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敦

抗疫英雄传生活的伴侣抗疫的战友疾控侠侣

发布时间:2021/2/21 14:31:36   点击数:
白癜风的初期症状表现 http://pf.39.net/bdfyy/jdsb/191218/7696544.html

导语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卫生健康委的坚强领导下,各级疾控中心干部职工守初心,担使命,默默奉献,始终坚守在抗疫的最前线,为打赢疫情防控战竭尽全力。

“广东疾控”特别推出“抗疫英雄传”系列推文,为您讲述那些仍然夜以继日奋战在抗疫不同战线上的广东疾控人的故事。

他们是抗疫主力,他们的爱人也是。在这场需要竭尽全力的战役里,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全心全意投入抗疫;他们坚守在各自岗位,即便无法时常见面,却诠释了另一种相濡以沫、生死相许的伉俪深情。今天,让我们一起认识省疾控中心这些夫妻职工家庭。

01

一直

在路上

心连心

宋铁:省疾控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广东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疫情防控组成员

刘冷:省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所,副主任技师;消毒院感控制指导组组员

宋铁作为资深的流调专家,疫情期间,他是现场调查和疫情分析的“参谋长”,带领团队深入一线开展流调,攻破多个流调难题;他是风险评估和科学实验的“排头兵”,常常打破常规思维束缚,联合各大专业机构利用大数据协助抗疫。

▲宋铁在新闻发布会上呼吁公众开展科学的预防措施

▲宋铁到某市开展聚集性疫情调查

刘冷经常加班加点编写院感防控、消毒、采样等专业指引,为医疗机构、隔离场所、学校等各大机构提供专业的防控技术指导。

▲刘冷(中)在各地医疗机构开展院感指导

▲刘冷(右二)医院指导院感防控

年三十那天,忙碌的两人在结束工作后匆忙赶回家陪家里的老人吃年夜饭,殊不知已经是晚上10点,面对年纪老迈、一直耐心等待的父母,刘冷忍不住落泪。第二天大清早,默契的两人又匆匆赶回单位各自岗位,正因为还有支持自己的家人,他们才能无悔地前进。

02

抗疫百天

相聚吃饭

不超过5次

康敏: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副主任医师;现场调查和疫情分析组副组长

邓惠:省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所,博士;院感防控组组员

疫情发生以来,康敏带领队伍充分发挥“疾病侦探”的作用,在全省形成流调的“天罗地网”,成为各地理清病例感染途径、尽早开展密接管理、提出科学防控措施的坚实技术力量。

▲康敏通过媒体抗疫特别节目解读疫情形势

康敏前往病例家庭开展流调工作

邓惠经常要深入各重点场所开展现场消毒、环境采样等工作。每次康敏都会叮嘱她:只要相信科学,做好防护,就没问题。

邓惠(左二)在医学隔离场所进行消毒指导

▲邓惠(中)前往重点场所开展消杀工作

夫妻俩都担负抗疫的重任,高峰期康敏每天工作18小时,回家的时间寥寥可数,邓惠也曾试过连续工作60多天,年幼的孩子只能靠老人家照顾。儿子经常见不到爸爸妈妈,只能经常听爷爷奶奶说“你的父母很棒,他们去跟病毒作战呢!”小伙子也经常在幼儿园讲述父母的职业故事,老师们还特意给邓惠加油,让夫妻俩觉得,累点,是值得的!

03

两个多月

持续加班

基本

没在家

正经

吃过

一顿饭

杨放:省疾控中心艾滋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主任医师;现场流调组组员

吕莉:省疾控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医师;综合统筹组组员

杨放在疫情期间,深入各地协助当地疾控中心加强疫情监测,做好流调分析,及时发现防控问题。在某市驻点期间,走遍各大街镇、各类机构,每天睡眠不足5小时,协助当地解决多个防控难题。

▲杨放走访各地了解疫情防控情况并一一指导

吕莉负责办理新冠疫情相关紧急公文的制发,无论多晚,她都争取把当天的文办结发出,她手中办理的新冠有关发文超过了份。

吕莉(右)与同事核对重要文件

除夕夜,夫妻俩一直加班把年夜饭的事情抛诸脑后,等想起来再跑去超市时已经没有菜可买了。这时,吕莉想起了家里的冰箱好像还有仅存的2包速冻水饺,就提议说煮了吃吧,两人就这样过了一个“难忘”的除夕。但随后的2个多月里,两人一起吃饭都成了“稀缺品”,加起来可能都不到5次。

04

无论

多艰难

也要

尽快

回中心

抗疫

夏亮:省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所,主管医师;广东省疾控中心第四批援鄂队队员

曹蓉:省公共卫生研究院卫生政策研究室副室主任,统计师

夏亮作为省疾控中心派出的第四批援鄂队队员,在荆州疫情防控期间,做好疫情分析研判,为当地指挥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在荆州的40多天,撰写疫情信息快报35期、分析简报22期。

▲夏亮在湖北荆州与专家、同事一起分析疫情

曹蓉则在单位“大本营”参与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疾控体系建设研究工作。

曹蓉在加班加点为疾控体系建设建言献策

春节前原本回老家的夫妻俩,在年初二接到抗疫任务的电话时,马上赶回广州,辗转了两趟火车赶到上海才坐上了回广州的飞机。

疫情初期,夏亮经常加班到深夜回家,保安一次好奇问:“你怎么老那么晚回来!”夏亮表明了疾控人的身份后,保安立刻报以敬佩的目光,至此每次夫妇俩晚回家,保安都特别贴心地说一句“辛苦你们了!”夏亮出发援鄂后,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夫妻俩一直没告诉老家的父母,直到夏亮完成任务返回广州的前夕才通知了他们。

05

分处

世界

东西两端

抗疫

的心

始终

不变

张萌: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主管医师;中国援塞拉利昂固定生物安全实验室专家组成员

钟若曦:省公共卫生研究院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室,高级工程师;宣传组组员

张萌跟随国家专家组于年12月14日启程赴塞拉利昂开展实验室援助工作,1月份转为协助当地开展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张萌为当地分享中国抗疫经验、培养当地专业技术人员、翻译制作科普素材,被塞拉利昂卫生部授予“公共卫生合作勋章”。

钟若曦所在的宣传组,抗疫期间制作余篇科普推文、十余款科普素材、上百次的媒体沟通发挥了强大的社会动员效应。

←张萌在当地疫情来临前,排除万难拿到了第一批新冠检测试剂

↓钟若曦根据当下疫情防控重点制作健康科普推文

由于疫情影响,张萌所在国家队原本天的任务被延长至天。忙碌的工作、8小时的时差让他们每天交流的时间几乎都以“家里很好、儿子很好”匆匆结束,而一次结束聊天后,钟若曦却连夜带着发烧的儿子就医。广州与塞拉利昂相距超过1.2万公里,遥远的距离却相同的抗疫使命,让他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了更深的感受。

06

携手

打击

危害

人类健康的

‘怪兽’

梁骏华:省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主任医师;现场调查与疫情分析组组员

吴楚如:省疾控中心人力资源部,经济师;保障组组员

梁骏华主要参加现场调查与处置、撰写各种技术方案、工作手册,并协助各地基层疾控、社区、密切接触者隔离点、特殊场所的防控工作,现场督导及技术指导工作。

吴楚如则在保障组,主要负责人员后勤保障工作,做好各组人员协调调度及后勤服务工作。

←梁骏华(左二)到各机构开展疫情防控督导

怀着二胎的吴楚如依然坚持工作→

疫情期间,夫妻俩忙于抗疫,每天早上出门,女儿都哭着喊着“爸爸、妈妈”,夫妻俩只能骗她说要外出打伤害人类健康的“怪兽”,女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现在,吴楚如更是怀着6个多月的二胎坚持抗疫工作。虽然夫妻俩陪女儿的时间更少了,但他们都认为,参加抗疫、守护公众健康是件无比自豪的事情。

07

抗疫

‘战场’

成为

他们

特殊的

婚礼

何冠豪:省疾控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科研攻关组组员

潘丝媛:省疾控中心办公室,医师;综合统筹组组员

何冠豪作为刚入站没多久的博士后,就遇到了疫情,马上加入了科研攻关组。防控期间一直从事疫情的风险评估和预测预警工作,组员们更是24小时轮轴转,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家庭聚集性、传播力等科研议题,为后续疫情防控提供更多科学证据。

潘丝媛一直在办公室工作,在编入响应组之前就已经开始处理大量的文件收、发、审、办。疫情高峰期每天处理的常规文件量多达30-50份,甚至试过一天处理了多份协查函件。

←何冠豪在加紧开展分析数据

潘丝媛正全神贯注处理公文→

这对年轻的小夫妻在疫情开始前已计划在2月初举办自己的婚礼,所有事务都安排妥当。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两人都进入临战状态,经考虑他们果断取消了婚礼。在疫情进入常态化后何冠豪问潘丝媛:“到时候再补办婚礼吧?”潘丝媛摇摇头说,“不了,疾控人抗疫不能松懈,这个抗疫战场,就是最特殊的婚礼。”

他们不仅仅是孩子的父母

他们一样是家庭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

他们奋不顾身的背后,有多少家人默默含泪的支持。

尽管父母年事已高,虽然孩子尚在幼小。

他们不仅仅是生活中的伴侣、爱人

他们更是抗疫路上一个战壕的战友

舍小家,为大家,疾控人的家国情怀

在大灾大疫面前

只留下奋不顾身,夜不归家的身影

疫情来势汹汹

丝毫没有阻挡他们携手共进的脚步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

践行着公共卫生卫士最荣光的职业

一切为了公众健康!

他们,是疾控系统抗疫伉俪的缩影

他们,也是广大疾控人的缩影

谢谢在背后默默支持疾控人工作的家人们

谢谢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孩子!

组稿:钟若曦

美编:郭丽丽

初审:罗焕金

审核:林鹏

往期精选

《警惕冰箱里的冷酷杀手,不注意可能致命——舌尖上的健康7》

《9月,务必提防五种病》

期待我们的健康传播能转化为您抵御疾病和促进健康的力量和行动!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aerhatit.com/fldzz/1836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