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弗里敦 >> 弗里敦政治 >> 中国与非洲中国女军护的埃博拉日记我和托
大家好,我是解放军第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我叫秦玉玲。年9月和年3月,作为第一批和第四批中国援塞医疗队队员、前后两次前往塞拉利昂共和国首都弗里敦,圆满完成了抗埃防疫任务。在这段宝贵的经历当中,医院一位黑人护工志愿者小伙托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和他在一起并肩战斗的岁月,留下了很多难忘的记忆片段,今天在这里我就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和托尼的故事。
一,初见,“无药可救”
25岁的托尼是塞拉利昂政府从社会招募的大批抗埃博拉志愿者之一,主要负责医院埃博拉病区的感控、清洁工作,第一次见到我的“徒弟”托尼,是在当地埃博拉留观中心所在地—医院,个头不高,身材消瘦,说起话来有点腼腆,但是特别爱笑,一笑起来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好像从来就没有烦恼。但是很快,眼前这个“没烦恼”可真是让我伤透了脑筋。
医院的埃博拉隔离病区,病人家属通过铁丝网围栏与住院的病人交谈
作为埃博拉医疗志愿者,托尼的热情很高,但是他实在是一点点的传染病防护经验都没有,完全不知道在极度危险的埃博拉隔离中心需要怎样保护自己,连最基本的戴手套、口罩都不以为然,经常能省则省,一副无所谓的“差不多先生”模样,从专业感控的角度,这样的做法和意识基本已经“无药可救”了。
二,为了责任,硬头皮
进入病区前的最后一项工作——贴身份标示,便于视频系统监控病区医护人员工作流程
看着这样的徒弟,我真的是打心眼里“犯了怵”。当时的塞拉利昂已经成为全世界埃博拉疫情的风暴中心,疫情发展几乎处于失控边缘,每天新增确诊病例甚至达到上百人,在极度危险的疫情面前,塞拉利昂全国有将近一半的医护人员牺牲在了第一线,而我们中国医疗队是在最为危急的时期开进抗埃博拉最前线的,大家的心理压力都很大,工作上当然是容不得一点闪失,“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是我们誓死捍卫的诺言,而我的理解,和我们并肩战斗的黑人医护人员也是我们的战友,同样不容有失,打定了主意,对白纸一张、又有点散漫随意的托尼的改造计划只能硬着头皮执行了。
按照中国医疗队防疫流程,穿脱个人防护装备需两人监督完成。
对这个黑人徒弟的培训基本是从零开始的。比方说戴手套,托尼开始的时候拿起橡胶手套就要套,我赶紧连忙说“NO”,教他先对着手套口吹气,确认不漏气后再往手上带,不给病毒可乘之机;托尼用脚使劲踩清洁桶,赶紧制止他:“NO!”给他解释清洁桶盖快速弹起,容易造成细菌飞扬,带来污染隐患,应该慢慢踩,让清洁桶盖轻轻弹起。还有一次,眼看着他套上防护服就往模拟病房里冲,我一把把他揪住,命令他做几个蹲起动作,反复确认全身没有一丝暴漏在空气中的肌肤才放行。结业时,托尼和其他几位同事更是被我NO了好几次才过关。对于我的严厉,起初托尼并不理解,觉得这个中国老师真烦人,还给我起了个外号,叫“MadamNo”!
三,成为战友,渐生感动
就这样,我这个“NO老师”和同样让那个我“头疼”的黑人徒弟开始了在埃博拉第一线并肩作战的岁月。在形势严酷、不容有失的抗埃战场,我们俩这对独特的战友组合开始找到了状态。
看着患者鲜红的呕吐物、尸体和充满病毒的医用废弃物,托尼显得有点手忙脚乱,我在一旁向他伸出大拇指,为他鼓劲加油。透过厚厚的护目镜,他投向我的眼神也从恐惧到平静,再到露出了带着信心的一丝笑容;渐渐地,托尼的医疗防护工作开始做得有板有眼,终于找到了感觉,而他发自内心的那种乐观的精神,无所畏惧的态度同时也在激励着我,每每看到他筋疲力竭,但是仍然纯真的笑容,感觉就像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抗埃博拉战斗彻底胜利的希望,看到了塞拉利昂的希望。
埃博拉隔离病区
两个月时间匆匆而过,我军首批援塞医疗队实现中塞双方医护人员“零感染”目标准备回国时,托尼显得特别舍不得,他专门跑来找我照了张合影,并在照片背后写到“谢谢你为我们国家做出的贡献。”感谢NO老师!
四,再见,已蜕变
随着汹涌的埃博拉疫情持续肆虐,中国向塞拉利昂等埃博拉疫情重灾区的支援仍然源源不断,而我与托尼的故事也在继续。
秦玉玲准备防护装备
今年刚过完年,我突然接到要重返塞拉利昂,医院继续做好埃博拉疫情防控的任务。短短一个月的准备之后,3月14日,我又回到了全世界埃博拉风暴中心、曾经“战斗”过的塞拉利昂抗埃前线。在家休息的托尼听说老师回来了,医院:“秦老师,我当上医院保洁队负责人的助理了,医院讲埃博拉疫情防控知识呢!”看到当初那个毛手毛脚的问题学生现在已经成为了抗埃医护主力军的一员,成为了传染病防控专业人员,我也是特别欣慰。接下来的两个月,重回抗埃第一线的我们再度并肩,已经更入佳境。医院内经常出现一位女士和一名非洲小伙边走边探讨问题、共同清洗消毒医疗用品、清理废弃垃圾的身影。虽然埃博拉疫情不曾停下脚步,但是在我们中塞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已经肆虐超过一年的死亡病毒疫情终于开始逐步好转,胜利的一天越来越近了。
五,离别,是希望
中塞师徒:秦玉玲和托尼
年6月,最终离别的一天终于到来。在圆满完成了两次任务之后,我们中国医疗队胜利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塞拉利昂的埃博拉疫情也一路向好,无限趋近于最终的胜利;更重要的是,在近一年的并肩作战、抗击埃博拉的行动中,我们帮助塞拉利昂建立了一支“带不走的传染病防控队”,让塞国整体传染病防治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临别前,再次赶来送我的托尼握着我的双手差点落了泪,他说:“秦老师,中国有句古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母’,尽管我们相距万里,下次相见不知何时,但我要大声说,我的老师在中国,她是一名女军人。我和她正同时为世界的传染病防治事业努力工作着!”
对我来说,临别的时候同样有很多的感慨和不舍,但是同时更多的还是希望。在踏上归国的旅途前夜,我在白癜风中医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正规
转载请注明:http://www.paerhatit.com/fldzz/14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