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敦

论文分享李剑鸣从跨国史视野重新审视

发布时间:2021/11/2 15:09:25   点击数:
白疯颠的早期图片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528/5410869.html

来源:《史学月刊》年第3期

作者:李剑鸣

原文责任校编:周祥森吕满文

从跨国史视野重新审视美国革命

李剑鸣(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美国历史学家托马斯·本德自20世纪末就开始思考,如何突破“国族国家”的边界来考察美国历史。他强烈地意识到,“美国历史如果不结合进全球语境中就无法得到充分理解”,因为“国家不可能是它自己的语境”,国别史必须“放在比它自己大的框架中来研究”[托马斯·本德:《众国中之一国:美国在世界历史中的位置》(ThomasBender,ANationamongNations:America’sPlaceinWorldHistory),纽约:希尔-王出版社年版,第6、7页]。他的这一呼吁得到了许多美国史家的响应。作为美国史研究的经典课题,美国革命也被越来越多的学者置于跨国史视野中看待,由此呈现出以往单纯的国别史路径所无法显示的画面。

ThomasBender,ANationamongNations:America’sPlaceinWorldHistory(图片来源:Amazon)

严格来说,美国革命的跨国性并不是跨国史研究者的新发现,而是它本身所具有的实际面相。美国革命的关键一环是独立战争,而独立战争不啻为18世纪一场重要的国际战争。托马斯·本德批评以往研究美国革命的史家忽视国际语境,主张从更大空间、更长时段来看待美国的独立,把它视为一场长达百年的帝国竞争的产物(同上,第61-页)。美国革命领导人的确具有强烈的国际意识。自从武装冲突爆发后,他们就想方设法使殖民地的反叛行动国际化。他们派人到法国宫廷活动,争取法国的秘密援助;同时,还到加拿大进行宣传鼓动,力图把英新并入的这一殖民地拉入反叛的阵营。他们在战争形势不甚明朗的关头,匆忙宣布独立,迅速地把帝国内部的殖民地反叛变成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而且成功地把法国、西班牙等国拉入了盟友的行列,从而使三大帝国体系在美洲的竞争最终走向全球化。在美法结盟以后,美国领导人也意识到,国际化可能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用以争取独立,另一方面也有使美国落入外国不良图谋中的风险[“大陆会议致美利坚联合诸邦居民”(“AnAddressoftheCongresstotheInhabitant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沃辛顿·C.福特等编:《大陆会议记录(-)》(WorthingtonC.Fordetal.,eds.,JournalsoftheContinentalCongress,-)第11卷,华盛顿:政府印刷局年版,第页]于是,他们小心翼翼地避免过于依赖单独某个国家,而努力从多个国家和多种渠道争取援助。同时,美国的战场上也出现了来自许多国家的官兵。英国军队包括大量德意志雇佣军,还有不少印第安人加盟;大陆军不仅由普鲁士等国的军事专家训练,而且还有多国的军人加入。法国、西班牙等国军队和大陆军一起参与了许多重大的战役。战事不仅发生在美洲,也可见于亚洲(印度)、非洲和欧洲;战斗不仅在陆地进行,也发生在海上。美方的资金和物资大多来自法国、西班牙和荷兰等国,其中武器弹药主要通过荷兰人所控制的加勒比海通道进入美国。最后,结束战争的谈判也有多国参与,《巴黎条约》不独处理了英美之间的问题,而且涉及多个国家和人群的利益[参见R.欧内斯特·迪普伊等:《作为全球战争的美国革命》(R.ErnestDupuy,GayHammerman,andGraceP.Hayes,TheAmericanRevolution:AGlobalWar),纽约:麦基年版]。

美国革命的跨国性,通过许多人物的活动而得到了更加具体的体现。除了法国、西班牙正式派遣的官兵外,还有许多欧洲人志愿来到美国,不仅以不同的角色发挥作用,而且充当跨国传播美国革命影响的媒介。广为人知的托马斯·潘恩就是一个典型的跨国人物。他本是英国人,年来到费城,年年底写出了影响巨大的小册子《常识》。潘恩在写作时得到了本杰明·拉什和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帮助,其印刷和发行者罗伯特·贝尔则是一个苏格兰移民,曾大力向北美引进苏格兰启蒙作品。《常识》在费城的第一版署名“一个英国人”,其主题却是鼓动殖民地居民反叛作者自己的“祖国”。不久,《常识》还在英国、法国、荷兰和德意志出现了相应的版本[乔纳森·伊斯雷尔:《燎原之火:美国革命如何点燃世界》(JonathanIsrael,TheExpandingBlaze:HowtheAmericanRevolutionIgnitedtheworld,-),普林斯顿: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年版,第48-49页]。美国革命以后,潘恩回到欧洲,卷入法国革命,写书论述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的联系,并以此阐扬美国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另一个著名的跨国人物无疑是法国的拉法耶特侯爵。他曾随法军参与独立战争,深入观察和体验美国革命的原则与经验。回到法国后,他致力于推动法国的变革,使法国能像美国一样制定宪法,并有“权利法案”。他与当时出使法国的托马斯·杰斐逊过从甚密,从年1月开始两人就一起商讨法国的“权利宣言”。是年6月17日(一说15日),参加三级会议的第三等级脱离另外两个等级,独立组成国民会议;为了保障会议成员的安全和商讨的便利,拉法耶特还特意借用杰斐逊在巴黎的住处,作为会议几个主要领导人碰头的场所。7月11日,拉法耶特向国民议会提交“权利宣言”草案。据考证,这份“权利宣言”的第二稿上还有杰斐逊的铅笔批注[罗伯特·帕尔默:“暧昧的民主派:杰斐逊在波旁王朝治下的法国”(RobertR.Palmer,“TheDubiousDemocrat:JeffersoninBourbonFrance”),《政治科学季刊》(PoliticalScienceQuarterly)第72卷第3期(年9月号),第~页;詹姆斯·史密斯编:《书信共同体:托马斯·杰斐逊和詹姆斯·麦迪逊通信集(-)》(JamesMortonSmith,ed.,TheRepublicofLetters:TheCorrespondencebetweenThomasJeffersonandJamesMadison,-)第1卷,纽约:W.W.诺顿出版公司年版,第页]。另一个值得一提的跨国人物是托马斯·波纳尔。此人曾在北美多个殖民地担任总督,返回英国后一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paerhatit.com/flddt/2147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