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敦

青说国家系列5国中土耳其,狗中哈士奇

发布时间:2021/8/13 21:15:14   点击数:

世界综合实力排名第15.土耳其共和国(亚洲第5)

基本资料:

GDP($)亿(第19)

人均GDP($)(第70)

PPP($)亿(第13)

人类发展指数0.(第59)

国土面积78.3万平方千米(第37)

人口万(第18)

政治制度:总统制、共和制(执政党是正义与发展党)

法律体系:欧陆法系

货币:土耳其里拉(第19)

宗教:伊斯兰教逊尼派

语言:土耳其语(拉丁字母)、库尔德语、阿拉伯语、拉兹语、

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土耳其之名意为“勇敢人的国家”或“突厥人的国家”,也被蔑称为“火鸡国”,又有“国中土耳其,狗中哈士奇”和“绿罗”之说。

该国是中东地区工业化、现代化水平最强的综合性区域强国,美国中央情报局还将土耳其划入“发达国家”行列;该国还是“薄荷四国”、OECD、北约和“G20国家”的成员之一,是突厥语议会的主导国,是有悠长历史的文明古国。

土耳其的国旗为红底星月旗;国徽为红色星月标志,国歌为《独立进行曲》。

土耳其是横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地缘政治意义非凡因而又被称为“欧亚十字路口”,由该国完全掌控的土耳其海峡(博思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是连接黑海和地中海的 航道。

该国主体部分在小亚细亚半岛上,同时欧洲的东色雷斯地区占国土的3%,南北有漫长的地中海和黑海岸线,西与希腊隔爱琴海相望(爱琴海诸群岛属于希腊),又与叙利亚、伊朗、格鲁吉亚等8国接壤。

土耳其境内主体为安纳托利亚高原,山地丘陵和河湖众多,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皆发源于该国东部边境的高峰——亚拉腊山;亚拉腊山是土耳其和亚美尼亚民族共同的圣山,也是《圣经》中诺亚方舟停放之地,景色巍峨瑰丽; 湖泊是凡湖。

因地处板块交界处,该国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土耳其矿产资源类型多样(种类数居世界第10),煤铁铜等主要资源富足,硼、铬藏量独占世界72%。

该国气候类型变化巨大,夏季漫长高温,冬季非常寒冷,农作物物种非常丰富。该国南部地区的人类历史上曾最早驯化二粒小麦、鹰嘴豆、兵豆、开心果、家猪、山羊等动植物。

该国的主体民族是土耳其人占全国73%,而库尔德人是 的少数民族占全国18%;该国83%居民是穆斯林,其中65%是逊尼派;13%无宗教信仰。该国的官方语言是土耳其语,使用人数排名世界第24位,是伊斯兰世界 文化经济价值的语言。

土耳其历史涉及范围极广阔的小亚细亚、巴尔干乃至整个中东地区。从时间段来看又分为古安纳托利亚(后文简称安纳)历史和奥斯曼后历史两个阶段;其中前者仅与今天土耳其所处行政区域相吻合,在血统、语言、文化上与后者无任何关系。

安纳东南部是两河流域上游地区,属于人类文明发源地“新月沃地”的一部分,古印欧人最早的文明便诞生于此,其中原住民哈梯人(中南安纳)在公元前年左右最早掌握了冶铁技术(或是最早打磨陨铁)。公元前年的阿卡德帝国边缘疆域已覆盖到安纳南部,亚述人则在此建立商业点,并将楔形文字传入安纳。

前19世纪中叶,安纳本土的库萨尔王国衰弱,骁勇善战的赫梯人(涅西特人)部族迅速壮大,以哈图沙为都形成联盟国家;并在扩张中摧毁了古巴比伦。至前16世纪中叶,国王铁列平改革,确定继承法和“彭库斯会议”,王权得到巩固,国势日盛。

随后的数个世纪里,赫梯帝国空前强大,屡屡与古埃及交战,前年时疆域达到极盛,但在前年兵败于拉美西斯二世法老后内乱不断,逐渐衰弱,尤其是弗里吉亚人(中安纳)席卷东地中海后帝国在前12-前8世纪走向瓦解。

19世纪末兴起赫梯学后,帝国历史得以重现——赫梯语以楔形文为书面语,是最早出现的印欧语言;有杰出的《赫梯法典》;妇女地位颇高;军队能征善战,武器先进(善用短斧、剑和弓箭);而且曾是最早使用铁器和战车的国家;此外,赫梯还充当着埃及、两河和爱琴海文明的交流中介。

亚述帝国于公元前8世纪末征服了安纳东南部地区。而在安纳西部海滨,自公元前15至前10世纪起便出现被称为“伊奥尼亚”的十二希腊城邦(“特洛伊木马”),并出现有“米利都学派”(泰勒斯)、“爱菲斯学派”(赫拉克利特)和“爱利亚学派”(巴门尼德、芝诺),文化极为繁荣,并留下以弗所阿耳忒弥斯神庙、摩索拉斯王陵墓和米利都剧院等建筑奇迹。

安纳中西部则兴起了以商贸闻名的吕底亚,公元前年吕底亚人发明了金属铸币,富极一时,尤其是亚述衰亡后定都萨第斯,克罗伊斯在位时达到鼎盛。

波斯灭亡吕底亚后又占有了全部的伊奥尼亚城邦,由此引发前5世纪的伊奥尼亚起义和希波战争,此后波斯又统治安纳地区近年。安纳的边远地区则被为亚美尼亚人或安息人统治。

公元前开始的希腊化进程源于亚历山大征服,其后安纳又成为罗马帝国的重要行省;到公元元年左右,当地的古安纳托利亚语言和文化已经灭绝,为古希腊语言和文化所取代。

罗马帝国后期由于蛮族不断南下侵扰,年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君士坦丁堡(新罗马),年罗马崩溃,君士坦丁堡便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在漫长的中世纪,安纳始终是东罗马的核心区域,至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十字军洗劫君士坦丁堡,此后东罗马分裂为尼西亚、伊庇鲁斯等国家。

公元年塞尔柱·贝格脱离乌古斯叶护国自立为 ,在锡尔河游牧并逐渐皈依伊斯兰教,并逐渐壮大至年大败伽色尼王国,随后占领呼罗珊。年塞尔柱帮助阿拔斯哈里发夺回巴格达,并被封为苏丹。

在哈里发的支持下,塞尔柱苏丹国高歌猛进先后大败法蒂玛埃及(萨拉森)和东罗马,尤其是年曼齐刻尔特之战后安纳大部分地区为塞尔柱所掌控(被视为安纳宗教历史分界线);同年又攻占圣城耶路撒冷;也由此引发了十字军东征。

年后塞尔柱帝国陷入混乱,邦国林立,其疆域先后被西辽、乌古斯、花剌子模和蒙古侵吞;只有年建立于安纳的罗姆苏丹国则延续至14世纪初,苏丹国末期又衍生有许多独立的侯国,其中包括奥斯曼侯国。塞尔柱突厥初期制度落后,因而积极任用波斯官员巩固疆土,传播先进文化,突厥-波斯文化由此交融;至罗姆苏丹时期,突厥-拜占庭文化亦激荡碰撞,最终安纳托利亚突厥化,由此进入历史第二阶段。

奥斯曼侯国此后不断膨胀:开国君主奥斯曼一世有“喀喇”(强大)之称,而乌尔汗(-年)在位期间集中力量攻击东罗马,占领尼西亚,年横跨达达尼尔海峡,控制加里波利半岛。“雷霆”巴耶济德一世在位期间,先在年科索沃战役大败塞尔维亚,又在年尼科波利斯战役击溃欧洲十字军联军,初步建立起帝国根基。

尽管年帖木儿的突然入侵和大空位时期曾陷入混乱,但奥斯曼帝国很快又恢复元气,重新控制起在巴尔干和近东的疆土包括希腊和阿尔巴尼亚。“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继位后重组国家和军事结构,并在年终于攻陷围困已久的孤城君士坦丁堡后定都于此,使用罗马皇帝的名号;此后动员能力强、军纪严明的土耳其人横扫巴尔干半岛,又大败威尼斯人、白羊王朝。在15世纪后期,奥斯曼实现了从征服者向统治者角色的转化,完善分级治理制度、倡导宗教宽容。

16世纪上半叶的奥斯曼帝国凭强大海军(海军司令巴巴罗萨多次大败基督教联军)和先进军备先是稳定了四海一洋的政治秩序,随后加速了对巴尔干半岛和中东的征服,冷酷者塞利姆在年击败萨非波斯(由此引发持续年共11次大战的奥斯曼-波斯战争),年消灭马穆鲁克(包括黎凡特、汉志),由此成为 任奥斯曼的合法哈里发。

苏莱曼大帝继位后一路北上在年攻陷匈牙利大部分疆域,年围攻维也纳,年建立起坚固的奥斯曼-法国同盟(此后奥斯曼被引入欧洲政治秩序中),年获得巴格达和波斯湾;此时奥斯曼帝国人口已超万,有完备法典(卡农)亦是帝国科技、文化和艺术的黄金时代;此后还出现漫长的苏丹女权时期(太后普遍掌权)并延续到17世纪中叶。

至16世纪后半叶,随着西欧航海技术和军事力量增强,苏丹近卫军(新军)优势渐衰;奥斯曼在印度洋和波斯湾的地区受到挑战,加之与奥地利、波斯的两线战争使后勤补给困难,海军无法维持稳固的制霸地位(如:勒班陀海战失利);但帝国在北非的扩张仍较为顺利。

17世纪上半叶帝国与波斯战争不断,前期波斯先进的军备令奥斯曼措手不及,直至年议和后帝国重获伊拉克的疆土。

年后科普利里家族掌权并重振军威,掀起帝国 扩张浪潮,先后与奥地利、波兰开战,又在-年间与沙俄交手(即 次俄土战争,此后俄土即成为世仇,爆发有11次俄土战争),由此达到疆域的极盛。

年再度围困维也纳后引发大土耳其战争,年战败的奥斯曼被迫签署《卡尔洛夫奇条约》归还大片的欧洲土地,此后再无执行对欧扩张政策,从此陷入衰弱阶段。

17世纪是奥斯曼历史转折的重要节点,欧洲开辟的新航路和大西洋三角贸易使国际贸易重心极大偏移,奥斯曼治下的海域却如同死水,经济衰退严重;但同时人口却大幅增长,人地矛盾加大反政府压力,出现杰拉里叛乱等内乱。

科学和教育的改革也成效不大,印刷机的普及困难便暴露了帝国如今创新的力不从心。帝国曾经高效的体制和西帕希、火枪兵在欧洲列强面前已丧失优势,且宗教 和保守派知识分子仍阻扰军事改革。

18世纪的奥斯曼的许多前线领土如埃及已经获得世纪独立,英、法、荷兰、波斯给帝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又有四次对俄战争导致帝国疆域不断缩小,直到世纪末的塞利姆三世方进行欧洲路线的现代化改革,但屡屡遭阻最终被刺杀。

后继的开明君主马哈茂德二世(-年)时期帝国内忧外患(如:第7次俄土战争、希腊独立运动)掀起了奥斯曼改革运动,并解散了腐朽的新军。-年坦志麦特改革时期,帝国提出了米利特间平等的“奥斯曼主义”,推出文化、军事、工农业、教育和法典的改革措施,以应对民族主义运动和列强的干涉(如:年巴尔干诸国独立、年俄土战争、大塞尔维亚主义和泛斯拉夫主义思潮),然而传统势力阻碍太强,导致收效甚微, 次立宪运动亦失败。

事实上,奥斯曼没有因俄国的干预而快速解体还是因为英国坚持在“东方问题”上要保持“均势”。沦为“欧洲病夫”的奥斯曼债务高企、经济困难,至20世纪初的疆域仅剩万平方公里,又在巴尔干战争和意土战争中连战连败。年英俄修好后,奥斯曼的地缘政治压力日增,德国趁机以资金贷款诱惑奥斯曼加入同盟国阵营,并修建巴格达铁路。

年奥斯曼发动对协约国的“圣战”,但从俄国手中攫取高加索的计划失败,双方陷入僵持;其后德土联军又发动波斯战役试图切断俄国和印度的联系,持续到年但以失败告终。

年英法海军在加里波利半岛发动登陆战企图入侵伊斯坦布尔,但遭土军顽强阻截,是一战中奥斯曼的 胜利;英军在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亦遭失败。为逆转不利局面,英军依“阿拉伯的劳伦斯”成功得到汉志王国和圣裔 侯赛因的支持,年阿拉伯大起义爆发;同时亚美尼亚大屠杀发生。

次年,英法俄又私下签署《赛克斯-皮科协定》以瓜分奥斯曼;中东战局逐渐向对英国和盟友有利的方向靠拢,奥斯曼在年10月底被迫投降。

年奥斯曼政府签署极其苛刻的《色佛尔条约》,遭“土耳其国父”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反对;并掀起对希腊联军的反抗战争;在年取得决定性胜利后重新与协约国重新谈判。

苏丹制废除后奥斯曼帝国年国祚作结,王室被驱逐。随后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年签署的《洛桑条约》划定今天的土耳其疆界。

凯末尔在-年间施行军事独裁,建立共和制国家后他废除伊斯兰教长制、关闭宗教法庭、出台年宪法、以西装革履取代土耳其帽,推广拉丁字母和新历、进行全国服饰革命、解放妇女、宣传突厥民族主义,一系列有效的现代化、世俗化、工业化政策(即“凯末尔主义”)的出炉使土耳其很快经济复苏,在年代成为世界经济增速第3高的国家,并完成了工业革命。

二战中精明的伊诺努(-年执政)使土耳其得以保持中立,战后成为美国的同盟,年针对希土危机的杜鲁门主义提出后土耳其自然地成为美国对抗苏联的前沿堡垒,美国对土的援助不断,土军作为回报参加 ,年后土耳其加入北约。

二战前的土耳其曾是民主党一党专制,此后数十年内在起伏中实现了向多党制民主的过渡。年厄扎尔执政后推行的开放政策使土耳其实现跨越式发展,由传统农业国向现代化工业国转变;海湾战争后土耳其东南部的库尔德工人党日益活跃,此后库尔德地区战火升级,死伤众多,年党魁被捕后终于停止戒严,但至今仍时有民族冲突产生。

年、-年、年、年军队四次干政,并在年建立起令人民恐惧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军队干政已是共和国的政治传统。

年右翼民粹主义的正义与发展党意外地在大选中赢得65%席位,该党推行伊斯兰民主保守主义、新奥斯曼主义(带领土族找回奥斯曼传统和伊斯兰身份认同)、民族保守主义,同时亲近西方,积极进行入欧谈判,但年正发党加入软欧洲怀疑主义的政党联盟后使得入欧变得更加困难。

年秉承威权主义的“苏丹”埃尔多安上任 并任职至今,他将任伊斯坦布尔市长推行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进行全国推广,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发展贸易,强调伊斯兰思想(年曾出台通奸刑事化法案、年批评节育的妇女),使土耳其的国际文化、军事、政治地位都得到显著提升。但他也专注于加强集权(年修宪打压政敌、年限制军方权利、年修建新总统宫、年改议会制为总统制、年废除总理职位),同时大规模打压异见者、破坏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镇压少数族裔,并在年和年先后禁用推特和维基百科,因而饱受争议(甚至被指为伊斯兰法西斯主义),由此引发年反政府示威和年失败的军事政变(但仍是中东最民主的国家之一)。

外交:土耳其非常注重外交多元化,外交态度坚决强硬,意图恢复奥斯曼的区域影响力,积极评论国际事件甚至直接干涉,在表面上宣称以联美、入欧、睦邻为三大支柱,实际上以打击库尔德人上升气焰和围堵什叶派为主要目标。

年该国直接干预族际冲突严重的塞浦路斯,该国最终分裂为希腊族和土族分别占主体的两个国家,并扶持了仅为土耳其所承认的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建立,至今仍有3万驻军,由此加剧了希腊-土耳其冲突。

该国积极倡导大突厥主义(土耳其总统旗上的16道光芒便代表16个突厥人建立的帝国),年土耳其与阿塞拜疆、哈萨克、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建立起突厥语议会,同年还因“乌鲁木齐七·五暴力事件”维吾尔族遇害而污蔑中国进行种族灭绝。

该国长期是欧盟候选国,但由于文化、宗教的差异以及埃尔多安日益明显的右翼扩张政策和保守伊斯兰主义,加入欧盟已经显得“遥遥无期”。年未遂政变发生后美国和欧盟有严重的暗中参与嫌疑,且英法支持库尔德武装,加之年土耳其购买俄制防空导弹,此后土耳其和欧美关系明显恶化。自叙利亚危机爆发后,土耳其收留有多万难民,今天该国正以“难民开放”来胁迫欧盟在对土问题要保持妥协,且相当奏效。

年曾在世界经济论坛上抗议以色列的巴勒斯坦政策,并推出部分反犹太政策,年一艘援助加沙地带的国际船队遭以色列袭击,多名土族遇害,此后土耳其和以色列关系持续紧张至今。该国不仅支持巴勒斯坦政府,且被指控暗中支持反对以色列哈马斯组织和其策划的恐怖袭击。

年土耳其支持有穆斯林兄弟会背景的埃及首位民选总统穆尔西,年政变后穆尔西被推翻,土埃关系恶化,埃尔多安称埃及新总统(现为非盟主席)是“暴君”。

年叙利亚战争爆发后,土耳其和美国一直支持反对党势力,但对于北叙利亚的库尔德人武装力量则坚决地敌视,年10月直接入侵叙利亚北部镇压库尔德武装,并得到美国公开的暗示默许。此外,该国在反恐行动中态度暧昧不明,往往被指控暗中支持伊斯兰国恐怖分子。

年误判击落俄国战机后土俄关系曾紧张,但年后关系趋缓,加之俄国日益主张灵活外交,俄国和“什叶派之弧”各国不再保持政策同步后,土俄关系明显走近。

年土耳其表示愿意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成为欧亚经贸的桥梁,但该国普遍被认为包庇东突恐怖分子,并纵容诸多东突组织在境内活动,且在年瓦良格号回国时曾百般阻扰,一度使中土关系恶化。

年利比亚分裂为两个政权后,土耳其公开支持如今只占10%疆域的的民主团结政府,并在年初直接出兵干预利比亚,由此引发欧盟(尤其是意大利)的强烈反对,欧盟出台“伊里尼”计划保护利比亚海域,实际即是针对土耳其的行动。-年东地中海大量油气田的探勘成果使得希腊、塞浦路斯、埃及、法国和意大利建立起共同开采的同盟,而受到孤立的土耳其坚决反对,并希望能拉拢利比亚重划海域权利界线。

军事:土耳其的现役军人数量在北约仅次于美国,该国武装被普遍认为是中东地区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军用飞机数量居世界第9、坦克数量居第9、海军舰艇总数居第8,其中潜艇数居第7。此外,北约在该国设有东南欧盟军司令部和战术空军司令部,美国在此有16个军事基地和设施。

土耳其国防预算为亿美元(占GDP2.5%,世界第15),现役军人64.7万,预备役37.8万,“全球火力”指数排名第11(亚洲第5)。

该国有辆主战坦克、架战斗机、架军用直升机、2个军用卫星、1艘将完工的航母“安纳多卢号”、18艘巡防舰、6艘护卫舰、14艘常规潜艇,配备有F-16战隼、型潜艇、眼镜蛇装甲车和巴巴罗萨级巡防舰。该国正在自主研发的五代机有TFX战斗机;此外也是五代机F-35的三级合伙国。

农业:农业基础较好,近年来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显著,烟草、棉花、稻谷产量居世界前10,蔬菜产量居世界第4,主要农副产品的自给率达98.8%。

经济:本世纪土耳其经济发展势头良好(除了-年的经济危机和年的货币债务危机),-年间GDP和国民人均收入均实现翻番,但面临着储蓄率过低、货币汇率不稳定等问题。

年欧盟-土耳其关税同盟(“土欧合作模式”)建立,除部分敏感农产品外大部分商品实现自由流动,这一模式使该国获利颇丰。

土耳其工业基础好(占GDP比重为27%),以食品、纺织、汽车、采矿、石油、钢铁等为主导产业,主要出口欧盟。

其中白色家电、电子产品(如:Vestel、Beko)、建筑工程、军火等具有国际 优势,家电巨头KOC集团是该国 的世界强、又有产品热销的军火商TAI等知名企业,建筑工程强企业数量仅次于中国。

教育:实行小学-初中-专科教育各4年的制度,高教水平一般,仅有科萨大学列QS世界大学排名-名。

社会:凯末尔时期是典型世俗化国家,曾避免争执伊斯兰化而严禁穿着盖头,但-年间,大学、政府、中学和军队先后取消禁令,正发党的埃尔多安政府明确追求伊斯兰教育以“提高虔诚的一代”抵抗世俗,并打压无信仰公民。

土耳其的库尔德人数量众多,且素来有分离意识,土耳其不仅要求他们改用拉丁字母书写语言,还在年后全面禁止了库尔德语的官方课程教学,打压程度日益加深。

亚美尼亚人曾是土耳其东北部的主要民族,因亚美尼亚大屠杀和一战后的民族大迁徙,如今仅剩8万,目前土官方否认其种族屠杀的历史。

文化:土耳其是世界 的电视剧出口国,以宏大的奥斯曼背景叙事、精美的服装和布景、绝美的演员阵容著称,加之剧中各式艺术发挥的自由,颇受世俗伊斯兰国家欢迎,主要向东欧和中东国家输出文化。

奥斯曼时期的诗歌是最热门的文学体裁,吟游诗人以简明的语言赞美自然、爱情和真主。今天的土耳其青年作家则非常重视社会问题,对女权、东西对立、宗教问题的思考一直颇受知识分子欢迎。

土耳其菜系(清真菜系)是“世界三大菜系”之一,土耳其菜源于奥斯曼宫廷餐饮,讲求突出原料的自然风味,有土耳其烤肉Kebab、土耳其薄饼、土耳其披萨、烤羊肉等 菜肴。

旅游:《带你去旅行》中“浪漫的土耳其”的歌词撩拨着国内旅游爱好者的心,土耳其确是旅游大国(入境游客数居世界第6),也是欧洲人在西方基督教世界以外旅游的 选择。

有棉花堡温泉、阿拉恰特小镇、阿拉尼亚小镇、卡帕多西亚(梅雷梅露天博物馆/石窟教堂)、费特希耶滑翔伞基地、梅雷梅热气球基地等景点。

体育:土耳其积极加入欧洲各级体育协会,包括土超足球和土耳其篮球联赛均加入欧洲赛事,土超今年来发展颇迅猛,诸多欧美 退役前均在此“养老”,涌现出加拉塔萨雷、费内巴切、贝西克塔斯等球队。

城市:土耳其 城市是地跨欧亚的伊斯坦布尔,一战前长期保留“君士坦丁堡”之名,是欧洲人口最多的大都会(0万),少女塔、圣索菲亚大教堂、蓝色清真寺、莱文特商务区、多尔玛巴赫切皇宫、博斯普鲁斯大桥、独立大街等建筑是该市的象征。该城国际化和商业化程度颇高,超级富豪居住数居世界第5位,国际游客数量亦居世界第5。

首都、第二大城市是居于内陆的安卡拉,也是是中东第五大城市;第三大城市伊兹密尔则是西部滨海大港,爱菲斯遗迹、阿耳忒弥神庙遗迹等皆位于此地;南部海岸历史悠久的安条克是耶稣最早开始传教的城镇,曾经是东仪教会中排名第三的安条克教会的圣座所在地。

竹叶青



转载请注明:http://www.paerhatit.com/fldjp/2086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