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敦

二十条不可错过的阅读准则

发布时间:2017/10/8 15:03:44   点击数:

是的,小编虽然知道,这是个作死的题目。阅读是如此个人化的事情,压根儿不存在四海皆准的准则。就算有面向个体的阅读准则,那也不是个体匮乏的,在阅读这件事上,第一第二匮乏的都是欲望,所以如果下面的文字能唤起哪怕一点点阅读的欲望,小编都觉得都倍感荣幸。下面的文字里不乏哗众取宠的成分。阅读是一个人的狂欢,希望把私己的阅读喜悦传递给人,难免看上去过分热情或傲娇,请多担待。

第一条阅读是随时随地的事

热爱阅读的人,都懂得这话终究的意思。但现在“这个意思”被淹没了。因为有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几乎所有人都随时随地在阅读了,甚至对部分人来言,只有随时随地,才阅读。科技促人进步,本来不读书的人现在也开始低下头读点什么了。

如今的形势是这样的,提供知识的人多了,但提供消息的人也多了——多太多了,所以,我们的注意力少了;多数人的阅读趣味占领了早前不存在的高地,博君一笑的与亮瞎人眼的成为每天必须跋涉而过的,复杂的生命课题常常被简化为几句方便洗礼人的话;与阅读如影随行的反而是热闹,不是清静了。几年前,如果有人随时随地都在低头阅读,那人不是知识分子就是退休干部吧,现在,竟然几乎人人都做到了,但到底读了些什么呢?

第二条装高大,没问题

“装高大”包含的意思大概有:徒有其表,装样子,图虚荣,以及愚蠢——愚蠢像香草味雪糕,所有其它口味雪糕都是在香草雪糕基础上加入相应调味料得来的,而愚蠢,作为基础,内含在一切其它骂词中。但从我这边的角度望过去,一个所谓装高大的人,不过是想表达自己希望人们认为他/她是什么样子,甚至压根儿就是在表达自己想成为的人的样子,尽管他/她远远还不是那样子的人。这,有什么问题?我们渴望拥有的大有可能成为我们真正拥有的,不是吗?无论是地位、包包、女神男神,还是品位、学识。哪个小孩没装过大人?

所以,当一个人因为智识上的有限而依据众人的推崇,带着盲目的敬仰去选择某本书来阅读时,这个人有错吗?这个人会从这本书中阅读到有价值的内容吗?我押前一个答案是否定的,而后一个答案是肯定的。

而且,我挺喜欢看各种装X指南的,知道点皮毛,总好过毛都不懂好吧。

第三条重读一本书

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说的是投契。而与书的每一次重逢都是双喜临门,说的是新欢旧爱;是把螺丝拧紧,说的是夯实前闻;是面面相觑,说的是之前少不经事,所托非书。有人舍不得重读,因为有太多太多新书想读。这个选择的实质是,在无限面前,是做一只不知疲倦的狐狸,还是做一头闹中取静的刺猬?也就是下一条要说的。

第四条与其水过鸭背,不如穷追猛打

书本纸张、大屏幕小屏幕,能读到的“字”越来越多,“知道”的越来越多。可常常是什么都看了,又什么都没记住,这就是水过鸭背式阅读,唯一的收获就是“时间飞快且并不愉快地溜走了”。我们可能将太多时间分配给自己其实并不感兴趣的阅读内容,刷微博,刷朋友圈,自己花钱买了本书明明看了两页就发觉不过尔尔,还是坚持着刷完。

所以,何必这么跟自己过不去呢?你不是明明特别喜欢那个谁谁谁吗?好不容易遇见一个想点一万个赞的作家,那就别扭捏了,直接把所有能找到的他的作品都搞回来读,时间利用率肯定远远多于各种刷刷刷。又或者,你不小心对人类学发生了兴趣,那就把《金枝》、《安达曼岛人》、《忧郁的热带》、《天真的人类学家》,乃至《美好生活》、《马丁·盖尔归来》,一一读上几番,这样,一张小小的知识网就有了。

第五条等有了时间再读,意味着再也不读

小时候,家里餐桌旁的墙上,伸出两条一尺长的电线头,我问母亲,那是什么?母亲说,盖房子的时候本来想装盏壁灯。十几年过去了,那两条线头还在。长大了,自己的房子装修,主卧洗手间装了扇玻璃门,想着到时候画幅朦胧画在上面,十年过去了,就在几天前,不小心在A3纸上涂鸦了几样早餐食物,贴哪儿好呢?想起那扇玻璃门,于是现在,上厕所时总会想想早餐吃点什么。

所以那些把朋友圈的帖子存下来想改天再看的朋友们,这到底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那些帖子就是我们家壁灯和玻璃门的命啊。

第六条读书无用

这一条,机场书店主肯定不同意,实际上所有书店老板都不同意,但估计机场书店主尤其不同意,书若无用,那人可怎么成功啊。

上面这话有点不负责任,但意思大家懂的。对于成功学——好像真有这么门学问似的,读书的作用,基本相当于木瓜之于丰胸,凤爪之于美容。

第七条读书有用

知识是什么?是人类对无限世界的有限认识。所以读书有用。书里,天宽地阔,它让你知道世界的无限;让你知道所谓绝对,是大脑来了月经(阿尔多斯语);让你明白所谓悲剧,是善与善不可调和的矛盾(一位大神说的,具体是谁,忘了);让你了解人性的复杂,不盲信,别一听有个叫买买提的在那架飞机上就认定他是恐怖分子;让你不那么容易无聊——太多人太容易说无聊了;让你不那么聪明也不那么愚昧从而不会早早丧失对自由的向往(亨利·詹姆斯语);让你知道无意义却还试着找点意义出来;让你在油盐酱醋中找一条平静的路,走下去。

第八条进一步阅读,是王道

碎片阅读时代的阅读,其实是找线头。说到线头,就想起美国大地艺术家WalterDeMaria的作品《垂直地球一公里》,他把一条长一公里的铜棒垂直没入地下,只露出其顶端。

有天在豆瓣小组上看到瑞士建筑师PeterZumthor的一篇文章的片段,后来就买了他的《思考建筑》,完整读完那篇《美的内核》,喜从狂来。从未有一篇文章可以如此,对其每段话都无法赞同更多。同时,留意到文章中提到了一位作曲家约翰·凯奇,说其喜欢让音乐自然发生,几天后读《艺术与艺术家词典》再次撞见约翰·凯奇,愈发好奇,便又上网搜索,首先,很励志,什么意思?自己去看吧,其次,约翰·凯奇有一作品《4分33秒》,“共三个乐章,总长度4分33秒,乐谱上没有任何音符,唯一标明的要求就是“Tacet”(沉默)。作品的含义是请观众认真聆听当时的寂静,体会在寂静之中由偶然所带来的一切声音。”

阅读可以是一趟旅程,所有社交媒体上或书中看到的某一个碎片,很可能就是一趟精彩旅程的开头,想想WalterDeMaria的作品吧。

第九条爱读,不爱书

以前都讲究敬惜字纸,读书要有样,爱书就不能在书上糊涂乱画或者折角污损,好像只有这样才算爱书。可是想想也挺委屈的,人家在书上写字就叫“眉批”,自己在书上写字就叫“不爱惜”。书不是自己的吗?说是怕影响其它人的阅读体验,一本书又能拥有几个认真对待它的读书人?折角记录貌似没有书签那么“雅”,可不是更环保吗?微博、







































哪里能治疗白癜风
专科治疗白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paerhatit.com/fldjp/1358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