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弗里敦 >> 弗里敦经济 >> 对话第二十二期勇敢追梦者,艰苦筑路
勇敢追梦者,艰苦筑路人
——汶卫卫专访
汶卫卫,年11月出生于陕西宝鸡的一户农民人家。-年就读于石家庄铁道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校期间,曾任班长、辅导员助理等,并获得过优秀团员、校级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等多项荣誉。于年参加“徒步黄河”活动,得到多家媒体争相报道,也成为大学生们学习的榜样。年进入中铁二十局工作。年前往塞拉利昂工作,并于年6月19日下午回到北京,海外工作期间从未归国。
6月19号,刚回国的汶卫卫下了飞机就来到了母校看望师长,并接受邀请,于6月20日下午为我院学生做了一次报告会。
报告会上的汶卫卫
报告会结束后,我们近距离地接触了这位“活跃”于各大媒体新闻的榜样人物。
此时的他眼睛里透着还未倒过时差的疲倦,略有些浮肿,向我们微笑着打了招呼。他自然平和的态度,让我们的对话在唠家常般的氛围中展开,也使我们更加了解他的故事。
采访中的汶卫卫
“平头村长”的磨砺之路
刚进入大学时,汶卫卫还是一个很青涩的少年。“那时候因为是从农村长大,来到这里身边很多人都是城市里长大的,感觉我们的共同话题比较少,再加上感觉自己又土又不会说话,所以非常自卑。”汶卫卫的眼睛看向桌面,回忆起那段时光,“心里最难受的时候,甚至有想过辍学。”
如今的他判若两人,已经看不出来当年的一点点影子。成熟、稳重、健谈成为了他新的“代名词”。他并没有回避那段并不是很美好的经历,在他眼里,那恰恰成了他人生中宝贵的一笔财富。他还笑着说:“当时许多人因为我的形象,都叫我‘平头村长’。”
大一时期的汶卫卫
正如他所说,自卑并不是失败,自卑的经历反而赋予他自信,使得他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上更加从容。
工作后,苦难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去了塞拉利昂以后。当时,埃博拉病毒还在西非的土地上肆虐,塞拉利昂当时是埃博拉病毒最严重的国家。作为一个非常落后的国家,卫生条件也不尽如人意。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汶卫卫曾患过多次疟疾,在床上一躺就是一个多礼拜。不过他并没有因此轻言放弃,病好了之后立刻投身工作。疾病面前很多人心理溃败无法坚持,汶卫卫却成功越过了这个坎,“我并不喜欢‘坚持’这个词,我想我更多是因为‘目标’。我会给自己在每一个阶段制定一个目标,把它当做我的动力,督促着我继续做下去。”
除了身体上的不适应,沟通与交流也成为了他工作中的一大阻碍。因为英语口语不是很好,所以在翻译离开了之后,每次开会都好似鸡同鸭讲,当地劳务总是不能理解汶卫卫的意思,导致很多事情都没办法顺利开展。为此,汶卫卫可谓是下足了功夫学习英语。
“有的时候会直接翻字典,一直看一直记,背了很多遍,一天天进步,到现在我的英语水平已经上升了很多。”即使平常的工作很忙,甚至晚上也时常被叫醒,但是他读书学习的脚步从未停下。
与书墨一路相伴
学校宿舍的标准床型刚好能够适应男生的身高和体型,而并不是瘦弱型男生的汶卫卫,却生生“挤”出了四分之一的空间给书籍。
汶卫卫的床铺
“读书是一个非常值得花时间的事情。很多人都喜欢问读书有什么好处,我想说,这是在短期内看不到,要把它放在一个长期的维度里面思考的问题。不得不说读书的收获真的很大,它会开阔你的眼界。可能多年之后你会忘记你读过什么书,忘记它的名字,但是它早已像我们吃下的饭一样,最终会变成我们的骨骼和血液,推动着我们往前走。”
即使大学毕业时,汶卫卫也没有卖过一本书,都带回了家。在单位的时候,他也没有放弃读书。
“只有读书你才能有输入,才能有写作时的输出。”汶卫卫说,他做过很多次演讲,因为“输入”够足,所以每次演讲都会自己提前打好稿子,然后脱稿上台,“那些东西都印在脑子里,不会轻易忘掉。”
汶卫卫在工作之余学习英语
刚入职时,汶卫卫被选为新学员代表上台发言。这几个人中,他是唯一一个不拿稿子讲话的人,这都归功于他平时读书写作的努力。
现在的他,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paerhatit.com/fldjj/18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