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敦

专题资料医疗与公共卫生五现代医疗

发布时间:2021/11/24 14:01:45   点击数:
表皮转移因子胶囊能不能治好白癜风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36503.html

往期回顾:

专题资料

医疗与公共卫生(一):古代中国的疫病与影响

专题资料

医疗与公共卫生(二):古代西方的疫病与影响专题资料

医疗与公共卫生(三):中国古代的医药学成就专题资料

医疗与公共卫生(四):西医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本专题全文引自“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经济与社会生活”(复旦大学出版社,何成刚主编),经何成刚老师授权发布。内容仅供参考,如引用,请以实际出版物为准。诚挚感谢何老师对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的大力支持!

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专题六医疗与公共卫生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

01

现代社会的疾病

1.营养失衡与慢性病

在世界不同地区的人们,有着不同的食物结构。随着农业和种植业技术的改进,以及哥伦布航海大发现而导致的作物交换,意味着食品的数量和供养的人口增多。但某一地区居民的饮食仍然依赖该地区生产的主要粮食作物,食物种类过于集中和单一,意味着营养品种的缺乏,其结果是营养失衡。

朱秀敏《营养均衡与现代疾病》(载《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年第5期)一文指出,营养失衡会使人体有六大生理系统功能失去平衡,即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新陈代谢系统,给人体健康造成多方面伤害。

罗伊·波特主编《剑桥插图医学史》(张大庆主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年,第26页)认为,在南美洲、非洲和南欧的穷人,以及印度、埃及和中东那些从事玉米耕种的人们常成为玉米红斑病的受害者,该病以腹泻、皮炎、痴呆为特征,最终死亡人数占受害者总人数的70%。虽然此病的原因十分复杂,但主要原因是缺乏维生素PP(即烟酸,也称作维生素B3)。并不是玉米缺乏这种抗糙皮病维生素,而是玉米中的维生素PP存在一种化学键,使得维生素PP不能被人体所吸收。

孟君和张大庆在《大众医学史》(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年,第43页)认为,与玉米红斑病相类似,脚气病也是一种与食物有关的疾病。这种疾病通常发生在亚洲以稻米为主要粮食的地区。稻米的外皮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却尽力去掉稻米外皮,使稻米更加好吃、具有更长的储藏期。传统的手工碾制稻米方法去掉了米糠,却使许多人产生“干”和“湿”型脚气病的神经和心血管症状,尤其是那些本身就缺乏维生素B1的母亲所喂养的婴幼儿,极易患上婴幼儿脚气病。此外,还比如由维生素C(抗坏血酸)缺乏引起的坏血病;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导致的青少年儿童发育不良问题等,都是典型的营养缺乏导致的疾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下降,但营养失衡则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在当代,营养过剩给人们带来了肥胖、糖尿病、高血脂、心血管疾病、脑中风、痛风、不孕、脂肪肝等疾病。全球因肥胖而死亡的人数已超过同期全球因饥饿而死亡的人数。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年)》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居民的脂肪摄入量过多,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超过30%。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分别比年上升了7.3和4.8个百分点,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分别比年上升了5.1和4.3个百分点。超重肥胖问题凸显。

朱秀敏《营养均衡与现代疾病》(载《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年第5期)一文认为,造成肥胖病,先天性因素(遗传)约占30%,后天性因素(环境)约占70%。目前我们还无法改变遗传因素,但可以通过环境因素去影响它,环境因素中合理的膳食和适当的体力活动是预防肥胖病的决定性因素。

在中国,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头号杀手。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的介绍,中国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5.01%,城市为42.61%。

朱秀敏《营养均衡与现代疾病》(载《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年第5期)一文认为,心脑血管疾病都有着多基因的遗传背景,是许多内外环境因素综合作用而发生的复杂疾病,这也决定了心脑血管疾病研究和防治的困难性与复杂性。综合众多的临床检测结果发现,高血压与患者体内钠高钾低和镁、钙不足及硒、钴、铬等元素缺乏有关;各种心脏病与镁、钾、钴、硒、铬、锶、铜等不足及镉、铅过量有关;脑血管病与患者体内缺乏铬、硒、锌、铁、镁等元素有关。

2.工业化与疾病

农业发展的明显结果之一,即将饮食集中在主要的农作物上,是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生活但又对健康付出重大代价的一件事情。同样可以说,近代化和不断发展的工业革命,为进一步的人口爆炸创造了条件的同时,也产生了普遍的不健康和某些特有的新疾病。

罗伊·波特主编《剑桥插图医学史》(张大庆主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年,第28页)指出,矽肺病(煤矿工人的尘肺)使许多矿工折寿;褐肺病(棉尘肺)成为棉纺工人的祸根;白肺病(石棉肺),则使那些参加石棉加工的人感染;暴露于铅的作业则带来铅中毒;磷毒性颌疽是暴露于含磷物质的火柴制作工的职业危险;来自石材、打火石和沙石的粉尘则导致硅肺或称“磨工病”。

工业化进程在给人类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也污染了人类生存的环境,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巨大的损害。

葛燕《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探讨》(载《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年第9期)一文认为,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大气污染可引发多种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肺炎疾病等等,特别是在大气污染严重的城市,此类疾病发病率高达30%左右。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称,每年死于大气污染大约有万人数,在死亡人数中占比为5%。

陈鹏等在《论述PM2.5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载《吉林医学》年第7期)一文中认为,当前大气污染主要成分的PM2.5可引起血清中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含量增加,提升血液黏稠度,进而导致血液的供氧量下降,同时,PM2.5干扰自主神经系统,导致心率加快及血压升高,增加心肌耗氧量,而其对血管内皮的物理性损伤引起血管收缩功能障碍,从而加重心肌缺氧。所以,PM2.5是引发心血管疾病中心肌缺血发病率逐年升高的主要原因。

张悟民等在《农业环境污染与人类疾病的关系》(载《环境保护》年第6期)一文中认为,城乡工业迅速发展,工业“三废”的排放,农药、化肥过量使用,加重了中国农业环境的污染。同时,某些地区,森林不断被砍伐,不合理地开发利用农业和矿产资源,加剧水土流失;有毒金属元素污染,破坏了农业生态平衡。农业环境的污染,人类通过被污染的食物链摄入体内,有毒物质在人体内蓄积,使人体的活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导致或诱发癌症和其他疾病的发生,甚至中毒死亡,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受到严重威胁。

3.当代传染病

(1)艾滋病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征”(AIDS)。由于HIV损害免疫系统,病人常常成为各种疾病的受害者,例如肺炎肺囊虫病、结核病,以及其他传染病。然而,艾滋病本身就是一种疾病,虽然一个人从感染后到发病可能花上10年或更长时间,但到目前为止随之而来似乎都是一成不变的致命结局。

罗伊·波特主编《剑桥插图医学史》(张大庆主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年,第30页)认为,由于这样一种时间上的间歇,要对疾病的传播做出预测是困难的,因此,各种方案必须依靠评估。不幸的是,甚至将遥遥领先最乐观的方案也暗示将有几百万人死于艾滋病。有人甚至预言,根据总死亡数排名,该病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的最大杀手。

(2)疯牛病

年,英国爆发了疯牛病,即牛的海绵状脑病,到年初,英国的“疯牛病”流行达到高峰,每周有一千多头牛患病。年英,国政府首次承认疯牛病可以以新型克雅氏症,俗称“人类疯牛病”的形式传染给人类。年,英国患病牛的总数超过16万头,引起了全世界的恐慌,至年,疫情已蔓延至25个国家和地区。

孟君和张大庆在《大众医学史》(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年,第53页)指出,自80年代起于英国和欧洲各国流行的疯牛病,正是由于畜牧业的工业化,本来属于食草动物的牛羊,却被大量使用羊等动物骨粉作饲料,而这些饲料可能含有致病的毒蛋白。人食用了患疯牛病的牛肉及其制品,即会患克雅氏病。到目前为止,是什么原因导致动物及人体产生这种具有传染性的毒蛋白(即朊病毒),所谓的“慢病毒”究竟是否存在,尚为悬案。

孟君和张大庆认为,目前,疯牛病的发生和传播已经有所控制,但是迄今为止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年初,伦敦皇家科学技术和医学学院流行病家做出最坏的预测,英国在未来80年时间内将有15万人因食用疯牛病感染的牛羊肉而死亡,在“后疯牛病时期”仍需要深入研究,建立完善的防控体系和政策,以及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

孙亚军《疯牛病研究进展》(载《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年第5期)一文认为疯牛病是一种危害极其严重的人畜共患疾病,BSE的暴发和流行不仅给英国和欧洲的养牛业及其对外贸易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而且对人类健康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3)埃博拉病毒病

埃博拉病毒病以往称埃博拉出血热。目前国内统称为埃博拉出血热,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将埃博拉出血热更名为埃博拉病毒病。该病是埃博拉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死率可高达90%,是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年12月,地处西非的几内亚开始出现埃博拉病毒病暴发疫情,随后在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等西非国家相继暴发。

曾谷城《埃博拉病毒研究进展》(载《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年第2期)一文指出,埃博拉病毒是能够引起人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一种高致病率及高致死率病毒。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具有极高的传染性和致死率,目前发现埃博拉病毒主要通过接触患者体液、血液等方式感染,致死率为25%—90%,其中扎伊尔种属的感染性和致死率最强,可以达90%。埃博拉出血热的潜伏期很短,可持续2—21天。现有证据认为出现症状后的患者才具有传染性。先期症状为突然出现发热、乏力、肌肉疼痛、头痛和咽喉痛症状。随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肾脏和肝脏功能受损症状。出血症状可能出现在发病4—5天后,包括出血性结膜炎、牙龈出血、呕血、血便、血尿等症状。晚期患者会出现嗜睡、无尿、呼吸促迫、休克及多器官衰竭症状。

面对如此高传播率、高死亡率的病毒,遗憾的是,目前我们还没有能有效防治埃博拉出血热的药物和疫苗投入使用。

02

现代医疗制度的建立及其发展

1.临床医学的建立与发展

现代临床医学是伴随着19世纪早期“医院医学”的出现而诞生的。罗伊·波特主编《剑桥插图医学史》(张大庆主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年,第页)认为,大约在年,随着新型医学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物理检查、病理解剖和统计学的引入,医院逐渐地不再是主要的慈善、照顾和康复之地,它已转化为延绵至今的医疗权威机构。巴黎开创的新型解剖和临床的方法,不仅基于演示教室而医院,医院里可以直接获得丰富的经验。“临床医学”成为医学的中心。

张大庆在《医学史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第—页)中认为,法国大革命以后,医院从既照料病人,又收容乞丐、孤儿、老弱者等社会不幸者的慈善机构,逐渐转变为医学教育和研究的中心。法国通过立法,医院为核心医院服务体系。在医院,外科与内科获得了同等重要的地位,尸体解剖得到法律的许可,从而逐步形成了以病理解剖为基础、以医院医学。19世纪30年代—40年代,巴黎成为世界医学的中心,一批批学生从欧洲和北美涌向巴黎。伦敦、费城和医院医学模式,很快也成为本国的医学中心。医院医学摆脱了单凭经验诊治病人的束缚,以更为客观的物理诊断为工具,采用数学分析的方法,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

2.预防医学的建立与发展

预防医学是从预防观点出发,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研究消除人体内外环境中对健康有害的因素和利用有益的因素,从而达到防止疾病发生、增进身心健康,提高劳动能力,延长人类寿命的目的。

张大庆主编《医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年,第83页)认为,预防疾病的思想和措施可追溯到古希腊、罗马、阿拉伯以及中国的医学中,那时人们已经注意到天气、土壤、饮食、生活习俗、居住条件等生活环境以及心理、情感和社会环境等因素与疾病的关系,但是这些思想仅仅是直观的和零散的,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16世纪以后,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思想上的变革引起了人们对预防医学及其社会性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paerhatit.com/flddt/2162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