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弗里敦 >> 弗里敦机票 >> 天下矮寨跨越历史,拥抱未来
编者按
一桥飞架,拔地通天,也成为中国脱贫攻坚时代史诗的见证者,刻录了一个时代的标高。
被誉为国际桥梁界“珠穆朗玛峰”的矮寨大桥,如一只搭在山崖上的巨臂,连通万年峡谷风光,千年苗寨风情,百年路桥奇观,也见证了8年脱贫攻坚的山乡巨变。距其仅19公里路程的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贫的首倡地,也是人类减贫史上的村级标本。矮寨大桥周边的凤凰古城、芙蓉古镇等驰名天下的旅游胜地,亦如一颗颗闪亮的明珠,串连起大美湘西。
在北纬30度的地球最美纬线上,在终于战胜了千年贫困的如画江山里,一座跨越历史与未来之桥,一个首倡精准扶贫之村,它们所联结与辐射的时空之能、时代之光,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百年初心使命,也标记着精神的高度,奋斗的姿态。
年的这个春天,站在中国奋斗历程的新起点,乘着中国梦扬帆再起航的东风,让我们一起走进湘西,走进矮寨,走进时光深处,走进百姓之中,感受新时代的新变化、新希望。
▲吉首市矮寨镇,朝霞映照下的矮寨大桥格外壮美。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首席记者郭立亮摄
山,隔着山,重峦叠嶂,云翻雾卷。年3月31日,一座被誉为国际桥梁界“珠穆朗玛峰”的矮寨大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年11月3日,距矮寨大桥19公里,一个名叫十八洞的湘西苗寨,成为全球媒体聚焦之地。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战略思想。一场人类历史上波澜壮阔的扶贫大战,在中华大地打响。
那一天,这座世界峡谷跨径最大的钢桁梁悬索桥,倾听浩荡山风传来的出征战鼓,见证江山如画,众志成城。这座桥,这个村,这方从贫困落后走向现代文明的湘西山水,都已超出单纯的物理和地理意义。它们所经历的百年沧桑巨变,沉淀着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书写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树起了一个醒目的时代标高,也将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版图中,一个更耀眼的坐标。
年3月15日,来自中央、湖南省以及香港地区30多家主流媒体的90多名记者走进湘西。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第一个春天,在建党百年这个中国奋斗历程的新起点上,全方位、多视角重新感受矮寨之“变”、丈量矮寨之“高”。
从突围到跨越的路桥奇观
远远望去,矮寨大桥如一道彩虹,拔地通天,在崇山峻岭之间牵起一方胜境。走上大桥,向下俯瞰,是云遮雾罩的矮寨镇和蜿蜒盘桓的矮寨公路。山顶的“开路先锋”铜像,铭记着当年筑路者们的艰苦卓绝,见证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悲壮之举。公路建成于年,八年抗战中,矮寨公路是衔接粤汉、湘桂黔路通向西南大后方的唯一通道。多人栉风沐雨奋战了7个月,多人将青春和生命永远留在了这里。矮寨公路也成为世界公路建造史上最艰巨的工程奇迹之一。半个世纪之后,横跨公路之上、峡谷之巅的矮寨大桥,改写了中国和世界桥梁建设史。地形极其险要、地质极其复杂、气候极其多变、吊装极其困难、运输极其不便,这五大世界级难题,一开始就困扰着大桥建设者。多名建设者昼夜苦战多天,硬是征服了所有困难,创造了四个“世界第一”,尤其创造了“轨索滑移法”——世界上第五种桥梁架设工艺。矮寨大桥采用的塔梁分离式结构应用,减少了53%山体开挖,石漠化边坡植被覆盖率达到了85%,实现桥梁与自然、地域景观特色、人文环境协调发展,保护了“十八洞村”等数十个苗族村寨的绿水青山和数千年的苗族文化。
年3月31日,矮寨大桥建成通车后,交通运输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探索推进“交通+旅游+扶贫”模式,以矮寨大桥为核心,打造“百年路桥奇观,千年苗寨风情,万年峡谷风光”旅游景区。“到湘西,游凤凰,看大桥”,成了去大湘西旅游的新理念。湖南高速集团湘西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涂征宇介绍,目前,矮寨大桥的日均车流量达到台/次,旅客车流以及农产品货运等物流运输车辆约占比40%。据统计,年1-8月,湘西州接待游客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亿元,其中矮寨奇观景区接待旅客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3亿元。
21岁的矮寨镇姑娘吴晓,一毕业就来到矮寨大桥当导游。她说,这些年家乡发展旅游,读书时特意选择了旅游专业,“小时候曾经以为要远离家乡谋生,没想到现在能在家门口工作。小时候坐车走矮寨公路,需要半个小时,现在从这头到那头,只要一分钟。”吴晓指着大桥对岸说。一分钟,把原本遥遥相对的两个村寨连接到了一起。“过去,长在绝壁上的家庭村和幸福村隔着一个大峡谷,现在,矮寨大桥让‘幸福家庭’真正牵手了。”德夯风景名胜管理处党工委书记说。
一条抗战路、胜利路;一座连心桥、致富桥。从公路到大桥,两个跨越时空的壮举,形成奇妙的呼应。矗立在矮寨之上的路桥奇观隔空相望,相互映衬,在峡谷之上、高山之巅,折射历史的突围,见证时代的跨越,凝聚着不畏艰苦、自主创新、为幸福生活不断奋斗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
从矮寨大桥到十八洞村:
见证了人类减贫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分钟,跨过矮寨大桥,沿国道行驶19公里,便来到了十八洞村。
细雨清润,春天又一次停在梨子寨那棵雪白的梨树上。
开办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率先脱贫致富的83岁村民施成富,正在家门前招呼来往游客。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正是在这里,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重要论述。
首倡之地,必有首倡之为。一场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在三湘大地全面展开。十八洞村积极探索的精准扶贫经验,在三湘大地开花结果。十八洞村成为全国脱贫攻坚典型。临近矮寨大桥的矮寨镇排兄村,依托矮寨大桥景区发展“裢带”旅游产业,探索农旅融合模式,发展农家乐家,农家客栈47家,带动当地多人就近就业,年,排兄村实现完全脱贫。而新化县油溪桥村,永顺县科皮村、高坪村,桑植县红军村等一大批“十八洞姊妹村”脱颖而出,从省级贫困村一跃成为全国特色村庄。
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花垣县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施金通,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接过“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奖牌。十八洞村脱贫致富的成功经验,走出武陵山区、走向大江南北,引发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