方面的确是非常有效的工具,它还能帮助公司在洪水等灾害导致交通中断时及时采取最恰当的行动。他补充说,在财产保险中,我们也曾尝试利用无人机初步估算客户财产损失,结果令人鼓舞。
Tyagi说,无人机可以有效地用于测量雹灾、洪水和积水等局地灾害带来的影响。“此外,无人机还可用于估计作物产量,并能在与卫星图像结合后确定播种面积。然而,鉴于大面积使用无人机成本高昂,比较现实的选择是利用遥感技术来确定播种面积。”
由于成本的限制和产品的有限可用性,无人机的潜力尚未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Tyagi解释说,目前,市场上可用的设备及其维护成本仍然非常高昂,这限制了无人机在农业保险领域的推广。
(来源:MoneyControl编译:张格苗)
链接
气候变暖对全球主要农作物产量影响消极
近日,一项科学报告综合了70项全球变暖和农业关系的相关研究,研究显示气候变化对主要农作物,如小麦、水稻、玉米产生消极影响。
专家分析了之前的研究,利用了多种研究手段,包括模拟全球和地区范围内农作物对气温变化产生的反应,利用历史天气和产量的统计数据,以及进行人工田地升温实验等。
8月18日,救援人员在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的灾害现场工作。联合国人道主义协调办公室当日表示,塞拉利昂弗里敦市及周边地区14日清晨因强降雨引发的洪水和泥石流灾害已造成超过人死亡、数百人失踪,这意味着死亡人数可能还会继续增加。图/文新华社
所有研究手段都表明,气温上升有可能对全球小麦、水稻、玉米产生消极影响。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在线发表了这一研究结果。
研究报告指出:“全球平均气温每上升1摄氏度,全球小麦产量预计将下降6%。”
研究结果还表明,气温每上升1摄氏度,水稻产量将下降3.2%,玉米产量将下降7.4%。而气温变化对大豆产量变化影响却不是很显著。
小麦、水稻、玉米和大豆是全球四大主要粮食作物,约占人类食物热量来源的64%。因此,准确量化气候变暖对这些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及其空间分布尤为必要。
气温变化可能会致使某些区域的农作物产量上升。.但是对于大多数地区来说,整体趋势是农作物产量将继续下降,需要采取应对措施。
该研究结果比较全面评估了气候变暖对全球主要农作物的影响,为全球各国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应气候变暖的农业政策和农田管理措施提供了有力依据。
赞赏
长按白癜风怎样治疗好得快北京哪里的白癜风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paerhatit.com/fldjc/14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