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弗里敦 >> 弗里敦地图 >> 对抗埃博拉中国研制疫苗在非洲临床试验成
西非的塞拉利昂,一直是埃博拉疫情最严重的地带,据此前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西非的埃博拉病毒死亡率高达70%。日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宣布,由中国研发的重组埃博拉疫苗,在塞拉利昂临床试验成功。
首次爆发
“埃博拉”是刚果北部的一条河流的名字。年,一种不知名的病毒光顾这里,疯狂地虐杀“埃博拉”河沿岸55个村庄的百姓,有的家庭甚至无一幸免,“埃博拉病毒”也因此而得名。
年,“埃博拉”病毒又肆虐苏丹。经过两次“暴行”后,“埃博拉”病毒随之神秘地销声匿迹15年,变得无影无踪。
潜伏致死
埃博拉感染人类会引起严重的急性出血热。该病潜伏期2—14天不等,通常死亡发生在6—16天,也有发病28天后死亡的报道。
研究进程
年,美国默克宣布了其开发的埃博拉疫苗rVSV-ZEBOV临床三期研究中期数据分析结果。结果显示,该疫苗单剂量的有效性为%。在接种疫苗的6-10天内可以有效预防埃博拉病毒的感染。
最新进展
军事医学科学院日前宣布,由该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研究员团队研发的重组埃博拉疫苗(rAd5-EBOV),在非洲塞拉利昂开展的Ⅱ期例临床试验取得成功,这是我国疫苗研究首次走出国门后的历史性突破。
西非的塞拉利昂,一直是埃博拉疫情最严重的地带,而且据此前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西非的埃博拉患者死亡率高达70%。
据了解,我国研制的重组埃博拉疫苗,为全球首个基因型,针对性强,且首创冻干粉剂型,37℃环境下可稳定存储3周以上,适合应急条件下的广泛使用,现已具备大规模生产技术条件。
此前,年12月,该疫苗在泰州中国医药城进行了中国人群Ⅰ期临床试验,共招募名志愿者,相关研究结果于年3月24日发表在《柳叶刀》。
年4月,李兰娟院士牵头在医院开展了在华非洲人Ⅰ期临床试验,共招募61名志愿者,为我国境内开展的首个针对非中国人群的临床试验。
年5月,研究团队开启了赴埃博拉疫情最严重的西非国家——塞拉利昂的临床注册工作,并得到了中国驻塞拉利昂大使馆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驻塞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大力支持。
经过严苛的知识产权审查、多轮的技术资料审评、会议答辩和现场考核,终于通过了伦理和临床许可,实现了中国疫苗在境外临床试验的“零突破”。
来源:CCTV4《华人世界》
小编为中国科研人员点赞!喜欢就分享给更多朋友吧!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