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敦

刚刚,中国人在非洲又干成了一件大事,意义

发布时间:2021/7/31 13:06:35   点击数: 2 次

每公顷10.8吨!

中国人在非洲又干成了一件大事!刚刚,中国农业技术专家在马达加斯加种植的水稻取得巨大成功!

抽样测产数据显示,在当地种植的5公顷杂交水稻,每公顷产量达到10.8吨,而当地一般水稻产量只有每公顷3吨。

3倍多的差距是怎么实现的?

难度有多大?

对非洲国家影响有多少?

—01—在非洲种杂交水稻难度不止一点

别说整个非洲,就是在马达加斯加种植杂交水稻,难度也很大。

原因很简单:马达加斯加气候条件复杂,近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集中了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高原、半干旱四种气候。培育出适应各种气候的高产种子,绝非易事。

就算研制出高产种子,要大规模推广,还离不开当地规模化制种。今年4月份,我国在非洲才首次成功实现杂交水稻规模化制种。

种子问题解决了,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培训:如何对当地农业官员、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年至今,中国农业农村部已举办了期培训班,累计为非洲53个国家培训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人次。

—02—10.8吨,对非洲农业意味着什么?

每公顷10.8吨,给马达加斯加这个农业人口占80%,但稻米的产量却一直不高,至今仍有近万人面临饥荒威胁,每年需要进口大米40万吨的最不发达国家,带来了新希望。

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指导下,以胡月舫为代表的中国专家,给马达加斯加带去了杂交水稻的最新技术。经过不懈努力,成功培植出适合当地土壤、气候的5个高产杂交水稻品种。

这是中国首次在非洲培育出适应当地环境气候特点,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杂交水稻种子。

“只要马达加斯加全国杂交水稻面积推广达到15%,就能实现大米自给。”胡月舫表示,依靠中国新技术培育的杂交水稻品种,平均产量是非洲当地品种的2到3倍。

受益的不仅仅是马达加斯加,而是整个非洲。从马达加斯加,到利比里亚、塞内加尔、塞拉利昂……来自中国的“东方魔稻”技术,正帮助非洲国家解决困扰他们的粮食紧缺问题。

—03—非洲兄弟饭碗更稳

中国网友自豪了!

网友们也纷纷表示,这样的新闻才配上热搜,而不是整天放那些明星们的花边新闻。

中国技术,世界共享。

从让中国人吃饱吃好,到帮助非洲兄弟解决粮食问题,杂交水稻走出国门,不仅为非洲提升了粮食自给能力,更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再添“中国贡献”。

让我们一起为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点赞!

-END-

大量粉丝还未养成阅读后点在看的习惯,希望大家读完顺便点在看,以资鼓励!你的满意、支持、转发,是我前进的动力!

来源:经济日报(jjrbwx)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来源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做删除处理编辑整理:财经君(8)欢迎添加交流!

重磅推荐权威财经新媒体

滴,我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aerhatit.com/fldjj/2069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