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敦

对话当事人离埃博拉病毒最近的中国人

发布时间:2021/7/1 20:30:09   点击数:

埃博拉病毒,这种以发热、严重腹泻、呕吐症状的高致死率的传染病重击西非。从几内亚、到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直至尼日利亚。据世卫组织的最新数据,截止到本月6号,共有人确诊或疑似感染埃博拉病毒,其中人死亡。目前尚无防治埃博拉的药物和疫苗。

此次埃博拉病毒是从几内亚开始向外蔓延,在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由北京市承派、医院组建的中国援几内亚第23批医疗队,自年8月起医院工作。今年3月,科纳克里的第一例埃博医院接诊。这一支中国医疗队被称作是离埃博拉病毒最近的中国人。他们是如何在异乡围堵致命传染病?请听中央台记者冯会玲、栾红的报道:

3月28日,“目前科纳克里一共5例,医院有关。我们医疗队也无疑成了最前沿阵地,全体队员正面对着这场没有硝烟的残酷战争。”这是中国援几内亚医疗队普外科专家曹广的微博纪录。队长孔晴宇说,当时曹广和其他医生接触患者时,并不知道是埃博拉病毒

医院接受几内亚首都第一例病人时,不知道是埃博拉病毒,有九名专家被感染,其中六人死亡,皆为几内亚人。中国医疗队有两名专家直接或间接接触过病人,一名专家直接给病人做的检查,最后两人被隔离了。据媒体报道,曹广当时徒手翻开患者的眼睑,并隔了很长时间才去洗手。隔离期间,他们也经历了多次生死离别。

4月7日,曹广写到,“在这21天里,我失去了两名和我朝夕相处的同事,每当想起他们,还是让我感到难过,甚至至今依然不愿相信这是真的。前几天还在一起工作说笑,今天就已经阴阳两隔,而夺取他们生命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工作岗位,那个让我们为它不断努力进取的地方。这是不是有点太不公平了呢?”

队长孔晴宇说,几内亚的医疗条件很差,在此之前没有任何防护措施。虽然当时患者还未确诊为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孔晴宇还是向医院全体医务人员提出了改善防护的要求:在全场的讨论会上,我说这个病人肯定是埃博拉。大家都很震惊。我们经过非典、恶性传染病,这个病人的病房一定要消毒。以前不戴手套、口罩,现在都要戴。图全部垃圾处理不专业,现在也要专业处理,花钱就花钱。幸运的是,中国两名专家都安全度过了危险期。

曹广写到,4月7日,今天是我渡过最危险日子的结束日,我的爱人把我这几天的经历讲给了儿子听,我十岁的儿子在听到一半的时候就已经泣不成声了。

4月9日,他感叹瘟疫面前,人会有恐惧。“偶尔也会出现点儿小小的不适,在平时可能根本就不会去理会,可现在就会不自主地暗示自己联想到病毒感染。这个滋味真是太难受了。”中国医疗队队长孔晴宇分析,几内亚爆发疫情与医疗设备、民众文化水平、社会习惯有关。他说:非洲基础医疗太差,医院穷的,做手术纱布、盐水都没了。第二就是民众文盲占65%,无知者无畏。政府开始认识不深,防控不利。还有就是几内亚的葬礼需要家属触碰死者,造成家属大量的得病。我们第一例患者死亡之后,有四个家属感染了。

第23批中国医疗队马上就要完成2年的援外任务回国了。队长孔晴宇在采访中一直用冷静客观的语气谈论擦身而过的“埃博拉死神”。离别在即,他哽咽了说:原来还以为很激动,离近了,实事求是,是高兴,但是也有对非洲、对工作两年这片土地、人民的莫名的眷恋和惆怅,并不完全是兴奋。这以前我没有想到。工作了两年了,很有感情的。感觉这边还是很贫穷、还需要全世界人民的帮助。

现在,医院接收治疗。孔晴宇、曹广和他们的医疗队在网络红了,很多网友称赞他们的勇敢,一线医疗队围堵埃博拉。曹广在微博中说,“3月份的经历早已成为了历史回忆。我们医疗队只是恰好在几内亚工作,而我只是恰好收治了那位诊断不清但后被认定为第一例首都感染者的病人。自己虽然被患者污染过,但很幸运没有感染发病。这和经历了地震,火灾等灾难的幸存者没什么区别。只是感悟了生命。”

记者昨天也联系到了中国援利比里亚医疗队队长周永军,利比里亚同样是埃博拉病毒重灾区,周永军表示,利比里亚政府已经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学校已经全部放假,公务员部分放假。不少外国医疗机构已经撤离,中国援利比医院因疫情于8月1号关闭,但医疗队还在坚守。中国医疗队的状况是,医院也关闭了。医院失去了两名医生,但是医疗队没有跟患者直接接触。记者说:那会不会提前回国?周永军回答说:不能回国。当地有华人华侨、大使管、中企,我们需要负责他们的医疗救治。

埃博拉病毒的肆虐,让世界对这一病毒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paerhatit.com/fldzz/2032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