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弗里敦 >> 弗里敦机场 >> 任正非发动第二次战略扩张能否防止华为
当晚,共有多名来自研发团队的17级以上高级专家及干部宣誓以“战略预备队”的形式奔赴海外一线。他们中每个a人的职级都先升了一级,其中有28人升了2级,5人连升了三级。
这大约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先说一下现场感受,八个字——慷慨激昂、鸡血满满,看图就有体会:
沙场秋点兵,号角连天,八百里分麾下炙,带感吧?有人评价说,不喜欢这种打了鸡血的战争宣言。实际上,你如果曾在10年前参加IBM、微软、Cisco的年度大会,就知道这种感觉多么熟悉——谁家在盛年不是鸡血满满?公司状态好,赚钱多多、精英齐聚、士气高涨,员工爱公司爱得不行不行的,老板一讲话下面就激动得嗷嗷叫,甚至激动到泪水纷飞。我在那天晚上感受到的华为,就像10年前日子过得很好的IBM、微软、思科。外企精英们回想一下当年的峥嵘辉煌,会不会追怀感伤?
公司有能力、有实力,员工就有冲劲、有鸡血,热爱是最强的驱动力,荣耀感是最强的凝聚力,这就是人性,一点不奇怪。2很多人没搞清楚华为研发将士出征大会是怎么回事。在任总的讲话《春江水暖鸭先知,不破楼兰誓不还》里,有着明确的答案。
他说,“我们错过了语音时代、数据时代,世界的战略高地我们没有占据,我们再不能错过图像时代。我们不能像过去一样,以招聘新员工培训后扑入战场,等3~5年他们成熟的时候,这个机会窗已经半开半掩了,我们又失去了一次占领图像高地、云化时代的机会。因此,我们短时间直接选拔了有15~20年研发经验的高级专家及高级干部投入战场,他们对技术深刻的理解能力,与前线将士的战场掌控能力结合在一起,一定会胜利的。”
一言以蔽之,华为以后每年要选派0名研发团队的高级专家到海外一线,让他们在炮火声中更深刻地理解客户地需求,同时将一线从一个销售型团队提升为一个技术专家顾问型团队。并且,这个动作将常态化。
华为是个很奇怪的公司,每次到了历史转折点,都会有让人感动的事情。
0年,华为派遣第一批将士出征海外,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太平洋,在基本不了解世界的情况下,踏入了茫茫的五湖四海。这一代华为出征将士帮助华为完成了从游击队到国际化的蜕变,让华为迈出了融合到世界主流的一步。
0年出征海外,是任总从农村包围城市到第三世界包围全球的第一次战略扩张,看似悲壮实则雄心万丈,使得华为在数据时代拉开帷幕的时候就占到了时代风口上,让华为赚了钱。
这一次华为以“战略后备队”的方式派遣研发高级专家出征,则是华为意欲领导全球ICT产业的第二次战略扩张——用任总的话说,就是“占据图像时代战略制高点,在狭义的技术领域,为全人类作‘天气预报’。“3有人说,研发是坐在金字塔里的书生,直接上战场不是当炮灰吗?不用担心,在炼丹炉的烟炽火燎中磨砺了这么多年的华为,怎么会轻易放出一个经不起实践考验的大招?华为找到的这条路子,就是“战略预备队”。
什么是战略预备队?
任总的解释是:“研发每年输送0人,不是直接到一线去,因为直接去,他还搞不明白。到战略预备队参加训练、项目作战,感受前方和后方之间的差别,然后再派遣,不能说枪都不会打就上战场嘛。先学会打枪,再上战场,亲身感受硝烟,这些优秀人员经过二、三年的战火熏陶和考验,客户需求的理解就深化了,回来做产品线领导,接地气了……有一部分也可以走上市场、服务,做将军去。”
实践出真知。美国开过先哲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唯有痛苦才能给人带来教益”,0年的第一次出征不仅将华为带到了世界面前,也让一定让华为在攻城拔宅的同时饱受了各种挫折,为这次更加接地气儿、更具实战柔韧性的扩张策略提供了独特稀缺的思想之光。
战略预备队是华为“炮火文化”的最新延伸,也是任正非在管理上的又一创举。4华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动作?这要从内部管理和外部竞争两个方面去解读。从内部管理的角度看,我借用一下网友的解读——
“15~20年的,大概是96~11年进华为的,纯老员工,年龄也在30+~40+,这些人多数应该是技术土鳖,从土到洋,到海外一线去历练对研发将士一次意识形态的提升,对于整个研发也是一种提振。同时对四十不惑依然困惑的人们也指明了人生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