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弗里敦 >> 弗里敦地图 >> 年01月25日水稻行情
今年水稻病害预计发生面积12.3亿亩次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各省(区、市)测报技术人员和有关专家会商,结合水稻病虫基数、水稻栽培管理和品种布局、今冬明春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年全国水稻病虫害将呈偏重发生态势,发生面积12.3亿亩次。
其中,虫害发生面积8.3亿亩次,病害发生面积4.0亿亩次;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水稻纹枯病偏重发生,稻瘟病、稻曲病中等发生,三化螟、水稻病毒病偏轻发生。
虫害方面,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在南方稻区总体偏重发生,全国发生面积3.1亿亩次。其中,白背飞虱在西南东部稻区偏重发生,南方其他稻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1.6亿亩次;褐飞虱在江南、长江中下游和华南东部稻区偏重发生,南方其他稻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1.5亿亩次。
稻纵卷叶螟在江南、长江下游和华南东部稻区偏重发生,南方其他稻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2.2亿亩次。二化螟在江南、长江中游和西南北部稻区偏重发生,其他稻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2.0亿亩次。三化螟在西南北部稻区中等发生,华南、西南的其他稻区偏轻至轻发生,全国发生面积万亩次。灰飞虱、大螟、稻秆潜蝇、粘虫、台湾稻螟、水稻跗线螨等其他虫害在部分稻区有一定程度发生,全国发生面积万亩次。
病害方面,水稻纹枯病在江南、华南、长江中下游、西南北部和东北南部稻区偏重发生,西南南部和东北北部稻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2.4亿亩次。稻瘟病总体中等发生,东北主产区、南方丘陵山区和沿江沿淮等常发稻区存在偏重以上流行风险,尤其感病品种重发风险高,全国发生面积万亩次。稻曲病在南方和东北南部稻区总体中等发生,长江中下游沿江沿淮稻区存在偏重发生风险,全国发生面积万亩次。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南方稻区总体偏轻发生,华南东部和江南中部局部稻区存在中等发生风险,全国发生面积万亩次。水稻白叶枯病、胡麻叶斑病、根结线虫病等其他病害在部分稻区有一定程度发生,全国发生面积6万亩次。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年1-2月,我国南方稻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其中江南东南部和华南东部偏高1-2℃,有利于水稻病虫害越冬。春季,水稻主产区大部气温总体偏高、降水总体偏少,有利于水稻螟虫等钻蛀性害虫的发育繁殖和发生为害,对稻瘟病、纹枯病等病害的流行有一定抑制作用。夏季,全国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东北、华南、西南地区西部稻区降水偏多,有利于迁飞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的发生为害;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较常年偏多,强度偏强,盛夏可能有北上台风,将进一步增大“两迁”害虫的迁飞扩散威胁以及白叶枯病等细菌性病害的流行风险。
华南和江南稻区单、双季稻混栽面积大,南方稻区品种多样、栽培方式各异,导致播栽期长、生育期差异大、桥梁田多,有利于“两迁”害虫、螟虫等害虫辗转为害。农业农村部:12月份稻米供需形势分析月报
国内稻米价格以涨为主,国际米价继续下跌
国内稻谷产量增加,消费平稳,预计稻米价格基本平稳。国际大米市场供给充足,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增加大米贸易风险,预计国际米价有所回升。
(一)国内稻谷价格涨跌互现。12月份,中晚稻集中收购继续进行,收购进度快于上年同期,其中中晚稻托市收购量同比大幅增加,受托市收购支撑和各省地方储备补库轮换需求拉动,中晚籼稻和粳稻价格稳中偏强运行,早籼稻市场购销热度不及中晚稻,价格稳中略跌。12月份,早籼稻收购均价每斤1.33元,环比跌1.5%,同比涨3.9%;晚籼稻1.36元,环比涨2.3%,同比跌1.4%;粳稻1.38元,环比涨2.2%,同比持平。
(二)国内大米价格粳强籼弱。11月上旬局部地区抢购大米透支部分消费需求,12月国内疫情多点散发、防疫措施升级影响居民外出消费,大米市场重返疲态,籼米价格稳中偏弱运行。黑龙江因雨雪天气和疫情反弹影响外运受限,江苏粳稻收购价高企,粳米价格稳中有涨。12月份,早籼米批发均价每斤1.89元,环比跌0.5%,同比跌0.5%;晚籼米每斤2.03元,环比持平,同比跌3.3%;粳米每斤2.05元,环比涨2.5%,同比跌6.8%。
(三)国际米价继续下跌。泰国、印度等东南亚主要稻米出口国新季稻米上市量逐渐增加,但市场需求总体不旺,加之12月泰铢、印度卢比兑美元汇率较上月分别贬值1.5%和1.3%,国际米价继续下跌。12月份,国际大米价格(曼谷离岸价,25%含碎率,下同)每吨美元,环比跌0.3%,同比跌22.6%。
(四)国内外大米价差有所扩大。国际米价继续下跌,国内价格持平不变,国内外价差略有扩大。12月份,配额内1%关税下泰国大米到岸税后价每斤1.51元,比国内晚籼米批发价每斤低0.52元,价差比上月扩大0.01元;离岸价折人民币每斤1.25元,比国内低0.78元,低38.4%。
(五)1-11月累计,我国大米进出口量同比均增加。据海关统计,11月份,我国进口大米48.50万吨,环比增54.6%,同比增25.3%;出口大米16.10万吨,环比减23.0%,同比增63.3%。1-11月累计,进口大米.4万吨,同比增96.8%;进口额19.69亿美元,同比增73.2%;出口大米.2万吨,同比增1.2%;出口额9.33亿美元,同比增9.4%。进口大米主要来自印度(占进口总量的23.4%)、越南(占22.4%)、巴基斯坦(占18.2%)、缅甸(占16.1%)、泰国(占12.1%)。出口目的地主要是埃及(占出口总量的9.5%)、韩国(占8.8%)、塞拉利昂(占7.6%)、科特迪瓦(占6.5%)、巴布亚新几内亚(占6.3%)。
(六)全球大米产量、消费量和贸易量“三量齐增”。
12月份,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预测,/22年度全球大米产量5.18亿吨,比上年度增0.9%;消费量5.19亿吨,比上年度增1.6%;期末库存1.88亿吨,比上年度增0.4%;库存消费比36.2%,比上年度下降0.4个百分点;贸易量万吨,比上年度增4.9%。
(七)预计国内稻米价格以稳为主,国际米价低位回升。
国内市场:年我国粮食再获丰收,其中稻谷产量亿斤,较上年增长0.5%。近期受储粮成本提高、变现需求增加、存储稻谷质量下降风险增大等因素影响,农户惜售心理松动,售粮意愿增加,中晚稻托市收购量增加,稻谷收购进度持续加快。春节将至,米企备货需求增加,但新冠肺炎疫情零星散发影响外出聚餐等消费,预计国内稻米价格基本平稳。
国际市场: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12月最新预测,/年度全球大米产量和贸易量同比分别增加0.9%和4.9%,市场需求有所回暖,供给依旧充足,但集装箱供应有限、运输成本持续高企仍将制约大米贸易,新冠疫情在海外持续蔓延并呈恶化趋势,对全球大米贸易带来不确定,预计国际米价将有所回升,但上涨空间有限。
CBOT糙米上涨近一个百分点
周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糙米期货市场收盘上涨,其中主力期约上涨约0.9%,追随临池小麦和玉米市场的涨势。
截至收盘,糙米期货上涨6美分到13美分不等,其中3月期约收高13美分,报收14.98美元/美担;5月期约收高12美分,报收15.美元/美担;7月期约收高10美分,报收15.美元/美担。
成交最活跃的3月期约交易区间在14.83美元到15.02美元。
糙米市场消息面依然匮乏,继续受到临池农产品市场上涨的比价提振。
周一,主力期约的成交量估计为手,上个交易日为1,手,空盘量为手,上个交易日为6,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