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敦

纪念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报告文学特刊16

发布时间:2021/8/1 13:05:58   点击数:

陈薇:长期顽强与病毒作战的人民英雄

徐忠友

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研究员陈薇获颁“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奖章。颁奖结束后,陈薇就参加全国政协委员专题视察团前往武汉市视察,并在全国政协委员专题视察团视察情况交流座谈会上,透露了她参加武汉抗疫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非常感人。其实,她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都在与各种病毒在顽强作战。

一位优秀的浙江儿女

年2月26日,陈薇出生于浙江省兰溪县(今兰溪市)。当初她父亲陈李坤给女儿取名陈薇,一是陈李坤喜欢花草,二是在他眼里“蔷薇花虽然普通,但花期很长能开半年,且有一股暗香”。“唐代诗人杜牧曾经写道:朵朵精神叶叶柔,雨晴香拂醉人头。”陈李坤说,“说的就是蔷薇,低调不张扬,不管风吹雨打始终能够怒放。”

兰溪建县于唐代咸享五年(公元年),拥有多年的历史,素有“三江之汇,七省通衢”之美誉。这里山环六洞之奇,水揽三江之胜,邑有仙乡之秀,村有八卦之玄,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历史上曾出过侨仙王大仙、罗汉画鼻祖贯休、戏剧家李渔、新闻家曹聚仁、摄影家郎静山、美术家方增仙。特别是在中国科技界,就有中科院院士王伏雄、王元,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潘复生等,陈薇也是他们当中的佼佼者。

在陈薇出生的年代里,兰溪是浙江省的工业重镇,像当时浙江省凭票购买的凤凰肥皂,就是兰溪出产的;当时的兰江冶炼厂,原是一家老牌的国企,后改制为浙江华东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兰溪的支柱企业。

也许很多朋友还不知道,陈薇最初的理想是想当一位人民教师,后来经他的老师指点改变了。受家乡的传统文化和优良环境熏陶,陈薇上小学时,学习就很认真,成绩非常优秀,并担任过班组干部。她最初的理想是当一位人民教师,所以在初中毕业时,本想去考金华的一所师范学校,这所学校属于中专,可以迁户口和包分配工作,而且可以提前就业,在为教育事业作贡献的同时,还可以减轻父母的家庭负担。

陈薇的物理老师觉得她的学习成绩那么好,本来去考中专当个教师也是好的,但她是考大学的料,便劝她继续留在兰溪一中读高中,毕业后再去考一所大学,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她思考再三,觉得老师说得有理,便放弃了考中专的计划,接着考进了兰溪一中读高中。

勤奋出人才。陈薇静下心来按照人生的新目标,更加刻苦地学习,力争能考上一所名牌大学。通过几年的努力,年夏天,她以优异的成绩如愿考进了全国名牌大学——浙江大学,成为浙大化工系化学工程专业的一名新生。

大学的学习,对一般人来说是为走向职场生活做准备的,但在大学里学习如何,可能会改变人生的命运和职业的方向,学习好与不好的,结果肯定不一样。

早在年,陈薇进入兰溪一中念初一时,她的学习成绩就很好,是班上的“女学霸”。除了自己认真学习,她还经常帮同学搞好学习,她的同班同学童增良当时是校田径队队员也是篮球队队员,因为平时忙于体育训练,又要时不时外出参加体育比赛,他的功课有时难免会拉下一些。陈薇当时是副班长,班主任让陈薇和班长与他结对当”小老师”,帮他补上一些没上过的课,并督促他这个体育生在文化课上努力学习。陈薇非常认真,都是言出必行的那种。不仅每天检查他作业有没有做好、有没有做对?直到把作业做好做对才交差。童增良:“我现在回想起来,陈薇当初帮我和监督我学习那么认真,后来她到浙大去读书和参加工作后,对待科研事业的认真劲儿是从小就培养起来的。”

浙江大学创建于年,前身是求是书院,是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解放后由国家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曾被誉为“东方剑桥”。

陈薇进入浙江大学后,学习更认真了。特别是受老校长竺可桢先生的影响最大,竺校长是我国历史气候学的创建人,首届中国气象学会的副会长,蜚声国际科学界,曾在中国建立了40多个气象站和多个雨量测量站的中国气象观测网。他在年到年担任浙大校长期间,正处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年9月,为了浙大和学生的生死存亡,带领师生进行了多公里长征,从浙江西迁到贵州办学。期间他夫人和次子不幸病逝,可他仍坚持带领学生教学。把心血洒在浙大的教学和科研上,老校长成了陈薇学习的榜样。特别是竺可桢先生有两句年在开学典礼上问新生的话写在学校门口进去的墙上:“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这成了鞭策陈薇学习的座右铭,并促进她积极去学习实践浙大的“求是精神”。

陈薇就读的浙江大学化工系,是年由中国化工教育先驱李寿恒教授创立的中国第一个化工系,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最著名的化工系之一。当时校址在杭州老和山下的玉泉校区,离西湖也比较近。陈薇在这么高端和美丽的校园里,认真学习化学工程的理论知识,并积极参与做各种化学实验,并经常到校园最高的浙大图书馆看书和查阅资料,课堂笔记就记了几十本,学习成绩位居全系前茅,成为浙江大学的一个“女学霸”。

因此,陈薇在年夏天本科毕业时,系里的教授们被她的勤奋学习精神所感动,浙大化学工程系领导在研究这年硕士生报送名单时,一致通过把全系唯一保送清华大学生物化工专业读研究生的机会给了陈薇。

医院参军

在清华大学这所高等学府里,陈薇一方面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课,并积极组织课外文艺演出等活动,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活跃学生干部,得到了师生们的好评。年12月间,即将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生物化工专业毕业的陈薇,与深圳一家知名生物公司签订了工作合约。几天后,导师丛进阳派她去军事医学科学院取回实验需要的抗体。她才得知该院成立于年,是因为美军在朝鲜战场使用了细菌武器,周恩来总理亲自签署命令,从全国抽调了最优秀的科学家迅速成立的,从此担负着我们国家防御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特殊使命。这让有文艺青年性格的她热血沸腾,心中很快产生了一种投身其中、贡献才智的强烈愿望。

年4月,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一辆军车把刚毕业的陈薇从清华园载到了军事医学科学院,让她开始了投笔从戎的军旅生涯。刚到军事医学科学院时,理想与现实存在很大的距离。陈薇所在的单位地处北京一个郊区镇上,在当时还很荒凉;部队的生活很单调,也很清苦,与她同期特招入伍的多位同学都陆陆续续离开了部队,唯有她坚持了下来。年在庐山的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上,陈薇与代她去深圳生物公司工作的师弟何询不期而遇,得知双方收入差距在百倍以上,她也没有动摇自己的“军心”。

在病毒防疫研究方面不畏艰险

学无止境,水到渠成。年,陈薇跨学科考取了微生物学的博士研究生,攻读基因工程专业。年,她从工学硕士变成了医学博士,而且被选入军事医学A类人才库。那一年她赶上了很好的机遇,正逢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医学人才出现断层的青黄不接之际,她被委以重任,开始领衔重大科研任务并崭露头角。年,她被晋升为副研究员。年,她又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并享受首批军队特殊人才津贴,同时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在这些令人羡慕的头衔背后,更多的是要面临很多的艰辛甚至危险。身为微生物学方面的专家,陈薇科研工作经常要与病毒打交道,并把抗病毒药物作为主攻方向。年早春,全国上空弥漫着非典阴霾。陈薇所在研究所在国内率先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确定了“非典”的元凶。随后她带领课题组冒着生命危险,与“非典”病毒零距离接触,进行非典病毒的体外细胞试验,构建新的动物实验模型。虽然团队拥有生物安全高等级实验室,但相对应的防护服根本不够用,陈薇团队坚持依靠现有的条件,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做。为了尽快研制出能有效抑制SARS病毒的新药,她带头进入常规一次最多只能在里面实验5个小时、超过时间就会因缺氧产生剧烈头痛的负压实验室,研制能预防SARS病毒的干扰素。为了减少在实验时间大小便,身材高大的她每次进实验室前都尽量少吃少喝,还使用“尿不湿”,一直坚持在负压实验室里工作8个多小时。

在实验最关键的时候,她和组员们在实验室48小时没有合眼,终于得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结果:由于干扰素的保护,细胞在“非典”病毒的攻击下安然无恙。她跑遍了全国80多个“非典”医院,亲自将多支喷鼻医院,在高危人群中指导用药、收集数据,在最短时间内验证了干扰素的有效性。年4月28日,她和团队研发的“重组人ω干扰素”,通过了国家食药监局的批准,获准进入临床使用,最终,她在国内外首先证实他们所研究的干扰素能有效抑制SARS病毒的复制,1.4万名预防性使用“重组人干扰素ω”喷鼻剂的医护人员无一例感染。而她和团队人员由于每天都要和高浓度非典病毒近距离接触,便被单独隔离起来,在多天时间里,长期默默支持她工作的丈夫麻一铭和4岁半的儿子只能从电视节目中看到她,想念母亲的儿子只好亲吻电视机上的妈妈。

一分努力一分收获。年4月20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视察他们的实验室,高度评价陈薇团队“为党分忧,为民解难,拼搏奉献”精神。那一年,她与杨利伟等人一起获得了“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殊荣,被评为总政、总参、总装、总后四总部非典防治工作先进个人,全军优秀地方大学生干部,在央视《新闻联播》《东方之子》《焦点访谈》及几乎所有主流媒体出现,仿佛顷刻之间,所有荣誉接踵而至,各大媒体纷至沓来。

年,陈薇担任了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副所长。年5月12日,四川汶川一带发生8级特大地震,山河位移、房屋倒塌,成千上万的群众被掩埋在废墟里。为了防止灾后出现疫情,第二天她所在的军事医学科学院迅速组建30个人的防疫队伍,由她担任国家卫生防疫组长,于14日冒着余震的危险赶赴四川灾区。同一天,她组织军科院卫生防疫方面的专家连夜编写了《灾区卫生防疫知识手册》,在5月15日一大早用飞机运往灾区,陆续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她在灾区工作两个月,积极防止灾区发生疫情和保护群众身体健康。同年7月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幕之前,她就作为“军队奥运安保指挥小组”专家组成员,带队负责各场馆的核、生、化反恐工作,一直坚持到9月底,保卫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安全,处理了几起疑似生物事件,出色完成了任务。

一场新的考验又出现了!年西非大规模爆发埃博拉疫情后,传染到了欧洲和美洲,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多人的恐慌。好在年很多人还没听说过“埃博拉”病毒时,陈薇就带领团队人员针对这一烈性病原体展开研究。因此,她不畏风险毅然决定去非洲疫区科考,并尽快研发疫苗为非洲人民解难。年,陈薇又带领团队走进了塞拉利昂,在当地开始了二期临床试验。在这期间,她参观了那里的一所孤儿院,得知院里48个孤儿,全都是因为埃博拉夺去了亲人生命的不幸孩子。从非洲科考回来后,她便带领团队人员经过夜以继日的科研究攻关,及时研发了全世界首个进入临床的基因型埃博拉疫苗,这一珍贵的疫苗在非洲疫区使用后,抢救了无数非洲朋友的生命,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重要医学期刊《柳叶刀》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多年来,陈薇还当选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青联常委、全国妇联执委,其中在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接见基层一线军队人大代表时,曾听取陈薇的工作汇报,她还代表军事医学科学院全体官兵邀请习主席前去视察。

由于陈薇的出色工作,年当选总后勤部“科技银星”;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年,获“求是”杰出青年奖;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年,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年,她担任了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年7月10日,总后勤部举行了晋升少将军衔仪式,总后首长向唯一一名晋升女军官陈薇颁发中央军委习近平主席签署的少将军衔命令状。年1月,被评为“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年1月19日,被评为“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年,她又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年11月,她光荣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此外,她还担任了全军生物武器损伤防治药物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药典生物技术副主任委员、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总体组专家等技术职务。在这些荣誉和职务面前,陈薇并没有吃老本的思想,而是不断立新功。

在抗击新冠肺炎病毒中作出新贡献

年春节前,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武汉悄悄蔓延。“疫情就是军情,现场就是战场。”在对疫情原因还不清楚的1月26日夜晚,陈薇就带领专家组从北京赶到了武汉,当时武汉街头冷清,根本看不到流动的车辆。她一住下说围绕病原传播变异、快速检测技术、疫苗抗体研制等课题,迅速开展应急科研攻关,与军地有关单位建立起联防、联控、联治、联研工作机制。核酸检测是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技术支撑。刚到武汉时,当地病毒核酸检测需求量非常大,迫切需要提升日检测量。于是她主动请缨,在武汉研发快速检测试剂。

1月30日,在陈薇院士的指挥下,短短24小时内一座负压帐篷式移动实验室,医院药剂楼旁迅速搭建起来。在这个实验室里,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核酸检测时间大大缩短,迅速形成日检0人份的核酸检测能力。

随后,这种检测试剂盒被广泛运用于主要疫区武汉及全国各地与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的核酸检测工作,同时还支援许多国家和地区核酸检测,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出了巨大贡献。

与此同时,陈薇又率领科研人员在病原学、免疫学、空气动力学等领域展开研究,快速建立病毒鉴定链条,精准诊断临床患者感染类型,医院等3家医院推广应用,有效提高了临床诊断准确率。

当气溶胶传播舆论冒起,有武汉医院经过会被感染。空气动力学是陈薇团队的强项,陈薇带领团队从金银潭院外50米一直检测到ICU,做空气采样,医院提出院感风险点。

惊蛰之后,有人担心蚊子等昆虫会传播新冠病毒,陈薇团队把昆虫采样器布点到东湖等地,做了昆虫的检测。当时的检测是没有发现昆虫传播现象的。她与专家组人员把武汉当成了自己的家,尽其所能,用科学数据回答老百姓关心的问题。

随后,由于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其中美国的累计确诊人数和累计死亡人数一直高居全球的第一,欧洲、亚洲多国还出现了反弹。为了防止疫情继续流行,尽快研制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疫苗,陈薇和她的团队在武汉就投入到疫苗研制这项非常紧迫和重要的工作中去了。

3月16日,全世界第一针新冠肺炎病毒疫苗在武汉注射。5月,全球第一份疫苗人体数据也在武汉发布。陈薇开始也有担心,武汉当时还在封城,志愿者从哪里找?”这时湖北省委、省政府给予了很大支持,武汉志愿者们也令她非常感动。她没想到的是,公布个志愿者招募名额后,两天内竟有人报名,甚至有夫妻两人来报名参加试验的。这让她非常感动,觉得武汉人民真是英雄。而她也在武汉战斗了天时间。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全球有超过个疫苗开发项目,其中已经有8个项目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由陈薇院士团队和中国康希诺(CanSino)公司联合开发的腺病毒5型(Ad5)载体疫苗是最早进入临床试验的候选疫苗之一。当地时间5月22日晚间,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TheLancet)刊发一篇论文,题为“重组腺病毒5型载体COVID-19疫苗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剂量递增,开放标签,非随机,首次人类试验”。陈薇等研究人员报告了在中国健康成年人中使用的Ad5载体COVID-19疫苗在接种后28天内的1期临床数据,初步评估疫苗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

8月16日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消息,由陈薇院士团队及康希诺生物联合申报的新冠疫苗专利申请,已被授予专利权,这是我国首个新冠疫苗专利。该疫苗的申请名称为“一种以人复制缺陷腺病毒为载体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就是此前陈薇院士团队开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Ad5-nCoV疫苗)。根据专利摘要,该发明提供一种以人5型复制缺陷腺病毒为载体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该疫苗在小鼠和豚鼠模型上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在短时间内诱导机体产生强烈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此外,该疫苗制备快速简便,可在短期内实现大规模生产用于应对突发新冠疫情。目前,该疫苗早已正式研制成功并投入临床使用,获得了我国首个新冠疫苗专利,临床使用效果很好;还有一种雾化吸入性新冠疫苗也已在申请紧急使用清单,为国内外顽强战胜新型冠状病毒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陈薇:不愧为令人尊敬的人民英雄!

作者简介

徐忠友,男,年4月出生于浙江省江山市,自学成才。曾任浙江青年报编务室主任、中国企业界杂志社社长办主任、中国记协《中华新闻报》总编室负责人、华夏风采杂志副社长、华人英才副总编辑、华语之声副总编辑兼地名文化频道总编、《浙江民政》执行主编。现为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看看浙江传媒公司副总编辑。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日史》编辑部顾问、钱塘江文学社社长兼总编、乌托邦文学社杭州总社首席文学顾问、乌托邦文学社编委会文学顾问、浙江省作协会员、衢州日报传媒集团人文智库专家、江山市作协顾问,资深记者、著名作家、诗人、历史文化学者、国内知名藏书家。

半世纪来,徐忠友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政协报、团结报、香港商报、文汇报、报告文学、传记文学、纪实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星河》诗刊、中华英才、中华儿女、中国政协、纵横、中国青年、中国作家网、《浙江作家》《文化交流》,还有美国侨报、欧洲时报、西班牙侨声报、澳大利亚侨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多家国内外报刊,发表了采访政界、商界、文艺界、体育界等各界名家的报告文学和新闻专访等多万字。出版了《五环之梦》《江山多娇》《同心追梦》《群星璀灿》等专著、合著10多本,特别是参与了首届世界浙商大会丛书《天下浙商》和杭州G20峰会赠送国内外贵宾的礼品书《我们是浙江人》的采编工作。他的作品先后30多次荣获全国和地方报刊一二三等奖,其中报告文学《静静的子夜》,得到中国作协副主席陈荒煤先生的高度评价。中华英才、华人英才、中国人才、中国劳动报、浙江日报、钱江晚报、经济生活报、联谊报、衢州日报、凤凰卫视、浙江卫视、浙江经视、钱江都市频道等曾报道过他多方面的事迹。他还在浙江图书馆、杭州图书馆、浙江传媒学院举办过大型“徐忠友新闻、文学作品暨藏书展”和高规格的作品研讨会,受到多方好评。

社长总编 徐忠友

副总编辑 徐 姗

责任编辑 徐鹏飞

徐忠友



转载请注明:http://www.paerhatit.com/fldjp/2070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