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8/13 21:15:14 点击数: 次
常碰了一些友人,问我一些在Ta们看来老犯迷糊的历史问题,认为这些东西实在不好理解也不好记忆,建议我能出文予以简单介绍。不能怪这些友人记忆理解能力差,每一个人的兴趣和特长都不尽相同,历史盲很可能是个投资理财专家,金融业门外汉也许又是个标准的美食大咖。下面,笔者就一些常见的历史方面知识,撰写一篇相关专文,以飨读者,希望大家在疫情重压之下,能有点轻松时光:1、凯尔特人、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这是欧洲历史上三大古老部族,被古罗马人称为三大蛮族。今天欧洲的主要民族都产生自上面这三大古老部族,但它们在当年仅是松散的族群,大体上和四、五千年前中华大地上的黄帝、炎帝和蚩尤等部落集团相类似。只是,中国历史上是从分到合的不断融合过程,欧洲从古至今有分有合,但到了近几十年,却又是呈现逐渐碎片化的趋势,如南斯拉夫地区分裂成好几个国家,前苏联的斯拉夫族群也分成了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大部分了。凯尔特人又称高卢人,它很早就被古罗马帝国征服,成为它的高卢行省。这一部族如今分布于西欧各国,现今的爱尔兰人、苏格兰人、威尔士人、英格兰的康沃尔人和法国的布列塔尼人,都属于凯尔特人。日耳曼人在古罗马时代,长期是帝国的最大威胁,它当时有几十个分支民族。后来,经过千年的分化融合,小分支逐渐减少,经过整合后形成五个大的分支:盎格鲁-撒克逊人、法兰克人、汪达尔人、勃艮第人、哥特人。现代德意志人是古日耳曼部族集团的后裔,它的来源较复杂,源头大约是古日耳曼部族集团中的条顿、辛布里和阿姆布昂等分支民族,经过许多年的民族杂交揉合后,才形成今天德国的主体民族。德意志民族又自称条顿人,这是仰慕历史上条顿人的英勇尚战,自我聚焦定格的结果罢了。古斯拉夫部族集团,经过历史演化分成了三大部份,即东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今天的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其实是兄弟民族,同属于东斯拉夫人族群。南斯拉夫人包括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和保加利亚等民族;西斯拉夫人分布在中欧地区,今天的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民族是它的后裔。2、欧洲历史上有几个叫罗马帝国的国家:历史上真正配称为罗马帝国的国家只有古罗马帝国,指的是罗马共和国从公元前27年屋大维称帝而开始的帝国时代,经过好几代人的努力,建立起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分裂于公元年,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将帝国分给两个儿子,从此罗马帝国一分为二: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首都是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公元年,罗马雇佣兵领袖、日耳曼人奥多亚克废黜西罗马帝国最后一个皇帝,标治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东罗马帝国延续到了年,随着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入君士坦丁堡,宣告它的最终消失。神圣罗马帝国,是公元年至公元年之间,地跨西欧和中欧的封建君主制帝国,版图以日耳曼尼亚为核心,包括一些周边地区,在巅峰时期包括了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原属中法兰克王国)和勃艮第还有弗里西亚(今低地国家)。它结构松散,在帝国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由数百个侯国、公国、郡县、自由城市和骑士领等附属单位组成。早期是皇帝拥有实际权力的封建制大帝国,但到了14世纪时演变成只承认皇帝为最高权威的邦联,皇帝由七大选帝侯共同推选产生。神圣罗马帝国在年被拿破仑所拆散,它的皇帝弗朗茨二世仅保留奥地利帝国皇帝称号(后来组成奥匈帝国)。历史上,神圣罗马帝国被德国人称为“德意志第一帝国”,和后来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年成立)与德意志第三帝国(年成立的纳粹德国)加以并称连论。除此之外,还有年--年的俄罗斯自称的罗马第三帝国,因为沙皇瓦西里三世的母亲,是东罗马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所以俄罗斯国徽上有东罗马帝国的双头鹰标志。3、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关系:简单一点说,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曾受到犹太教的很大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论,犹太教可以算是它们的“母亲宗教”。维系犹太民族四处飘泊而不灭的精神力量,就是犹太教。但它较封闭,不接纳其他种族信奉犹太教,也正因为如此,才能长久保持了犹太民族精神文化的独特性。耶稣是犹太人,他觉得犹太教不能这么“狭隘自私”,应当将神的恩泽普施于“邻人”。基督教建立前的信徒群体,最早来自于犹太教中的"拿撤勒派”,以犹太教的《希伯来圣经》为基本教义。它的教徒仇视罗马统治者和犹太上层人物,也由此遭到残酷迫害并被赶出了犹太教。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新的教派,最后发展成了基督教。耶稣自幼深受犹太教思想影响,并从此形成了新的教义,他是基督教的创始人。再后来,基督教有了自己的经典,即《新约圣经》,把《希伯来圣经》称之为旧约,意味着它为“过时了”的东西。伊斯兰教呢?干脆把犹太民族的祖先亚柏拉罕(阿拉伯人称易卜拉辛)也认成是创教者穆罕默德的祖先,说穆圣是亚伯拉罕与其妾夏甲所生儿子以实马利(阿拉怕人称伊斯马仪)的后裔。它的经典《古兰经》,从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教义中汲取了很多养分。其中,提到的很多圣人先知大多是《旧约圣经》中的人物,除了上面的易卜拉辛和伊斯马仪外,还有阿丹(亚当)、努哈(挪亚)、苏莱曼(所罗门)、达乌德(大卫)等等。故而,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关系,远比它和基督教更近。当然,它也不忘把基督教创始人耶稣,封为自己的先知,称其为尔撒,是与阿丹(亚当)、努哈(诺亚)、易卜拉欣(亚伯拉罕)、穆萨(摩西)和穆罕默德并称安拉六大使者之一的伟大先知。4、基督教的三大派别:很多人搞不清楚,基督教与天主教的关系,更对东正教、新教的历史渊源一头雾水。其实,基督教是总称,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都是它的别枝而已。只是,这几大宗派都自称是唯一真正能代表基督精神的,否则“新”、“正”等称谓也就失去了意义。基督教诞生之初,被罗马帝国统治者视为异端邪说,但随着时间发展到了帝国末期,终于被承认并成了国教。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部分后,基督教也一分为二,东部教派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西部则以罗马城为中心。在此基础上,西部教派的罗马主教成了西欧所有教会的领袖,并最后形成了教皇制。它在千年的欧洲中世纪历史上,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宗教,罗马天主教廷拥有巨大的权力和财富,与世俗君主们长期争夺影响力。到十一世纪,已分裂几百年的东西基督教派正式决裂,东部要宣扬自己的正统性,就自称为"希腊正教”,因为它在欧洲东部,又称“东正教”,以夺取教权。西部声称它的普适性,称“罗马公教”,即今天的“天主教”。新教呢?它是从天主教派中分裂出来的。十六世纪,随着欧洲各民族的逐渐觉醒,德意志地区掀起反抗罗马天主教廷压迫的斗争,发生了宗教革命,标志人物是马丁-路德。宗教革命后产生了很多新教派,如路德派、加尔文派、圣公会派、卫斯理派、浸礼派、清教徒派等,统称“基督新教”。它的特点是因势利便,使用删减掉若干章节的《圣经》,为的是推翻教皇把持的对教义之解释权。在组织上,它们也不承认教皇的地位,主张教权独立。欧洲领土面积和中国差不多大,但历史上战争频繁,其原因就在于族群、教派繁杂,根本形不成中国的大一统态势。如爱尔兰人属日耳曼族群,这一点和英国相类近,但它92%的人口又信奉天主教,与英国的新教主体地位不同;波兰历史上属斯拉夫族群(西斯拉夫),但它是信天主教的,而左右两大强邻德意志和俄罗斯却分别信新教、东正教;希腊在文化上类同西欧,在宗教上又与俄罗斯更近……5、伊斯兰教为何分为逊尼和什叶这两大派:穆圣(穆罕默德)在创立伊斯兰教后,很快建立起政教合一的政权,又靠着它让曾是一盘散沙的阿拉伯人统一成整体,继而发动对外的征服行动,以使真主的荣光泽被四方。对穆圣的地位,所有穆斯林都无异议,他是真主安拉的使者,伟大的先知。争议是在他去世之后继承人的认定上,由此分裂成逊尼、什叶两大派别。“逊尼”和“什叶”都音译自阿拉伯语,前者意指为“道路”,指在穆罕默德之后,接受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和阿里四大哈里发所确立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后者意为“追随者”,特指第四任哈里发阿里的追随者,它认为只有穆圣血亲、堂侄兼养子和女婿的阿里,才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继承人。第一任哈里发伯克尔是穆圣的战友和最忠实信徒,但他不是穆圣的血亲。说到底,这样的争执其实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今伊朗)为争夺教权而引起的矛盾,双方本来就是不同文化、历史的种群,自然不会那么和谐。在今天的穆斯林世界,逊尼派占到85%左右,是多数派;什叶派约为15%的比例,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等,叙利亚掌权的阿拉维派也是什叶派分支,它在叙利亚人口中仅占少数。黎巴嫩、也门、巴林等也有大量什叶派教徒,除此之外,其他穆斯林国家基本上是逊尼派的天下。6、五大洲还是七大洲:经常看国际新闻的朋友,会发现有五大洲、七大洲的不同表述,就不太能分得清两者之间的差异。“七大洲”指的是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它是地理上的细分称谓,平时不太用于国际政治上的表述。"五大洲”这个词更常见,如"五洲风云”、"五大洲人民携起手来”等,它是政治文化的名词,适合国际政治上的表达使用。按理说,美洲应被看成一个历史文化整体,以前都是欧洲人殖民地,都信奉基督教,属于欧美文明圈。南极洲冰天雪地,常年只有企鹅、海豹等一些动物,除了极少数科考站上轮换的科学家,没有常住人口,自然和人类社会生活扯不上什么关系。因为这里没有人群的政治、经济生活,没有国家政权组织,故而不会被拿来掺和政治文化上的纷争。当然,美洲在文化上并非没有差异,如美国以南从墨西哥开始,直到阿根廷、智利等最南部国家,历史上都是西班牙殖民地(巴西是葡萄牙殖民地)。西班牙、葡萄牙讲拉丁语,信奉天主教,和美国、加拿大这样英语系新教国家,还是有所不同,所以它又称为拉丁美洲。但这是基督教、欧洲种族文化下的细分,不影响它在历史文化方面的整体性。这种差异,并不比中国、印度和中东等的差别更大。正因为此,表述时就用美洲而笼统称呼之了。7、世界四大古文明:以前中学课本上讲,人类历史上有四大文明古国,分别为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这其实是不太确切的笼统说法。它们的历史文明开始的年代,往昔也分别认定为:古埃及的年、古巴比伦的年、古印度的年和中国的年。但这却被近几十年中国众多考古发掘所彻底颠覆,光牛河梁、良渚、凌家滩、石家河、陶寺、石卯和三星堆等诸文明遗址的发现,就足以证明远在距今年--年之间,华夏大地上的文明形态已是满天星斗,和世界上其他最古老的文明相比,丝毫不逊色,地域也不仅局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近代考古学诞生于欧洲,自然距离它最近的北非和近东首先成了研究对象,结合欧洲自己的古希腊文化形态(公元前年),提出界定进入文明门槛的三大标准:城市、金属制品和文字。但东方文明的古印度、中国,以及美洲的本土文明之玛雅、印加等,最早的文明形态并不一定三大标准俱备,如古印度的文字尚不成形,古玛雅干脆没有发现有文字,中国以玉为器,但毫无疑问都进入了文明时代。当西方考古学界到达中国时,已是十九世纪未了,此前中国只有金石考据,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考古学。更要命的是,这时殷墟甲骨文尚还沉埋在河南安阳的黄土之下,西方连年的中华文明史的界定都全盘否定,因为它还缺乏考古遗址的实证。随着甲骨文的出土,实证了司马迁《史记》中商王世系的正确,中华文明得以提前到年前。但人家还是否定我们有五千年文明史,毕竟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考古发现,只能证明到这里。甲骨文目前已发现了个单字,才释读出约个左右。但它已是极为成熟的文字系统,之前的发展时间绝对不会少于年。相比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楔形泥版符号,虽距今年左右,但仅有来个图案,远不能和中国的甲骨文相比。古印度的哈拉帕文明,位于今天巴基斯坦的境内,距今是有多年,可是遗址和城墙规模远比不上中国浙江的良渚遗址,它的文字图形也很简单,亦不能算是甲骨文一类的成熟文字。良渚也发现了几十个图形符号,是不是文字有待进一步认定。良渚遗址距今的历史上限约为5年,巨大的城池、复杂的水利系统、精美绝伦的玉器、陪葬品奢华的大墓、高规格祭祀场所、大型宫殿遗迹和文字刻划符号,证明它丝毫不比其他任何古文明差。年7月6日,良渚遗址正式申遗成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的骄傲,更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被世界认可的标志。近东的古巴比伦王朝距今年,尚不及中国夏初的历史久远,只是它在近东诸文明中已臻于顶峰罢了。在它之前的两河流域古文明有苏美尔,前后尚有赫悌、亚述等诸国。故而,应纠正它为两河流域文明才正确。说到古文明,它必须是原生土长的,玛雅文明虽然是原生态发展起来的,但距今尚不到二千年,所以排不上四大古文明之列;而古希腊文化不仅年限没有超过三千年,还不是完全原生型,一样也没份。现在脉络清晰了,人类历史上原生四大古文明分别是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排名不分先后)。其他三个古文明,到今天无论人种、语言、文字和宗教都早已面目全非了,只有中华文明不仅远达五千年之上,还是唯一延续至今而不曾中断的古老文明。它的发源地遍布黄河、长江、辽河、钱塘江等流域,以及成都平原、内蒙和巢湖周边,甚至散布于更广阔的华夏大地。只是到了距今四千年以后才慢慢由黄河中下游地区主导整合成类近形态,在两周时定立了文化精神基础,秦汉帝国时期最后定型。其后,它又经历两千多年时间,不断融合进周边的"蛮夷”文化,并四向扩散开来,辐射到整个东亚大陆、附近岛屿和东南亚等地区,形成中华文明共生圈。8、世界七大宗教:犹太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和儒教,这是目前西方史学界流行的“世界七大宗教”说,非常新颖而又令人吃惊。对前面所列的六大宗教,世人大多没有什么异议,但儒教算是宗教吗?在中国都一直把它认定为是儒家学说,乃政治思想范畴的东西嘛。但且慢急于否定,按世所公认的宗教标准来界定,但凡宗教都应有超自然神的崇拜、死后进入彼岸世界,以及经典、庙堂、仪式、教主、对特定地域人民的巨大行为规范和精神影响等要素。从前两点看,儒教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宗教,若从后面诸多特性以观之,它又很象是一种宗教现象。论经典,儒教有四书五经;论庙堂,遍布中国的孔庙多如牛毛;论仪式,祭孔大典的繁琐一点也不少,还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礼仪规范;论教主,孔子几乎已神格化,死后在庙中永享香火,和其他宗教几无分别;论影响,它几千年来对中国社会、国人精神的塑造,影响之大无以伦比,还影响到东亚诸国,形成儒家文化圈。因此,指它是某种意义上的宗教形式,也不能说是全错。说到对超自然神的崇拜,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是一神教,分别信奉上帝和真主。道教和印度教都是多神教,前者主神分别是三清,即元始、灵宝和道德三位天尊;后者主神也是三位,分别是梵天、湿婆和毗湿奴。佛教不承认有神,释迦牟尼佛自己就否认自己是神,也不承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至于后来佛教寺庙中的众多偶像崇拜,不是佛陀的本意。彼岸世界的信仰,各大教基本类同,无非天堂地狱之说。但佛教主张永恒之地是佛土世界,天堂众生福报虽大,却并未彻底了脱,福报享尽还会再入轮回。印度教也说轮回,区别在于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平等,靠自力可以去往佛国净土;印度教却坚持神力说,这和其他宗教又有点类似。各大宗教经典的数量差距很大,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各自只有一部经典,分别是《旧约圣经》、《新约圣经》和《古兰经》。道教经典不少,但源头是《道德经》,算是一总之下而多分。印度教经典前期主要是吠陀四经,后来就变多了,光奥义书就有十三种之多。佛教经藏则更是浩如烟海,凡人终其一生也难以阅尽,这是佛陀面对根器不同众生而说不同法之结果。有关各大宗教的仪式仪轨,这里就不说了,因为过于繁杂。至于它们的教主,印度教没有明确的教主,因为它是在婆罗门教基础上,揉合了很多哲学思想而形成的大杂烩。犹太教教主公认为摩西,他带领犹太民族出埃及,到上帝应许之地迦南,并受耶和华神启订立了摩西十戒,这成为犹太教经典《旧教圣经》中的基本行为准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创始人分别是耶稣和穆罕默德,前者原是犹太教徒,后来熟悉犹太教与基督教教义。两人都在借鉴前人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形成各自宗教的基本思想。佛教的教主是释迦牟尼,在出家修行前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子,后有感于人的生老病死之苦,遂舍弃了世人所贪恋的财富、王位、美色和亲情等,毅然出家修道,历经六年时间,终在菩提树下悟道。道教的情况有点不一样,它起源于黄帝,故而黄帝应为道教始祖;思想集合于老子,所以老子是道教的道祖;最后成于张道陵,因此张道陵就是道教的教祖。他们三位就是大家所共知的道教三祖,这是历史上的说法。————好了,今天就闲扯到这里,愿这点常识帮助大家厘清些疑惑,在疫情焦虑之下,也能有片刻放松的时间…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paerhatit.com/flddt/2086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