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敦

血钻血色的欲望与柔软一味清欢说

发布时间:2023/1/13 1:29:22   点击数:
白癜风专家刘云涛 https://wapyyk.39.net/doctor/306474.html

作者

三桢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非洲一直是个多灾多难的地方,那里生活贫苦,战乱不断,但其实这印象只停留在很浅显的表面,深入那片厚重的土地,那些隐藏在战乱贫困背后的欲望与柔软、希望与绝望、眷恋与逃离,都时时刻刻在发生。

电影《血钻》,就展现了非洲土地最真实的面貌。

影片以年的非洲塞拉利昂内战为背景,以一颗染血的钻石为线索,围绕小李子饰演的钻石走私贩丹尼·阿彻尔、詹妮弗·康纳利饰演的女记者麦迪·鲍文以及杰曼·翰苏饰演的非洲渔夫所罗门三人展开,用现实主义的笔调揭露了非洲种族冲突、屠杀、战乱、娃娃兵、垄断以及走私等种种现实。

《血钻》的格局,从个人扩展到军队、政府、国家,描绘了一整片染血的非洲土地,如史诗般壮阔。

屠杀、战争、死亡、难民,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残酷与沉重,直接消解了影片开头短短两分钟宁静温馨的乌托邦画面,少年和波光,从一开始就染上了炽橙血红的色调,黄昏时那轮巨大的太阳,早就预示着一个关于血色欲望的故事。

两个多小时的残酷现实所打破的,不仅仅是短暂的祥和,更是钻石本身的符号化象征。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钻石,深埋地底或枯河床中,因其珍贵稀缺、坚硬闪耀,从而成为纯洁而坚固的爱情的代名词。在所有钻石中,粉钻极为稀有,因内部碳原子错位或内部晶格变形而与其它彩色宝石有所不同,有“钻石界的皇后”之称。李安电影《色戒》中那颗重6克拉的粉钻,是传奇女子王佳芝的风韵,也象征着一段终于乱世的爱情。

而电影《血钻》中的那颗粉色原钻,却是非洲血染的土地所滋养出来的,钻石的纯净恒久,成为对战争下种种恶行的反讽,成为欲望陌生化的象征,同时也被赋予“净化”的使命,成为人性最后的温存。

影片中,科兹耶上校曾抓起一把土,告诉丹尼·阿彻尔,非洲红色的土地是被争夺土地之人的鲜血所染出来的,他说,“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你永远不会离开非洲。”一句看似漫不经心的话,与“T.I.A”(ThisIsAfrica)呼应,也暗示了丹尼·阿彻尔的最终归属。

一个质朴的非洲渔民、一个圆滑的走私贩、一个正义的女记者,以及上校、珠宝商、军队、政府、国家——人类的欲望与纯良都因一颗粉色原钻展开,彼此的命运相互联系与交织。欲望在他们之中,呈现出一种阶梯似的上升,预示着人的欲望没有尽头。而这个空间中蕴含的主题,同时也能够在时间上铺开。

对于普通渔民所罗门来说,一生的幸福本来不过是追求一家人宁和的生活,他的所有行为也都是为了家人相聚而所做的努力。他开采钻石时私藏粉钻,并非为了钱,而是为了解救一家人的命运。他甚至对其他人对钻石的狂热追求产生疑惑:“难道这样就能与家人相聚吗?”所罗门所具有的是最原始的人类的特性,满足于当下所拥有的亲情,没有不断追求不可得之物的欲望。

电影通过配角科兹耶上校、叛军头目和珠宝商人范德卡,揭露人的欲望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而不断膨胀。科兹耶上校作为雇佣兵首领,是个唯利是图的人,只要有利可图,他可以一边卖武器给叛军,一边又帮着政府打压叛军。而叛军头目则是一个疯狂的激进分子,打着为国家为人民的旗号,却无时无刻不为了刺激和私利干着害人的事情,疯狂杀人、将儿童培训成杀人不眨眼的魔鬼,他已经不是个人,而是一个完全丧失良知的恶魔。

如果说科兹耶上校和叛军头目是真小人,那么范德卡则是伪君子。在公众面前,他是衣冠楚楚的正义者,可私底下,他却操控钻石走私买卖,是间接导致内战时间延长的罪魁祸首。影片开头,在比利时八大工业国家高峰会议中,范德卡的脸一闪而过;影片最后,绿色色调中范德卡看着粉钻写满欲望的脸充满屏幕。这两个镜头的对比,将一个拥有名利与地位而依旧得不到满足的丑陋的人,诠释得淋漓尽致。

而小李子饰演的钻石走私贩丹尼·阿彻尔,看似像科兹耶上校和范德卡一样,不顾后果地追求金钱,但他实际真正想要的,是永远逃离非洲这片被上帝遗弃、充满血腥与苦难的土地。年幼惨痛的遭遇,使想要逃离非洲的念想,扎根于他的心中。于是他在军火与钻石买卖的打磨中,变得圆滑、精明。他可以把钻石藏在羊的肚子里、自己的牙齿里,也可以毫不慌乱随口捏造自己的身份,还可以轻易说服别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是一个把自己安置在未来之中的人,逃离现实身处的苦难,是他不计一切代价也要实现的目标。

丹尼·阿彻尔的欲望,是在他的自我救赎中得到呈现与结构的。他其实是影片中塑造出的唯一一个“成长”的人物形象,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偏离了最初设定的形象,最终回归于血色土地的他,早已不是最初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战争贩子,而是一个终于得到救赎的解脱者。

影片最后,丹尼·阿彻尔沾满血的手抓了一把土,喻示着他最终将救赎的血献给非洲的土地,与这片养育他但他一直想逃离的土地达成了和解,回归了本真与良善。这一结局,也是影片少数充满温情的场景之一,意在追寻人性中温存的善意。

女记者麦迪·鲍文,是影片中唯一不带个人欲望的人,是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她明知非洲充满了危险,却仍选择放弃舒适安逸的生活,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只为将这片土地真实发生的故事写下来,让更多人看见。

麦迪·鲍文深知悲悯无法改变现状,唯有将丑恶完全揭露出来,将不透明的非法交易暴露在阳光之下,这个黑暗的世界才能得到真正的改变。她曾告诉丹尼·阿彻尔,自己并不想拍一个又一个受难者,因为她明确地知道,隐藏在一张又一张诉说悲惨故事的黑白照片下的,是惨白无力的现实,而唯有找到导致苦难的真相,才能真正解救难民于水火之中。

麦迪·鲍文这样的理想主义者,属于少数的人,他们搁置自己的欲望,将人类的命运置于自我之上,努力凭一己之力,让这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也正是有了这些理想主义者的存在,我们所处的世界才会不断改进,一步步向自由、幸福、美好迈进。

所罗门、科兹耶上校、叛军头目、麦迪卡、丹尼·阿彻尔、麦迪·鲍文,分别代表了非洲这片土地上的难民、投机分子、激进者以及理想主义者,他们影响着这片土地的同时,也被这片土地影响,最终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走向属于自己的命运。

影片片名是“血钻”,钻石的寓意在影片中是不断变化的。一开始,钻石引来各方势力在非洲土地上的抢夺与掠杀,代表着欲望与贪婪,是罪恶之源。随着所罗门为了家人私藏粉钻,钻石的意象开始变化,成了所罗门走出困境的出路。而当最后丹尼·阿彻尔将拼死得来的粉钻还给所罗门,钻石的寓意再次得到新的升华,象征着灵魂的救赎与净化。

钻石的复杂寓意,恰好与人性的复杂多面性相照应。钻石本是纯洁的象征,却由于价值不菲,引起人们的贪欲,成为罪恶之源,染上黑暗与血腥。而人性也如钻石一样,既有纯洁良善的一面,也有黑暗罪恶的一面,例如片中的丹尼·阿彻尔,由一个唯利是图的走私贩,不断唤醒内心深处的良知与柔软,最终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电影《血钻》是一部展现非洲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人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不仅拍出了非洲土地的美丽富饶,还拍出了它那横流的欲望、弥漫的苦难,以及柔软的善良和不灭的希望。柔软与血腥交织、善良与罪恶共处,共同构成了非洲这片血色土地以及那里复杂的人们。

如今,非洲土地上的钻石走私交易已受到严格管制,人们的生活也逐渐变好,这是时代的进步,但电影里所展现的许多问题,仍在那片土地上继续发生着,唯有我们更多人了解非洲土地,了解那里发生的苦难,才有可能让那个不被看见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好。

愿战乱与苦难远离人间,愿人们永存良知,愿世界会更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paerhatit.com/fldjt/2288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