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弗里敦 >> 弗里敦政治 >> ldquo唱支山歌给党听rdquo
记者赵伦颢摄
上饶市“唱支山歌给党听”红色体验首发团出发
丁晓胜授旗
4月9日,我市“唱支山歌给党听”红色体验首发团出发并举行启动活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丁晓胜为首发团代表授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祝美清、市政协副主席毛敏珍出席启动仪式。
据了解,我市“唱支山歌给党听”红色体验线路,重点参观体验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唱支山歌给党听》词作者姚筱舟的出生地铅山县石塘镇、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旧址横峰县葛源镇以及方志敏烈士故居所在地弋阳县漆工镇和方志敏纪念馆等。既有革命年代的红色景点,带着大家回到那段烽火连天、硝烟弥漫的红色岁月,也有现代化工厂和新时代乡村的火热场面,旨在将“唱支山歌给党听”红色体验品牌打造成独具特色且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上饶旅游新名片。该活动对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家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必将再次掀起红色旅游热潮。(记者万明报道)
上饶“唱支山歌给党听”红色体验有多燃?
上报君带你先体验!
记者赵伦颢王欣
唱支山歌给党听背后的故事秦庚云“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只会泪淋淋;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夺过鞭子揍敌人……”半个多世纪来,这首歌唱红了祖国大地,至今还拂动着几代人的心旌。
几乎每一首经典名歌的背后都有故事。《唱支山歌给党听》(蕉萍词、践耳曲)——这首跨世纪走红的名歌背后,更是有着撩拨人心的袅袅回音。上世纪70年代末,那时笔者在赣南的宁都煤矿负责工会工作。因为热爱歌词创作,对全国的 词作家,进行了广泛的信访求教,其中就有蕉萍——由于同是煤炭系统的作者,又是江西老乡,所以往来多封书信,还收到一张他与女儿讨论作品的黑白照片。根据信访资料,知道了“蕉萍”是姚筱舟的笔名,于是,写了一篇介绍他跌宕人生的文章,与照片一并发表在当时江西音协的《心声词报》上:笔者文中提到:年春,《唱支山歌给党听》被文化部评为“全国 群众歌曲”五首之一,在北京举行隆重的颁奖大会。
01从石塘镇走出的矿工诗人年3月出生的石塘人姚筱舟,原名姚明星。他的祖父在前清当过知县。父亲去世早,上学全靠在国民党任军联部少将的叔叔接济,一个哥哥是国民党海军兵工厂的上校军官,铅山解放前夕,他们都跑到台湾去了。年春,在铅山中学读书的姚筱舟,深感自己好似一叶孤舟,“人海茫茫何处去”,因而易名“筱舟”。年5月5日铅山解放,在“参军参干”的热潮中,16岁的姚筱舟与数十名同窗好友一道,投笔从戎。同年6月,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第五分校,毕业后分配到二野17军51师政治部任民运干事,荣获了进军大西南“模范奖章”。年冬,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编入 铁道兵第三师直属卫生连任文化干事。年归国转业,进入支援西北建设转建大队学习,先后在陕西省工业厅商洛 矿人事股任干事、铜川矿务局担任宣传、秘书工作,年春任焦坪煤矿技术员。
焦坪煤矿座落在陕西省铜川市区,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玉华离宫遗址。那时,姚筱舟家就住在河沟边一间用茅草和荆笆搭成的窝棚里。还像在部队一样,姚筱舟依旧保持着浓厚的写作兴致。他每晚都点了盏小油灯,坐在土坑上写作,常常写到东方露出曙光。爱人韩淑华问他哪来这股劲,他说:“咱是从‘三旧’(旧社会、旧家庭、旧学校)出来的,党没有嫌弃咱,部队和领导同志关怀咱,地方的工人群众爱护咱。这些,都深深地温暖着我的心。我总想拿起笔描绘新中国的巨变,把藏在心坎上 的歌儿唱给党听。
0天有不测风云年1月8日,对姚筱舟来说是个终身难忘的日子。他对记者说:“那天天气很冷,井下的矿工违规点火融冰,引发了火灾,14名矿工罹难,我虽然当时因病在家休假,不在班上,但作为矿区技术员,仍然要承担‘间接责任’。加之我的出身是‘小土地出租’,还有‘海外关系’,因此遭到了撤职下放,管制劳动的处分。”这次突然降临的厄运,对姚筱舟而言犹如晴天霹雳,“我多次想以 的方式结束生命,向14名死难矿友谢罪。”所幸几次寻短见,都被区队干部和矿友们发现。提起《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诗,姚筱舟老人不假思索地说,“这就是诗歌的力量,当强烈的情感用一般语言无法表达时,诗歌就产生了。那时我受到了处分,成为接受机关管制的内控人员,绝不允许乱说乱动,那是我人生最痛苦的一段时间……”说到这里,老人一时哽咽,陷入久久的沉思。“当时焦坪煤矿还没有实现机械化,全凭矿工们一镐一锨地挖。姚筱舟不仅身体羸弱,而且承受着精神上的巨大压力,有一段时间,他的身心几乎处于崩溃的状态,是矿友们乐观向上的精神渐渐感染了我,也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软弱。”为了排解心中的苦痛,工余的时候,他又拿起了笔继续写诗,“以文疗伤”。对于姚筱舟的苦痛,矿友们十分理解,总是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区队老支书时常借调他去队上写黑板报和表扬稿,借此减轻他的压力:井下的矿友们挖煤时总是安排他拿工具或者清理落煤,找种种借口照顾他。这些朴实而又温暖的关爱,让姚筱舟深受感动。他渐渐变得乐观起来,与矿友们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融洽。在井下小憩时,矿友们便喜欢哼唱或朗诵自编的顺口溜,比如“党是咱的妈,矿是咱的家;咱听妈的话,建设好咱家”,还有“旧社会,咱像冬天里的葱:新社会,咱成了国家主人翁”。就这样,看多了,听多了,记多了,心里就产生了写作的冲动,诗歌、散文又从姚筱舟的笔下流淌出来。年5月5日,党的八届二中全会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全中国都迅速掀起“实现总路线,歌唱总路线”的“新民歌运动”。被当时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潮所感染,姚筱舟将自己的美好憧憬化作一首首诗歌,以“蕉萍”为笔名,发表在矿山的黑板报和地方的宣传刊物上。
03那是年的一个夏夜姚筱舟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提笔写下了《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诗。这首诗共三段,除现在广为传唱的前两段外,后面还有4句:“母亲给我一颗心,暴风雨中一孤萍;亿万红心跟着党,乘风破浪齐跃进。”诗句中把党比“母亲”,则是矿工们说的话。年6月,诗歌先后在西安出版的《工人文艺》和《延河》杂志发表,作品署名是焦坪(煤矿)的谐音:“蕉萍”。
年,辽宁的春风文艺出版社将《唱支山歌给党听》编入《新民歌三百首》。当时正在沈阳当兵的湖南藉战士雷锋读到这本书。孤儿出身的雷锋,对这首诗一定有深切的代入感:他只把诗的前两段摘抄在日记里,并将“母亲只能生我身”改为“母亲只生我的身”;将“党号召我们闹革命”改为“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3年3月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举国掀起了学雷锋活动的热潮。3年4月,《雷锋日记》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不久,就有《学习雷锋好榜样》(洪源词、生茂曲)、《接过雷锋的枪》(践耳词曲)、《千万个雷锋接班来》(章明词、杨庶正曲)、《雷锋,我们的战友》(傅庚辰词曲)等群众歌曲热播传唱。而别具一格标明雷锋本人作词的歌,唯独只有践耳作曲的《唱支山歌给党听》——他在《雷锋日记》中读到了这首小诗,随即谱成一首内心独白式的抒情歌曲,署名“雷锋日记词”,由上海实验歌剧院的任桂珍首唱。这就先天性的预设了这首歌势必走红的命运。
这首新歌,朱践耳自然选择了同在上海实验歌剧院的“当家红旦”任桂珍首唱——歌唱家任桂珍(年-00年10月10日),她首唱的《唱支山歌给党听》《解放军同志请你停一停》等录成唱片广为流传,被誉为“北有郭兰英,南有任桂珍”。于是,从歌词诞生的5年之后,由践耳作曲,经年届而立的任桂珍演唱,《唱支山歌给党听》首先从上海传播开来。正在上海音乐学院深造的藏族女歌手才旦卓玛,在校园的广播中听到了任桂珍的演唱。“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一字字,一句句,分明唱出了才旦卓玛这个翻身农奴女儿的心声。她找到主课老师王品素,要求唱这首歌。王品素担心才旦卓玛因此丢掉自己的风格,便说:“你是唱藏民族歌曲的,行吗?不要丢了风格。”
才旦卓玛急得快要落泪:“歌里唱的就是和我一样的心声。我一定要唱!”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连汉语都说不利落的才旦卓玛为什么要唱一首汉语歌曲,但是老师懂得她的心思。王品素给才旦卓玛找来了曲谱,又一字一句地给她抠汉语歌词,还请到了这首歌的作曲朱践耳来辅导才旦卓玛的演唱。朱践耳和王品素一样被才旦卓玛打动了,他们感觉到:这是发自内心的感动,是心灵深处的歌唱。后来,在“上海之春音乐节”上,年方6岁的才旦卓玛果然一鸣惊人——她别具身份、独树一帜的藏族风韵演唱,经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反复推广,让《唱支山歌给党听》顿时风靡大江南北,成为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红歌经典。
04焦坪——蕉萍3年3月1日,《文汇报》首发的这首新歌,践耳为歌曲取名为《雷锋的歌》,并注明歌词摘自《雷锋日记》。此后,虽说《人民日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介绍这首歌曲时,都曾称是“雷锋同志抄录蕉萍原词”,但“蕉萍”是谁?却众说纷纭。有人说“蕉萍”是江南某大学的一名女生,也有人说“蕉萍”实际上就是雷锋的女朋友。而当时出版的不少歌曲集在词作者的署名干脆直接打上了“雷锋”的名字。3年底,陕西省文艺界一些同志发现这首歌词,是蕉萍发表在《延河》杂志上的作品,就去信给朱践耳说明情况。按照信中提供的的地址,朱践耳给铜川矿务局党委寄来了一封寻人信函,希望尽快找到“蕉萍”本人。据姚筱舟老人回忆,当时小小的矿务局被这一“寻人启事”搞得沸沸扬扬。“唱红大江南北的这首山歌,能是咱这穷山沟里的人写的吗?”很多人持怀疑的态度。也有人根据“蕉萍”二字,将寻找的目光集中在了矿上的女性身上。在一次干部大会上,时任矿党委书记的赵炳儒动员全矿寻找“蕉萍”同志,“就是挖地三尺也要找到!”不久,有人向领导“举报”:说是被下放到井下挖煤的姚筱舟,总喜欢背着人写写画画,还时常看见他“熬出”些散文、诗歌的向外投稿。不仅如此,为了省下买稿纸的钱,这个姚筱舟还隔三岔五到区队办公室蹭稿纸。赵炳儒书记找来姚筱舟,问他是不是以“蕉萍”为笔名发表过诗歌?姚筱舟不敢承认——“那时我被整怕了,加之我出身不好,社会关系复杂,叔父和哥哥都跑去了台湾。”在那个大搞“阶级斗争”特殊年月里,姚筱舟常常犹如惊弓之鸟,他不知道自己发表的哪首诗又出现了政治问题,是不是又闯下了什么大祸?后来,在赵书记等领导的耐心说明下,姚筱舟才承认以“蕉萍”为笔名发表过《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诗。事实上,姚筱舟早已从广播上听到才旦卓玛唱的这首歌,他当时既惊讶又激动,不敢想象自己的一首小诗,竟然会成为在全国广为传唱的歌曲。在承认自己就是“蕉萍”后,姚筱舟给朱践耳写了一封信,说明了写作情况,推断《雷锋日记》中的那首诗,是摘自春风文艺出版社《新民歌三百首》中自己的一首小诗。不久之后,中国音协的《歌曲》在转载《雷锋的歌》时,正式将歌名改成了《唱支山歌给党听》,词作者署名也 次更正为“蕉萍”。
05我心如歌虽然饱经沧桑沉浮,遭受“文革”苦难,但在姚筱舟心中,始终坚守、闪亮着对党的忠诚信念和不灭的火焰,年久弥笃,愈燃愈炽。他对记者说:“一个人有时会被历史的旋涡无情地抛掷蹉跎,这是无法逃脱的,因为每个个体都是历史多样性的组成部分。你可以痛苦,可以愤懑,但绝不可以放弃对希望的追求,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学会勇敢地面对人生,
扬起自己的生命之帆。”拨乱反正的思想解放运动以后,年,姚筱舟调入铜川矿务局报社工作。他的创作精神更加振奋,先后在省内外报刊发表了余篇文艺作品,其中歌曲《星星啊,星星》荣获年煤乡音乐会 奖,并被电视艺术片《乌金花》选为插曲之一。《一杯茶,一杯酒》被煤炭部拍摄的电视片《矿工,祝你幸福》选为插曲。由于他创作贡献卓著,陕西省作协、音协、音乐文学学会和中国煤矿影视剧研究会等先后吸收他为会员,陕西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分别为他拍摄了专题片,他的名字还被收入家乡的《上饶名人录》。他成了煤炭战线上一名颇有名气的词作家。年,他被推选为铜川市文联副主席。——年5月9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那天晚上8点,他珍藏在心中整整34年的企盼,定格在上海市南京路上的“上海电视广播大厦”4楼演播厅舞台上——他是应上海东方电视台之邀参加第17届“上海之春”音乐会开幕式的。导演的精心安排,给了他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见到了作曲家朱践耳和歌唱家才旦卓玛。在雷鸣般掌声和闪光灯刷亮的雷电交响乐中,他们三人忘情地拥抱,紧紧地握手。一家报社记者风趣地说:“这一天,是一支歌串起来的三个人共同的节日。”——这时的姚筱舟64岁,朱践耳75岁,才旦卓玛整整60岁。——年6月6日,新华社发了一条新闻:“曾唱遍大江南北的《唱支山歌给党听》歌词作者姚筱舟同志,在建党80周年前夕,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姚老告诉记者,自年5月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军政大学那天起,他就一直渴望着入党。年入朝参战时,他向组织递交了 份入党申请书。但半个世纪的时间,因为受到家庭出身和社会关系的影响,这一梦想一直无法实现——“现在,梦想终于成为了现实!”他用如歌的行板,十分动情地说:“赤心五十载,一支忠诚歌——我心如歌!”——年1月,《唱支山歌给党听》载入《百年中国歌词博览》大典。——年,铜川建市60周年,中共铜川市委、市政府授予姚筱舟“杰出贡献人物”奖。——年7月1日,CCTV隆重推出主题歌会《唱支山歌给党听》。
06“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年5月,整整70年过去,姚筱舟老人带着二儿子, 次回乡省亲。年7月,央视人文历史纪录片《唱支山歌给党听》在陕西铜川隆重首映。——年9月1日,矿工诗人、词家姚筱舟在铜川与世长辞,享年86岁。逝者如歌,山歌犹唱,共和国不会忘记——姚明星——姚筱舟——蕉萍,他留下了赤子心中永远的“山歌”,留下了“山歌”背后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党史百年天天读·4月30日
重要论述
年4月30日
中共苏区中央局在东固又一次召开会议,讨论反“围剿”问题。毛泽东就敌我形势、作战策略等问题作主报告。会议通过毛泽东提出的整个战役各个歼灭敌人的连续作战计划,否定了“分兵退敌”的主张。会议认为,目前全国革命形势是高涨的,我们应取积极进攻策略。敌人包围我们的军事力量虽多,但有许多弱点,如在包围的军阀与军阀不一致,指挥不统一;他们军官与兵士中间不一致,兵士不愿打红军;没有群众条件,地势不熟,给养运输非常困难。我们在军事力量的对比上,虽然很小,但我们有几个优点: 红军好,第二群众好,第三地势好。敌人有这多弱点,我们有这多优点,我们是可以以少胜众的。会议 决定的策略是:坚决的进攻,艰苦的奋斗,长期的作战,以消灭敌人。红一方面军自五月十六日至三十一日,抓住战机,集中兵力,在十五天内横扫七百里,连打五个胜仗,共歼灭国民党军三万余人,取得第二次反“围剿”的重大胜利。
年4月30日
周恩来在中共七大上作《论统一战线》的报告。报告系统地回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总结统一战线工作的经验教训。报告指出:自从我们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到去年提出联合政府的主张,有了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东西。联合政府就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政权上的 形式。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经验教训,报告指出:在革命发展过程中,由于敌我关系和斗争营垒时常发生变化,形势时常变动,所以统一战线的问题就很复杂。必须对敌人、队伍、司令官这三方面认识清楚。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势力,敌人营垒是会变化的。队伍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自由资产阶级,有时甚至包括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一部分。对队伍要作严格的区别。右的不区别,“左”的强调区别而不去求得今天统一的方法,都是不正确的。司令官即领导权的问题,是统一战线最集中的一个问题。右的是放弃领导权,“左”的是把自己孤立起来,成了“无兵司令”、“空军司令”。可以说右倾是把整个队伍送出去,“左”倾是把整个队伍推出去。这篇报告收入《周恩来选集》上卷。
年4月30日—5月7日
毛泽东在河北阜平城南庄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即城南庄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三点战略性的意见: ,把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第二,胜利使人欣喜,但目前民力负担很重,要使后方的农业和工业长上一寸,才能适应战争需要。土改、整党、开人民代表会议,目的都是为了发展生产。第三,反对无政府无纪律状态,适当缩小地方权利。这三点意见,后来被归纳成“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二十个字,成为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的行动方针。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邀请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 人士来解放区参加新的政治协商会议。会议在听取了粟裕的汇报以后,决定采纳粟裕等人的建议,即华东野战军的三个纵队暂不向江南出动,集中主力在中原黄淮地区大量歼敌,尽可能多地把国民党的主力消灭在长江以北。
年4月30日
毛泽东起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李涛为英国军舰暴行发表的声明,斥责英国保守党首领丘吉尔和首相艾德礼为英舰侵入中国长江、并向人民解放军发炮攻击的暴行辩护的言论。声明指出:中国的领土主权,中国人民必须保卫, 不允许外国政府来侵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人民政府愿意考虑同各外国建立外交关系,这种关系必须建立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首先是不能帮助国民党反动派。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人民政府不愿意接受任何外国政府所给予的任何带威胁性的行动。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力量的关系,并且把它在中国的武装力量撤回去。这篇声明收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年4月30日
周恩来在 次驻外使节会议上作《我们的外交方针和任务》的总结。总结指出:外交工作要分清敌我友,区别的主要关键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世界格局并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因此,对帝国主义阵营也要有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并不是铁板一块,我们要依靠进步,争取中间,分化顽固。这样可以使我们的外交工作更灵活一些。总结强调外交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要坚持国际主义,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坚持爱国主义,反对世界主义;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坚持纪律性,反对自由主义。这篇总结收入《周恩来选集》下卷。
年4月30日
邓小平会见塞拉利昂总统史蒂文斯时,阐述了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点和对战争的看法。他指出: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点是,争取一个国际和平环境来建设自己的国家。中国对战争的看法还是那三条:一、战争的危险始终严重存在;二、经过努力,主要是建立国际反霸和维护世界和平的统一战线,战争是可以延缓的,可以争取一段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三、尽管我们判断可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但对战争不能不有所准备。目前我们很穷,但也得加强国防建设。
年4月30日
邓小平会见西班牙工人社会党副总书记、政府副首相格拉时,阐述了中国“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他指出:我们原定的目标是, 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以一九八○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二百五十美元,翻一番,达到五百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一千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那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一万亿美元,虽然人均数还很低,但是国家的力量有很大增加。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四千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这是我们的雄心壮志。已经过去的八年多证明,我们走的路是对的。但要证明社会主义真正优越于资本主义,要看第三步,现在还吹不起这个牛。我们还需要五六十年的艰苦努力。
年4月30日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周年大会上强调,五四运动以来的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年。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他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 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他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6点要求。一是要树立远大理想,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二是要热爱伟大祖国,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三是要担当时代责任,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追逐中展现出勇敢奔跑的英姿,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四是要勇于砥砺奋斗,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五是要练就过硬本领,增强学习紧迫感,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提高人文素养,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六是要锤炼品德修为,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让清风正气、蓬勃朝气遍布全社会。
党史回眸
年
4月30日-5月7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河北阜平县城南庄举行会议。会议研究如何发展战略进攻,采纳了粟裕提出的暂不渡江的意见,决定先集中兵力在中原打大仗,尽可能多地把敌军主力消灭在长江以北。会议还研究和决定如何在已经连成一片的华北、中原解放区建立、加强统一的中央局、政府和军区及其他多项夺取全国胜利的部署。毛泽东在会上发出了“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的号召。
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提出“打到南京去”的号召,并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5月1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致电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济深、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沈钧儒,提出先行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希望民革、民盟与中共共策进行。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当即得到民革、民盟和其他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海外华侨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从8月起,各方面代表陆续到达解放区,与中共代表共同进行新政协的筹备工作。
年
4月30日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举行开幕式。这是中国首次举办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10月31日,博览会闭幕。
年
4月30日纪念五四运动周年大会举行。习近平在大会上讲话指出,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历史瞬间
图为任弼时故居。年4月30日,任弼时出生在湖南省湘阴县熟塘乡唐家桥(今属汨罗市)。
点开回看上饶经典红色故事
理想信念篇①认定苏维埃可以救中国——方志敏坚贞不屈写自述②方胜峰上定方略——方志敏坚守根据地反“围剿”③血洒芝阳城——林修杰受尽酷刑不叛变④我去了,心还是革命的——郑绿蓉临终要穿红军装⑤弋阳有个三百烈士岩⑥至死跟着共产党走——黄埔将才邹琦的人生选择⑦到处“竖红旗”——雷夏的革命激情⑧“小脚女英雄”雪夜送粮——王金娣忍住伤痛完成支援任务⑨被供着灵牌的他依然打着胜仗——陈仁洪“死而复生”继续打游击⑩不朽的雕塑——新四军机要员施奇坚贞不屈人民立场篇?革命队伍不抛弃不放弃——方志敏关爱伤病员
?苏区人民情谊深——方志敏如鱼得水化险为夷
?神奇的“红墨水”——方志敏为老乡的小孩治烂疮
?“小福建”的大偶像——方志敏在战士的行列里
?领导的情怀——方主席给了她第二次生命?挥泪送别方志敏——童坊人民永远的记忆?一封珍贵的指示信——方志敏为上访的群众解难题?三送白湖鸭——干部和群众心连着心?滴水之恩永远铭记——邵式平和箍桶匠结为密友?军民齐心建红场——它见证了苏区红火的岁月
?磨盘山下展红旗——农协同志智擒蒋孝顺
?夺回梅溪坂——农民武装艰苦反“围剿”?方志敏:我是个共产党员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上饶新闻网(上饶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综合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
编辑:谭心云
责编:李六旺
监制:郑孟仙
业务联系: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